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祖遠
本人早年從事教育工作,腦子時刻處于緊張狀態(tài),恨不得一天當兩天用。后來年紀漸增,為與日新月異的教育形勢接軌,更是重壓在肩,絲毫不敢懈怠,哪敢奢談“休閑生活”。
十年前退休后,由“上班族”變成了“過日子”,才開始領(lǐng)略“休閑生活”的真諦。
古人說“人生至樂是讀書”。退休前因工作忙沒時間讀書,諸事纏身沒心思讀書,人來客往沒條件讀書,即使勉強讀點書,大多是“好讀書不求甚解”,浮光掠影,淺嘗輒止,懷有功利目的。現(xiàn)在機會終于來了,“莫道門前車馬少,正是讀書好時光”。守明燈,對明窗,一卷在手,心無旁鶩,或品華章、賞奇文,如飲甘霖,如沐春風;或思接千載,與古人“對話”,聽圣哲名家剖析古今,闡釋人生;或一言驚醒夢中人,獲得意外解閑之道。精彩之處,感心靈、動真情、淚盈眶,興之所至,將所感所受發(fā)于筆端,刊登出來,得到讀者和老友們的認可或贊許,也是一件樂事。十年來,堅持手不釋卷,筆耕不輟,發(fā)表各類作品數(shù)百篇,洋洋幾十萬言,且樂此不疲,成了休閑生活的主要內(nèi)容。
練書法也成了休閑樂趣。雖然退休,但不時還有“題詞(字)”任務(wù)。字寫得不好,又不甘心把類似“文字垃圾”供人欣賞,只好在接到任務(wù)后,臨時抱佛腳,強化練習,總還能在矮子里挑出個大個兒來。好在我這個人比較笨,一般笨人都有一股笨勁,憑著這股笨勁,居然使書法水平有所長進,且在不知不覺中產(chǎn)生了興趣。加上有點知名度,不斷有同事、朋友、熟人來索字。對此,我來者不拒,盡量滿足,這倒也成了進步的動力。幾年來,有些作品居然還能參加一些正式展出,甚至達到了在報刊上發(fā)表的水平。
其三是垂釣之樂。步入晚景,竟然鐘情于垂釣活動,且癡迷成癮,以至到了“斜風細雨不須歸”的境地。一年四季,不懼霜風雨雪,隔三差五,或結(jié)伴或獨行,全市的魚塘、水庫、河灣幾乎跑了個遍。垂釣使我們這些久居鬧市者得以回歸自然,享受大自然恩賜的一份閑適。特別是當打開行裝、開竿掛線、試漂甩鉤這一連貫動作一氣呵成后,便斂聲屏息,凝目聚神,手不離竽,眼不離漂,端坐靜候魚兒上鉤。此時此刻,人間的功名利祿、酸甜苦辣,盡皆煙消云散,簡直到了“忘我”的境界。一旦魚漂上下抖動,更要專心致志,待魚漂沉入水中或送上水面,則迅即提竿。凡魚上鉤,手感重,線如弦,竿如弓,此情此景扣人心弦,妙不可言。如果是海竿投水,驟響的鈴聲則可謂是世上最悅耳動聽的音樂了,獨有釣翁湖邊坐,喜看彎弓更健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