陳奕梅
摘要:彝族有著其獨特的民間文化以及宗教信仰。太邑彝族鄉(xiāng)的彝族民族文化因為長期與大理的主體民族白族文化的相互交流,兩者既有著共同之處,也有著較為鮮明的地方特色。本文則主要就太邑彝族的獨特崇拜進行探討。
關(guān)鍵詞:彝族;大邑;崇拜
中圖分類號:C9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8)03-0115-01
太邑彝族鄉(xiāng)位于云南省大理市西部,其地域毗鄰大理白族自治州巍山縣和漾濞縣境,是大理市下轄12個鄉(xiāng)鎮(zhèn)中唯一的彝族自治鄉(xiāng)。全鄉(xiāng)主體民族彝族,雜居有白族,傈僳族,漢族。
彝族民族民間文化和宗教信仰,相對于大理的主體民族白族來看,由于文化之間長期地相互交流,影響與吸收,既有共同之處,也有鮮明的地域特征和民族特色。當?shù)匾浴邦~骨阿寶”為中心的本主崇拜,就是一個鮮活而生動的具體文化事項。
許多人所不知道的是,紅河——這條著名的國際河流,其源頭正起自大理市太邑鄉(xiāng)烏棲村境內(nèi),彝語稱“額骨阿寶”,意為“一條大江河的父親”。每年的春節(jié)過后,元宵節(jié)之前,以“額骨阿寶”作為本主崇拜的中心神祗,當?shù)匾妥迦罕妵@著“紅河源”這個地理坐標,都要舉辦盛大的本主廟會,依時間先后,分別是:正月初五巍山紫金靈山廟會,正月初九太邑己早的朝云靈山廟會,正月十四烏棲的正一靈山廟會和珠街子的太寶靈山廟會。四大廟會的舉辦地點紫金村,己早村,烏棲村和珠街子,都臨近紅河源。換句話講,四大本主廟會都環(huán)繞和分布于紅河源“額骨阿寶”民俗文化圈。廟會所崇祀的主神“紫金靈山真君”,“朝云靈山真君”,“正一靈山真君”和“太寶靈山真君”,實際是當?shù)匾妥遄畲蟮谋就痢邦~骨阿寶”的四位一體化。廟會的宗教文化內(nèi)涵和民俗活動內(nèi)容大同小異,基本一致。
祭祀祈福是太邑彝族本主廟會的首要議程和中心活動。對“額骨阿寶”的本主崇拜涵蓋了自然崇拜,圖騰崇拜,祖先崇拜和英雄崇拜的諸多內(nèi)容。與白族的本主一樣,彝族的本主稱謂也包含著“本境福主”,“本境土主”的寓意,保佑一境百姓福祿壽喜,人丁興旺,五谷豐登。祭祀由德高望重的男性長者主持,帶領祭祀隊伍向本主行:跪九叩大禮,歌頌祭祀經(jīng)文。頌詞,長號的莊嚴聲調(diào),表達了對神靈的敬畏和景仰。各家各戶在主祭祀隊伍祭祀完畢,各自向主神和配神敬獻祭品,跪拜祈福。
打歌娛神是廟會始終不變的主題,也是最吸引人的一道風景。彝族男女身著節(jié)日盛裝,里圈男,外國女,里三國,外三圈,圍繞蘆笙和短笛,踏歌起舞。身體半翻半轉(zhuǎn),三翻三轉(zhuǎn),舞姿則變化出“喜鵲登枝”,“母雞蹲窩”,“斑鳩喝水”,“蒼蠅搓腳”等模擬動物的形象化動作。邊舞邊唱,唱誦“清潔平安”、“五谷豐登”、“四季發(fā)財”等祈禱祝詞。
民間貿(mào)易是太邑靈山本主廟會的另一特色。祭祀、打歌完畢,大家開始逛廟會,最吸引人的是彝族刺繡制品:從手工的頭飾、帽子、上衣、腰圍、褲子、花邊、裙擺、繡花鞋到荷包、挎包等,一應俱全。琳瑯滿目的彝族手工刺繡技藝,其底色以黑色調(diào)為主,輔以色彩明快的大紅大綠之花卉圖案、動物圖案和幾何圖案。與紅河源所處的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相匹配,相映襯,表達了人與自然和諧共居的藝術(shù)審美。從色彩觀來說,白族世代尚白,彝族世代尚黑。兩個兄弟民族自古以來交錯雜居,唇齒相依,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誰也離不開誰。其美輪美奐的刺繡藝術(shù),就展現(xiàn)出這種相互之間的文化交流與影響。
與大理坎區(qū)白族本主信仰所不同的是,太邑彝族本主崇拜體現(xiàn)出更多的道教因素以及原始巫教的影子。在白族村寨,本主即佛,佛即本主,接本主名曰“接佛”,送本主就是“送佛”。白族本主文化彰顯著更多的佛教影響和特征。紅河源“額骨阿寶”也區(qū),地屬哀牢山區(qū),自古由于山川阻隔途迥路塞,彝族本主保留有較多的原始宗教的色彩。
作為生命之源的“額骨阿寶”,理所當然地成為這些彝族村寨的“本境福主”和“本境土主”,保一方平安,祜人丁興旺,成為當?shù)匾妥迨来铎氲膶ο蟆_M入到文明社會之后,“額骨阿寶”本主崇拜又融匯了道教“陰陽之氣,謂之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內(nèi)容。四大本主廟會的中心——烏棲本主廟會,崇祀的主神“正一靈山真君”,就是道教正一派的祀神。其他的“朝云靈山真君”、“紫金靈山真君”、“太寶靈山真君”,無一例外,都是道教的神靈。
對紅河源“額骨阿寶”本主崇拜進行深入考察和調(diào)研,有助于我們認識白族本主文化和彝族本主文化的異同,認識佛教、道教在大理地區(qū)流布情況。而更為重要的是,深入挖掘紅河源“額骨阿寶”的歷史文化內(nèi)涵及其自然景觀資源,將有助于弘揚優(yōu)秀的民族民間文化,帶動當?shù)匾妥迦罕姲l(fā)展生態(tài)文化旅游業(yè),為彝族山區(qū)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提供動力支持和宣傳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