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觀眾能看懂的前提是先有這樣一個電影出現,我們有時候也不能單從功利角度出發(fā),觀眾也有不一樣的審美和更高的需求。這不是一個爆款電影,也沒有那么多觀眾想要去追求對電影的認知,這就是現狀。沒關系,我相信看過的觀眾會對電影有一個不一樣的認知,這要遠比所謂的數字有更長遠的意義。
沒有。拍電影永遠是在一個捉襟見肘但又剛剛好的狀態(tài),我不認為錢充足就能拍出好電影,那可能也是一個反向被電影吞噬的過程。我還算是一個有制片思維的導演,有多少觀眾能喜歡這部電影的趣味,我們對這個數量是有預期的,所以還是要在前期很好地控制住風險,想想怎么讓電影更不影響本質地呈現出來。
首先我覺得電影并沒有講所謂的惡,它講的是人性的復雜。其次電影本來就是給觀眾帶來多元感受的一種藝術形式,當下我們電影環(huán)境中的娛樂部分太多了,如果能讓觀眾在電影院里面有一次近距離接觸黑暗、觸碰罪惡的機會,最終我們還可以安全地回到電影院座位上,對我們的生活和體驗是有幫助的。
有些只拍過一部電影的導演在大的商業(yè)項目中掌控力會缺失,到最后是被架空的狀態(tài),他們用的不是我對電影的理解和電影觀,而是某種技巧和功能。在現階段我還沒有那么大的話語權,資本也沒有到足夠信任我的時候,我不要為了拿錢去接這樣的項目。
首先是彌補了視聽層面的不足,《心迷宮》的故事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電影質感差了一些。到了《暴裂無聲》,除了故事,還要有一些東西能夠帶給觀眾,所以在視聽上從創(chuàng)作前期就做了很多設計。比如配樂,我們用大量的音樂去做氣氛的烘托。
懸疑片或犯罪題材的電影,如果總遵循某種模式,其實沒法滿足今天觀眾的觀影需求,我會希望做一些突破,比如節(jié)奏上的變化,讓觀眾有一種好奇心探尋下去。結尾我們沒有給準確的答案,但通過細節(jié)和人物關系給到了暗示,觀眾自己對結局有一個建構過程,這是一個不一樣的體驗。
大家對于什么是好電影開始有了共同的認知,如果我們不趕緊在創(chuàng)作層面作出調整和改進去滿足觀眾更高的訴求,那進口電影就會來做這件事。
《頭號玩家》,不過這個電影給我最多的還是視覺沖擊和情懷感染。長期來看,我認為韓國電影給我的沖擊最大,他們也曾在好萊塢的模式里打轉,但最后闖出一個新的方向,既有觀感刺激,又有批判和吶喊。
不同時期有不同的人接過接力棒給我相應的一些啟示,最近??春跐擅鞯碾娪埃谀敲丛绲臅r期就能探討那么深的話題,而又不失電影的魅力,真的挺難的,今天已經很難再找到這樣能在影史上起到重要作用的電影人了。
我擔心大家看不懂,但其實大部分人都看懂了。其實《暴裂無聲》是一個能區(qū)分觀眾的電影,有些觀眾愿意自發(fā)挖掘,他就會發(fā)現它,然后通過這些拼圖的碎片,最后拼接起來,這遠比你得到一個真實的真相更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