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舟
如果時間有形狀,它會是什么樣子?可能是盛開的花朵,秋風(fēng)中的落葉,老人的面孔,參天大樹,或是露珠,激流,廢墟,苔蘚,蜉蝣……此刻,我站在紫薇洞里,聽著遠(yuǎn)近噼噼啪啪的水滴聲,這個問題就不是問題。時間就矗立在眼前,它的形狀堅硬,古怪,帶著粘稠的生命跡象,如同這溶洞里一根一根濕漉漉的石筍、鐘乳石的形狀。
混跡人世,看多了生死,痛惜生命的短暫,會情不自禁對石頭投去別樣的目光。這種從不在乎外界冷暖好惡的自在之物,不僅超越生命,超越生死,與時間相生相隨,甚至在很多時候它可以為時間代言——科學(xué)家在鑒定星球年齡時,都是以星球上石頭的年齡作為依據(jù)。一個客觀實體,竟能與可以任意拉扯的虛擬概念一較高下,反過來說,無所不在、無影無蹤的時間,只有通過石頭的表述,才能確認(rèn)自己的存在和意義,怎不令人心生敬畏。
時間和石頭,就像一對長相廝守的夫妻,會彼此模仿,越長越像,世上所有的石頭也都顯示著時間的模樣。把視線從人群中挪開去,投射到自然界就不難發(fā)現(xiàn),從喜馬拉雅山的巨大山體到撒哈拉沙漠的每一顆沙礫,似乎都有一種共同的、針對生命的輕蔑表情。
塊壘狀的石頭,它們是生命出現(xiàn)之前或者消亡之后的時間,因無法統(tǒng)計,被大塊大塊地統(tǒng)稱為“大約××億年前”或“再過××萬年”,它們都大而化之,不屑于告訴人們生命存在的細(xì)節(jié)。從生命出現(xiàn)之時起,時間的單位突然變小,如砂,如塵,它們慢慢堆積,細(xì)數(shù)著生命在時間中穿行的腳步,浩瀚如煙又無聲無息,短暫而匆忙。
世上沒有什么能比溶洞里的石柱更容易引起我們關(guān)于時間的暢想了。每一根石柱都是一本關(guān)于時間和生命的歷史巨著,它們記錄的內(nèi)容綿延數(shù)千萬年,而我們,人類,只是碰巧在某個瞬間進入它們的視線,碰巧成為附著在石柱上的一粒塵埃,一個幾乎無法單獨分割出來的瞬間。溶洞里的石柱在我們出現(xiàn)之前,已徑自默默生長了數(shù)百萬年、上千萬年。忽然有一天,我們走過去,手在上面不經(jīng)意地一摸,就此進入了它的敘述,成為了它的一部分。或者不用伸手,只是呼出一口氣,側(cè)目看一眼,也會影響到它們的生長,它們的情緒,進而影響它們的遣詞造句,以至形成后來人將看到的、與現(xiàn)在迥然不同的形狀。這也是人類歷史形成的普遍過程。
呈現(xiàn)在我們面前的這些石柱,里面到底封存著多少人類的DNA?不得而知。只有一點可以肯定,我來過,我在里面。當(dāng)然,此類經(jīng)常被借用的說法,不過是人類在時間面前的自我安慰罷了。對于曾經(jīng)有過或?qū)⒂械?,又終將消失的個體生命,在與不在,有多大不同?
在地球任何地方,水都是石的親密伴侶。甚至沙漠也不例外,只是隱現(xiàn)不同而已。除了形態(tài)各異的石柱,水是溶洞里的另一主角。暗河、水滴,散布在空氣中的水汽,它們和時間一樣無所不在。因此,也像所有的伴侶一樣,水與石之間有時候也會出現(xiàn)尖銳的對峙。
水代表生命,而石塊代表時間,代表著對生命的終極否定。所以,遇見石塊擋路時,水的前行往往呈現(xiàn)出讓人驚心動魄的執(zhí)拗和激越,不惜粉身碎骨。于是,便形成了瀑布。飛流直下的水并不代表絕望,那是生命以其特有的方式,實現(xiàn)對時間的超越。但多數(shù)時候,水與石是唇齒相依的,就像這溶洞里的水滴與一根根巨大的石柱。
溶洞,一個在時間向度上看不到起點和終點的世界。置身這里,人很渺小,甚至虛無,還不如那從容下落的水珠,所有的精神和肉體都毫無意義。
每次被旅游團隊帶到到溶洞口,我的內(nèi)心都極其不情愿,腳步踟躕不前。真不喜歡這種被悶在時間夢魘中的盲目前行。完全喪失了主觀意志,像個孩子,雙手試探著濕漉漉的巖石走向,腳下坑坑洼洼,只知道前方某個地方會有出口,其他一切都聽天由命。偏偏神馳鬼差地,一次次被帶進溶洞。不是無錫的善卷洞,就是桂林的銀子巖,這次是巢湖的紫薇洞。命運就是這樣,當(dāng)你摔過跟頭,長了記性,它便換一個面孔,再來誘你就范。所以,縱使人生重來一百遍,恐怕人們也還是在走同樣的路,犯同樣的錯,被命運帶到同樣的地方,感受同樣的悲喜,而我們,每次都只在事后才恍然大悟。
紫薇洞位于巢湖北郊,據(jù)稱是江北第一大溶洞。五億年前,這里曾是一條暗河,后來河水干涸,留下這條廊道式溶洞。由現(xiàn)在的規(guī)??梢酝茰y出,當(dāng)年水勢是何等洶涌。從踩在腳下的路面到洞頂,到處可見大水沖刷形成的水紋。說不定再過若干年,它又漲成了一條暗河呢。五億年,太久了,誰知道在人類史之外,這里究竟發(fā)生過什么,還將發(fā)生什么。
撫摸巖壁上那些質(zhì)地堅硬的波浪形水紋,仿佛撫摸一段激流,一段往事,一段腦海深處的夢痕。五億年的光陰如潮水般涌來,細(xì)心辨別,在陌生中,還可以不時觸碰到熟悉的記憶碎片。
我是誰,一條故地重游的魚么?為什么不呢。
自從紫薇洞形成以來,滄海桑田不知多少回。每一回,都有大批魚群被洪水沖進暗河,然后隨波逐流涌出暗河,不知所終。至今,洞中還有一條能夠撐船的暗河,水質(zhì)清冽,據(jù)說,相關(guān)專家也無法考證它從哪里流來,又流到哪里去了。
船槳攪動河水,沒看到魚。但我相信,有水就有魚。只是不知道在它們中間,有多少魚是第二次甚至是第三次、第四次游進這條河,就像我。是的,像我這樣,一次次茫然穿行于幽冥的時間深處。
在溶洞里行走,猶如漫溯生命最初那段旅程,被包裹,被托舉的感覺那么熟悉,無從想起,也永不遺忘,只要稍稍觸及,便砰然心動。更加相信五億年前曾來過這里,作為一條搖頭擺尾的魚,四周是幽暗的水和堅硬的巖壁。只是想不起來,那時,它是我的驛站呢,還是歸宿,為什么一次又一次回到這里。所有的過程以及細(xì)節(jié)全都遺忘,只有本能微微一顫,旋即被億萬種現(xiàn)實感觸沖散,無處尋覓。
我問溶洞,你認(rèn)識我嗎?
溶洞沉默。
我問自己,那時的我,快樂嗎?
沒有答案。
二千多年前,莊子與惠子曾有一段對話,惠子說:“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說:“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我懷疑,即便當(dāng)時我正好是他們說的那條魚,也未必就一定知道自己是否真的快樂,或者不快樂。糊涂是福,遺忘也是。遺忘不可得,糊涂卻是與身居來。因此我斷定,那時的我,總體上是快樂的。
今天,我又來了?;頌槿?,且明明白白地知道,這半生,總體上是不快樂的。因為,我至今還沒有學(xué)會遺忘。
溶洞無限長,時間也無限長。進來的人都身不由己,只能隨著人群往前摸索,等待洞口的那一小塊光,猶如迷途的人等待某一時刻的頓悟。這是蒼天的悲憫。一次次輪回,一次次給靈智以機會,就是為了讓我們迷途知返,擺脫苦厄。可我們一直在時間里苦苦尋找方向,尋找希望,尋找彼岸,或者,尋找渡我們到彼岸的那個機緣。往往,那機緣就在身邊,正如佛說,苦海無邊,回頭是岸??晌覀儚牟辉富仡^。
石鐘乳還在生長。它們是時間的骨骼和糞便,還在繼續(xù)堆積。時間是它們的,也是我們的,歸根結(jié)底是它們的。它們經(jīng)歷一切,見證一切,卻始終保持著至高無上的沉默。充滿碳酸鈣的水滴落在鐘乳石上,也落在我們頭上,我們走出溶洞,讓風(fēng)把頭上的水滴迅速吹干。而它們,始終待在那里,目送我們喧囂遠(yuǎn)去。這一幕,對它們來說,僅僅是上一秒鐘和下一秒鐘之間發(fā)生的事情。就在這一瞬間,我們和它們都成就了自己,演繹了兩種不同的美麗。
走在我前面和后面的人,幾億年前大概也是這里的魚吧?他們似乎有著比我更清晰的記憶,能辨別出巖壁上每一塊石頭的前身:一條魚,一串葡萄,一只獅子,一個勇士,一個菩薩,又一個菩薩。這些都是導(dǎo)游不知道的。
聽她們在為巖壁上的形象命名,我詫異,那時的我們,也相識嗎?顯然,那些名稱不是來自想像,而是記憶。那時的他們,快樂嗎?至少今天,我覺得他們是快樂的。他們的笑聲像陽光、花朵、蝴蝶,沖淡了溶洞里的腐濁氣息,讓我的眼前充滿色彩。
人的一生,總有些事會被很快忘掉,有些事則在記憶中沉淀下來,成為基因的一部分,經(jīng)過無數(shù)次汰洗,在某個毫無征兆的時刻,突然顯現(xiàn)在眼前。就像今天在紫薇洞里,我不僅看到了數(shù)億年前的自己,還看到了身邊的魚群,就像現(xiàn)在這樣,相互簇?fù)碇?,行進在一個共同的航道中,既熟悉又陌生,苦樂各異。佛說,萬法皆生,皆系緣分。生命中的親人,熟人,路人,仇人,哪一樣是我們自己可以選擇的?
將出紫薇洞時,遇見一塊石頭,四周用鐵鏈圍著。導(dǎo)游說,那是只神龜,摸摸神龜頭,萬事不用愁,它可以渡我們到幸福的彼岸。于是,游客挨個兒去撫摸神龜?shù)念^。
神龜伏在路邊,昂著頭。那逼真的姿態(tài),讓我相信它真的曾經(jīng)是一只千年不死的龜,不遠(yuǎn)萬里從大海來到這兒,因一個在別人看來很可笑的原因,開始了它漫長的等待。因此,它的姿勢看上去并不像是要渡別人,而是在等有人來渡它。
它太執(zhí)著了,一直等呀的。在等待中,所有的喜怒哀樂、起點和終點,以及所有的欲望和溫度,都在時間中被濾得干干凈凈,它漸漸忘記或者拋棄了初衷,竟至連心跳也省卻了,變成一塊不生不滅的石頭。對于生命體來說,這是一次質(zhì)變,一次背叛。但對于神龜自己,卻是一種解脫。突然間,松弛了,輕盈了,空寂了。只剩最初那個姿態(tài),還象征性地凝固在那里。
幸耶?悲耶?前者是神的答案,后者是人的答案。我只知道一點,它能變成石頭,而我們沒可能。
我想,它能變成石頭,大概得益于它的腦體太小,記憶就那么一點點,因此痛苦也就那么一點點。而我們,這世上的人們,數(shù)十萬年的進化,最大的成就是讓我們的大腦構(gòu)造日趨繁復(fù)、精密,不僅記憶,而且展望,前世今生,所有的苦樂都存儲在意識的模板上,成為精神世界的一部分。雖然每一天都在靠近那個永恒境地,卻永遠(yuǎn)無法抵達,至今仍在六道眾生里浮沉、求索。不知到最后,是誰先脫離苦海?據(jù)說,只有參透了生命真諦,才能獲得永生。是它,還是我們?
一個游客把手伸向神龜時,沒心沒肺地開玩笑說,那就摸一下吧,人家年復(fù)一年等在這里,怪寂寞的。可當(dāng)這位游客將手從神龜頭上拿開時,又漫不經(jīng)心地說了句,你在這兒待著吧。
我心一沉,完了。就這一句話,不知又是多少萬年。
后來許多次嘲笑自己那一刻的多情。不管是宿命還是緣分未到,都有定數(shù)。大概石頭就是這樣煉成的??上氲侥莻€石龜,還是忍不住尋思,它是不是在用那樣的姿態(tài)告訴我們,曾經(jīng)是多么多么的執(zhí)拗這一世美好?
我把手輕輕放在神龜頭上,手上濕漉漉的。一萬年或十萬年,都隨它吧。我默默對它說,你已在時間之外,又何懼再多這些萬年呢。從我這個角度看,你算幸運的。
把手伸向神龜時,我并不清楚自己在想什么,是要去渡它,還是希望它來渡我。莫非我與它,正好是鏡子的里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