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套袋對于改善果實著色、防止農藥污染、減輕病蟲危害、防止日灼和鳥害的發(fā)生,都有積極的作用。但近年來套袋蘋果風味變淡、口感變差、好看不好吃的現(xiàn)象愈演愈烈,已嚴重影響蘋果的銷售。蘋果套袋栽培導致蘋果風味變淡的原因主要有:
1.套袋栽培導致蘋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降低。蘋果套袋栽培時,果袋內的溫度提高,果實的呼吸增強,碳水化合物的消耗增加,積累減少,這直接導致果實含糖量下降。
2.套袋果實上色容易,生產(chǎn)中易出現(xiàn)早采現(xiàn)象。果實早采不利于物質積累,常導致含糖量降低。現(xiàn)階段,我國蘋果早熟品種栽種嚴重不足,中熟品種短缺,晚熟品種過剩,導致蘋果生產(chǎn)中早采現(xiàn)象頻頻發(fā)生。套袋果實由于上色容易,色澤艷麗,很多地方為了搶占市場,將晚熟品種過早脫袋,人為地造成蘋果生長期不足,導致含糖量上不去,風味變差。
3.肥料施用欠科學。在蘋果生產(chǎn)中,有機肥和鉀肥的施用量直接影響果實含糖量的高低和風味的優(yōu)劣,而生產(chǎn)中有機肥和鉀肥常不能足量供給,嚴重地影響果實可溶性固形物和糖含量的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越低,對果實品質的影響越嚴重,果實風味越淡。目前蘋果生產(chǎn)中有機肥施用普遍不足,導致蘋果園土壤有機質逐年下降,直接的結果是蘋果越來越不好吃。
4.果園郁閉,光照不足,物質積累受阻。在光照充足的情況下,光合作用強,果實中含糖量高,果實風味就好;而光照不足的情況下,光合作用弱,果實中含糖量低,果實風味就淡。目前生產(chǎn)中果園郁閉現(xiàn)象很普遍,特別是那些建于20世紀80年代的蘋果園,由于受當時密植潮流的影響,種植密度普遍偏大,每畝種植株數(shù)多在56株以上,畝枝量在10萬條以上,株間交叉,行間交接,園內密不透風,樹冠內膛和下部光照嚴重不足,所結果實品質很難提高,果實風味普遍欠佳。
要提高套袋蘋果品質,應采取綜合措施,重點抓好以下幾點:
1.科學施肥,為果實含糖量的提高提供物質保障。在生產(chǎn)中加大有機肥的施用量,適時足量補充鉀肥,全面改善肥料施用現(xiàn)狀,提高施肥的科學水平。特別是基肥施用要堅持以有機肥為主,以有效補充土壤中的有機質含量,逐步將土壤有機質含量提高到1%以上。進入盛果期的蘋果園,應保證每年每畝施用優(yōu)質農家肥4000~5000公斤,或施商品有機肥400~500公斤。鉀肥的施用應側重在蘋果每年生長周期的中后期,主要以6月追肥為主,供果實膨大期吸收。一般每生產(chǎn)100公斤果實,需要施入氧化鉀1.2公斤左右。
2.正確采用樹體調節(jié)措施,全面優(yōu)化光照條件,保證樹體全方位受光,提高優(yōu)質果率。著力改善果園通風透光條件,通過間伐降株數(shù)、提干、落頭、疏枝,將畝株數(shù)控制在28~33株,畝枝量控制在8萬條左右,生長季節(jié)樹的透光率在30%以上,保證枝枝見光、果果向陽,以提高果實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改善果實品質。
3.適時采收。紅富士蘋果生產(chǎn)中要堅決抵制早采現(xiàn)象,脫袋時間應在10月上中旬。通過適期采收,延長果實生長時間,以有效地增加果實的物質積累,促進碳水化合物的轉化,增加果實中糖的積累,進而改善果實風味。
4.加強脫袋后管理,改善果實風味。在蘋果脫袋后,要采用各種改善光照條件的手段,促進果實著色和風味改善。實際生產(chǎn)中,可結合脫袋摘除貼果葉片和鄰近果實的遮光葉片,以促進光合作用的進行和果實上色;脫袋后及時疏除樹冠中直立枝、密生枝,以改善光照條件;脫袋后在樹冠投影兩側各鋪一幅寬1.0~1.5米的反光膜,以提高反射光的利用率,通過光照的改善,來提高果實中糖分的含量,從而改善果實風味。
(甘肅省靜寧縣林業(yè)局 王田利 郵編:743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