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寶玲 金慧
色彩作為一種獨立的藝術語言,其具有個性魅力。攝影藝術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運用個性化色彩語言展示藝術家及個人的個性化思想和情感,表達著對世界那份個性化的理解,與此同時主觀世界與客觀世界也有了交集。本文主要分析了攝影色彩語言與視覺、心理關系,探究了攝影色彩個性化語言的形成和表達技巧,對自己在攝影實踐中的色彩語言進行個性化表達,以增加作品的表現(xiàn)力和感染力。
一、色彩的基礎認知
在攝影藝術的世界里,色彩不僅是一種創(chuàng)作元素,更是一種獨特的視覺語言,訴說著個性化的故事,表達著個性化的思想情感。而從科學角度來說,色彩是一種視感現(xiàn)象,而非物質的客觀成分或特性。光是人們感受到色彩的必要條件。物體反射的光色不同,人們看到的色彩就不同,并隨光的改變而改變。色相、明度、飽和度是其基本屬性。
二、攝影色彩語言與視覺、心理的關系
(一)攝影色彩與視覺
人們所觀察到的顏色實際上是不同頻率的光譜,這些光之所以被感知是基于人們的視覺系統(tǒng)和神經系統(tǒng)對光翻譯的結果。光線通過角膜、虹膜、晶狀體和玻璃體最終到達視網膜上產生感知,這種感知作為一種信號經過多層的視覺神經系統(tǒng)傳送至中樞神經,完成空間和色彩的識別。人眼看到的一事一物中色彩感覺占據(jù)很大位置,那么利用人眼觀察事物的規(guī)律,在攝影藝術的個性化表達中充分運用色彩語言可以使攝影作品別具一格。
(二)攝影色彩與心理
色彩是視色素激動而發(fā)出的視覺現(xiàn)象,不僅停留在視覺層面,在人的心理層面也留下很大影響。不同的色彩給人不同的情緒感受,赤色的波長最長、感知度高,易于使人聯(lián)想到紅日、花木等東西,給人以暖和、熱情等感覺,是中國人普遍認同的喜慶代表色。藍色給人以理智、博大、憂郁的感覺……在人類進化的過程中,色彩逐漸成為一種文化的反映,具有一定的象征性。所有這些具有象征性的內涵使色彩不僅作為一種屬性而存在,還具有了“情”的力量。在攝影藝術中,色彩語言成為每個人表達和抒發(fā)情感的必選語言,架起了主觀世界與客觀世界溝通的橋梁。正如心理學家羅索·福斯坦第格所說:“色彩起著一種暗示的作用,它是一種包含各種含義的濃縮了的信息?!彼裕囆g家認知攝影這一藝術形式中色彩和其所產生的各種各樣的情緒、情感是十分重要且必要的。他們可以根據(jù)其中的規(guī)律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利用不同的色彩所產生的不同視覺效果及情緒讓觀賞者產生感情的共鳴,提高作品的感染力。
三、攝影色彩語言的個性化選擇
人們的眼睛易于適應周圍環(huán)境光線的變化并分析出它熟悉的顏色,眼睛對熟悉顏色的感知能力要比對物體實際顏色的感覺能力強得多,而人們使用的單反數(shù)碼傳感器并非如此,其所記錄的顏色是被攝物體在曝光一瞬間顏色的數(shù)據(jù)記錄。例如,用一臺單反設置相同的白平衡表現(xiàn)一張白紙,照明光線的不同表現(xiàn)出的白色也不相同,但是肉眼看到的白紙一律是白色。人們的視覺和心理導致彩色攝影的不平衡。那么通過攝影的表達方式色彩會更加豐富,也會更具創(chuàng)造力,在進行攝影藝術的實踐過程中,人們可以充分利用數(shù)碼傳感器記錄顏色數(shù)據(jù)這一特性來選擇個性化色彩進行前期和后期的個性化顏色處理,通過選擇自己喜歡的數(shù)據(jù)或改變數(shù)據(jù)來進行攝影色彩的個性化表達。
四、攝影色彩的個性化語言主導因素
攝影色彩的個性化語言是進行個性化思想情感表達的一種方式,但個性化的攝影色彩語言的形成也并非一蹴而就。
(一)色彩感覺
客觀存在的個體差異性影響著個體對色彩的感知,把用心感受和理解色彩后的成果運用到藝術創(chuàng)作中,給人以不同的視覺感受。例如,莫蘭迪善于運用顏色之間的細微變化給人典雅與高貴的感覺;馬蒂斯善于使用鮮明、大膽的色彩……
(二)攝影色彩語言的探索
藝術家在進行攝影藝術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將客觀對象與主觀想法相結合,表現(xiàn)色彩與自然色彩緊密相連。在攝影藝術創(chuàng)作過程中,對自然色彩規(guī)律進行研究和探索是藝術家不可缺少的實踐步驟。在一次又一次的嘗試突破后,結合自身的色彩感受與色彩修養(yǎng),對色彩語言加入自我的藝術理解使其具有一定的個體符號性,藝術家逐漸形成攝影色彩個性化語言,在個性化思想情感的表達上如魚得水。
(三)個人的性格與人文修養(yǎng)
性格一詞是人們常掛在嘴邊對一個人的基本評價,其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也確實是一個人最穩(wěn)定的個性特征。在攝影藝術的創(chuàng)作過程中,每個人面對同一個顏色的客觀對象會呈現(xiàn)出不同的視覺效果,正是因為不同的性格對于內心情感的支配不同,在面對同一個顏色時會放大自己內心偏愛的顏色。所以,在攝影色彩個性化表達的實踐中,性格占據(jù)了一個不容忽視的空間,除此之外,自身人文修養(yǎng)的高低對個性化色彩語言的形成也有著很大影響,人文修養(yǎng)并非一朝一夕能形成,需不斷加深對藝術理論的理解、不斷進行攝影藝術實踐,其間逐漸形成個性化的攝影色彩語言。
五、攝影色彩的個性化語言表達技巧
翻閱攝影發(fā)展史,人們會發(fā)現(xiàn),攝影流派皆各具特色,在思想情感的表現(xiàn)方式和視覺效果呈現(xiàn)上皆有自己的個性化語言,在色彩語言的表達技巧上同樣有其獨特之處。例如,以紅色、黃色為其主要顏色的超現(xiàn)實主義流派在色彩表達上十分強調主觀色彩的運用,只求色彩的表意功能而不考慮色彩處理的真實性。而印象主義攝影則追求色彩在人的視覺印象中的感受,反對一味力求再現(xiàn)那些在充滿光線的氛圍中傳達物體的視覺印象色彩。例如,郎靜山攝影作品在色彩語言的選擇上以黑白灰為主,承襲國畫傳統(tǒng),發(fā)揮水墨寫意和師習古法原則,極具個人風格。攝影色彩的個性化表達技巧是多樣的,相對其他表達方式又是個性的,對表達方式和技巧的借鑒、研究學習是進行個性化表達不可缺少的,對提高作品的表現(xiàn)力大有幫助。在這個講究創(chuàng)新的時代,每位藝術家在內心深處都希望用自己個性化的語言去發(fā)聲,選擇自己喜歡的表達方式去發(fā)聲。
六、結語
在攝影實踐中,感知色彩、認知色彩,不斷嘗試與探索,人們逐漸形成攝影色彩的個性化語言。人們要學習、借鑒優(yōu)秀的個性化語言表達技巧,提高攝影色彩個性化語言表達能力、攝影作品的表現(xiàn)力。同時,要積極研究色彩與視覺心理的關系,充分發(fā)揮色彩的情感作用,提高攝影作品的感染力,使作品更好地與公眾產生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