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四是青年人的節(jié)日,是青春的節(jié)日。每個時代的青年都一樣,都朝氣蓬勃,像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都富有青春夢想,在拼搏奮斗中綻放光芒。習(xí)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qiáng)則國家強(qiáng)。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lǐng)、有擔(dān)當(dāng),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在五四青年節(jié)到來之際,我在反思,我愛青春嗎?當(dāng)然愛。可是,為什么有時看著青年人不順眼呢?尤其是跟自己親近的青年人,有血緣關(guān)系的青年人,關(guān)系降至零點,仿佛有“仇”。
我的兒子是“90后”,我們父子之間,自兒子進(jìn)入青春期后,幾乎沒有共同語言,相看兩厭。我特別不能忍受的是,深夜里,他蒙著被子在被窩里“嘿嘿嘿”地偷著笑,笑啥呢?還蒙著被子。我百思不解。后來兒子到遠(yuǎn)方求學(xué)了,他的房間空出來,我躺在兒子的床上,猜想了半天,后來突然有所感悟。我也蒙上被子,打開手機(jī),看著《大話西游》,我竟然也“嘿嘿嘿”地笑出來,這回輪到妻子不解了。她說,你們父子搞什么名堂?我不告訴她,這是秘密。因為,在黑黑的被窩里,我嗅到了神秘的氣息,嗅到了不被干擾的獨享的氣息,也許就是青春的氣息吧。那一刻,我理解了兒子,在內(nèi)心里,跟兒子和解了。
黎 青 /圖/
《青春之歌》和《青春萬歲》曾讓我激動不已,因為我讀時還年輕;而9年前看電視劇《我的青春誰做主》時,我不再激動,它一開始讓我反感,進(jìn)而反思?!按虻箺钌迹〗^不放棄,我要抗戰(zhàn)到底絕不半途而廢?。 睏钌际清X小樣的母親。在電視劇《我的青春誰做主》中,王珞丹扮演的錢小樣就是這樣說話,直率、另類、叛逆。當(dāng)她剛認(rèn)識一個男孩子方宇時,就敢坐著他的車一路從寧夏跟到北京。錢小樣就是這樣行動,單純、簡單得可愛,敢作敢為,一點都不設(shè)防??村X小樣不停地折騰,我有種久違了的感覺,這種感覺是啥?毛茸茸的,一時說不清,但是感覺有穿透力。在好多父母眼里,這些新生代都是“問題青年”,他們拿著青春賭明天,甚至有點兒揮霍。
中老年人愛青春嗎?愛。但有時愛的方式不對,好多是溺愛、錯愛,甚至是泛濫之愛。讓我們看看中老年人在青年人眼里的形象吧。當(dāng)錢小樣被迫要遣送回家的時候,有一場告別姥姥、大姨、二姨的戲。錢小樣一臉悲戚地鞠躬,就跟遺體告別似的。媽媽、姥姥、大姨、二姨在錢小樣眼里是如此厭惡。她以她特有的方式表達(dá)了自己的不滿和憤怒。
我想起作家賀小晴在小說《天衣》創(chuàng)作談中的幾句話:“父母和子女之間,因為愛,因為近,誤解和傷害始終難免,又因為愛,因為近,那些傷害似乎算不得事故,因為不算事故,毒箭一般的傷害便常被忽略,被一筆勾銷,連抱歉也無須說一句,可傷害始終在,尤其因傷在親人心中,毒箭很難拔除。愛的豐富和偉大不在于純粹和柔軟,而在于堅硬和塊壘出現(xiàn)后,我們?nèi)绾蚊鎸?,如何化解和如何繼續(xù)愛。愛的過程艱難,導(dǎo)致愛的細(xì)微和徹骨,博大和寬闊。往往,以愛去訴說和表達(dá)愛時,傷害必然出場。正如一句歌詞所言:愛到心碎還要愛?!备改负妥优g的戰(zhàn)爭沒有流血,但是比流血還殘酷。
它的殘酷在于父母往往是堂而皇之地以愛的名義肆意妄為,“愛這個詞在親情中有著無法厘清的邊界,它特別容易模糊是非顛倒黑白,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情大于理。如果其中再附著價值觀的移位,對下一代的迫害就更是雪上加霜”。
看不慣青年人的“張狂和莽撞”,其實呢,是忘記了自己年輕時的“張狂和莽撞”??梢钥隙ǖ卣f,對青年人反感得越厲害,說明一個人衰老得越厲害。青年人有想法,有看法,有自己的做法,有自己的活法。他們肯定有缺點,有不完美之處,但他們的缺點是在成長路上的缺點,彰顯的,潛隱的,感性的,理性的,都有。他們的缺點很容易變成亮點,進(jìn)而成為優(yōu)點。
我尊敬的作家孫惠芬去年出版了長篇小說《尋找張展》,寫的是90后青年張展的成長故事。我曾跟孫惠芬有個對話,她說:“父與子的困境,是人類永恒的困境,但在我們的環(huán)境下,在人人都被欲望蠱惑的開放時代,父母也是受害者。寫這部小說的時候,我常常想到一個鏡頭,就是《少年派的奇幻河流》電影里那個在船上與老虎搏斗的少年派。我們這代父母,其實和我們的子女同在一條船上,有時候父母就是老虎,讓弱小者與之搏斗,可當(dāng)時代的驚濤老虎一樣逼近,父母又和子女一樣成了弱小者,而最為可怕的是,做父母的往往容易畏懼,因為追求文明和進(jìn)步往往會成為我們隨波逐流的借口?!薄霸趶牟魂P(guān)注孩子心靈成長的家長眼里,早戀就是不道德的,不聽父母話就是不道德的。如果再因為簡單的判斷造成誤解,則更不堪設(shè)想。實際上,任何拋棄人性的道德都是偽道德,當(dāng)以世俗的心靈行使愛的權(quán)力時,往往身在偽中卻不能自知?!边@些話,都引起我強(qiáng)烈的共鳴。
我們愛青春,就得平視青春、善待青春、理解青春、尊重青春,而不是蔑視青春、輕視青春、忽視青春。還是魯迅在《我們現(xiàn)在怎樣做父親》中講的:“長者須是指導(dǎo)者協(xié)商者,卻不該是命令者。不但不該責(zé)幼者供奉自己,而且還須用全副精神,專為他們自己,養(yǎng)成他們有耐勞作的體力,純潔高尚的道德,廣博自由能容納新潮流的精神,也就是能在世界新潮流中游泳,不被淹沒的力量?!薄翱偠灾?,覺醒的父母,完全應(yīng)該是義務(wù)的,利他的,犧牲的,很不容易做,而在中國尤為不易?!濒斞傅脑?,至今不過時。
我們愛青春,就得以青年為師,以青春為師,借青年人的一點青春。永葆青春,靠什么?好奇心。好奇心是青春的密碼。
好奇心是青春的密碼。這是一位80多歲的老教授說的。他天天游泳,玩微信、微博,寫公眾號,追韓劇。有一次,朋友邀請老教授晚宴,他在朗誦完李白的《將進(jìn)酒》后,唱起了流行歌《半壺紗》:“墨已入水渡一池青花,攬五分紅霞采竹回家,悠悠風(fēng)來,埋一地桑麻,一身袈裟,把相思放下,十里桃花待嫁的年華……”活脫脫一個“80后”的調(diào)皮青年。那一刻,我在想,有好奇心,就自在就快樂,有好奇心,就是“青春做伴”。
誰都年輕過,誰都青春過。老年人寬容青年人、呵護(hù)青年人,經(jīng)常表揚(yáng)鼓勵青年人,把自己的經(jīng)驗,特別是把自己的失敗教訓(xùn)說給青年人,這是美德??吹嚼夏耆诵蕾p青春的姿態(tài),我常常想起帕斯的詩句:“撫摸太陽、雨水和時間的皮膚/向綠色的枝條仰望/傾聽葉子水一般的歌唱……”
當(dāng)然,我們青年朋友們,也別老賣“青春”的資格,也該虛心從父輩、祖父輩那里汲取營養(yǎng),從而健康迅速地成長,這也是永葆青春的渠道之一。
忽然想起老作家王蒙,我多次采訪過他。80多歲了,他依然筆耕不輟。他一口氣寫了60多年,寫了1700多萬字,年過八旬還出版了長篇小說《悶與狂》《明年我將衰老》等書。讓我驚訝的是,小說的敏銳度和敘述節(jié)奏根本不像一個80多歲的人寫的,洋洋灑灑,一氣呵成,一點看不出老態(tài)和頹唐。文學(xué)評論家王干說,《悶與狂》的寫法太年輕了,太青春了,像瘋狂的文字精靈在舞蹈,像張旭的書法在咆哮。
王蒙曾在年輕時寫出《青春萬歲》。的確,青春萬歲!這是一個激勵人、鼓舞人的簡潔而有力量的句子,一個透明的閃閃發(fā)光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