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周銘孫
俄羅斯鋼琴家丹尼爾·特里福諾夫(Daniil Trifonov)的鋼琴獨奏會于2017年9月23日在北京國家大劇院的音樂廳舉行。
對特里福諾夫的演奏,我是期待已久的!英國《泰晤士報》評價他是“這個時代最令人震撼的鋼琴家”,在我們的媒體上也曾見報道說“聽了他的獨奏會,其演奏的聲音數(shù)日回響在心頭,揮之不去”(大意),真有令人難以忘懷、繞梁三日之感……
的確,這位1991年出生的年輕鋼琴家,已達到令人難以企及的高度,成了國際琴壇最令人矚目的當紅巨星之一。在那場獨奏會的節(jié)目單上,最大的標題就是“天生贏家”這四個醒目的大字,這已足夠引起我們的興趣和期待了!
的確,那是一場充滿了新鮮感與想象力的獨奏會,時時、處處閃耀著鮮明而獨特的個性光芒!
獨奏會的中心主題圍繞著肖邦,但妙又妙在選曲有一半不是肖邦自己寫的作品,而是其他作曲家寫的“肖邦”。這一系列其他作曲家心中與眼中的肖邦,構(gòu)成了這場演奏會的上半場節(jié)目,而演奏會的下半場則是肖邦自己的作品。這個構(gòu)思也正是德意志唱片公司即將錄制發(fā)行特里福諾夫第四張個人專輯《再現(xiàn)肖邦》的內(nèi)容。而且特里福諾夫在去年美國演出的系列音樂會中,有三場以“向肖邦以及肖邦影響致敬”為主題,其中有這套節(jié)目的獨奏音樂會,還有與大提琴的合作,以及與交響樂團的協(xié)作。總之,鋼琴家的一切策劃都顯得匠心獨具,全方位地在“肖邦”這個主題上,用足了功夫。
讓我們來看看這場獨奏會的上半場曲目:
《肖邦主題變奏曲》(Op.28,No.7) 蒙波曲
《狂歡節(jié)之“肖邦”》(Op.9,No.12) 舒曼曲
《心情組曲之“練習曲”》(致敬肖邦,Op.73,No.5) 格里格曲
《夜曲》(Op.33) 巴伯曲
《18首鋼琴小品之“肖邦風格”》 (Op.72,No.5) 柴科夫斯基曲
《肖邦主題變奏曲》(Op.22) 拉赫瑪尼諾夫曲
一眼望去,令人禁不住驚嘆的是“哪兒來那么多描寫肖邦的曲子,從哪兒找來的”?!因為有的簡直沒聽過,也許是自己孤陋寡聞,但其中有些曲目真是比較罕見!
這些曲子在音樂會中分為三組演奏:第一組曲目是西班牙作曲家蒙波(1893—1987)的作品《肖邦主題變奏曲》,這首樂曲綺麗、夢幻、詩意,變化多端。鋼琴家的演奏有著美妙的音色,多變的情趣。雖然曲目對大家來說也許不熟,但可聽性很強。
第二組曲目是中間的四首,相對短小。舒曼《狂歡節(jié)》中的《肖邦》最為大家所熟知,在特里福諾夫手下,輕柔而緩慢,相當內(nèi)向而詩意;格里格的這首“致敬肖邦”的練習曲,較少聽到,是一首以上下大幅度音流跑動為主的音樂會型練習曲,比較華麗、奔放;美國作曲家巴伯(1910—1981)的《夜曲》,音樂語言相對現(xiàn)代,但聽得出與肖邦音樂的聯(lián)系,發(fā)展與變化,雖然也完全“改頭換面”,但《夜曲》的美好意境仍在,聽來很有意思,也很好聽;柴科夫斯基的《肖邦風格》是一首活潑靈動的快速三拍子舞曲,既有波蘭民間舞蹈的風味,又有芭蕾舞劇中性格舞的意思,是一首深具吸引力的鋼琴小品。
在安排第二組的這四首小品時,就發(fā)現(xiàn)特里福諾夫并沒有按作曲家的年代來排序,而是根據(jù)調(diào)性的無縫銜接來安排的。這樣處理,使聽者感覺每曲之間的連接是如此自然、恰當,幾首曲子雖風格相差甚遠,但完全融合成為一組和諧的整體,仿佛它們原來就是一個有機的組合,這些巧思真是太妙了!
上半場的第三組曲目是拉赫瑪尼諾夫的《肖邦主題變奏曲》,這是一首重量級長篇幅的大作。用的主題是肖邦前奏曲的第二十首—《c小調(diào)前奏曲》,而中間巨大的發(fā)展與變奏完全是純“拉赫瑪尼諾夫式”的了,很少能找到肖邦的影子。這首曲子在“老拉”的作品中相對不那么出名,大概是由于他的音樂比較凝重,吸引人的段落不多,所以聽后,我問了幾位聽眾同行,都不太喜歡這首曲子……而上半場結(jié)束已是晚上八點四十分了(七點半開場的)!可謂長矣!
下半場本來在節(jié)目單上只有一首奏鳴曲,但是國家大劇院策劃“國際鋼琴系列”的張斯堯告訴我,特里福諾夫在演出前三天就到了,每天在大劇院專心練琴。在練琴中,他臨時決定加演一首肖邦作品第二號《莫扎特“唐·喬萬尼”主題變奏曲》,放在下半場的第一首。這首作品演奏得華麗、燦爛、變化多端、炫技十足,當時有人問我:“肖邦還寫過這么難的作品呢?”其實,我想這首作品的技術(shù)含量應(yīng)該還是在他早期作品的范圍之內(nèi),只是特里福諾夫的技巧太好了,太流利也太輕盈了,給人目不暇接、眼花繚亂之感。這也正是他水平高超之表現(xiàn),確實是非常出彩!
下半場的正曲—重頭戲則在肖邦《降b小調(diào)第二鋼琴奏鳴曲》(作品35號),這是一場真正戲劇性并充滿個性的全新演繹。第一、第二樂章的完美自不待說,在第三樂章的《葬禮進行曲》中,他的處理真正讓人震撼心靈—在B段降D大調(diào)歌唱的旋律到來時,突然改變了速度,變得出乎意料的慢,但是聲音純凈,仍保持最低限度的流動,猶如幾近呆癡的極度哀傷,使聽者必須凝神屏息……這一段極慢速的處理,以前聞所未聞,真是大膽,充滿個性。在A段再次進來時,音響巨大洪亮,低音區(qū)“葬禮”的進行曲音型,充滿了轟鳴聲,速度頓時加快,又給人帶來一個意想不到。
而終曲第四樂章亦很精彩,飛速的技巧是可以預(yù)想得到的,而其中戲劇性的變化與起伏卻是充滿了不可預(yù)知的變數(shù)??芍^風起潮涌、神出鬼沒,曲尾的幾個休止符則是做足了火候,吊足了聽眾的胃口!使得大家在曲終時不得不大聲叫好!
在聽眾熱烈的要求下,特里福諾夫先加演了一首肖邦/科爾托的《大提琴奏鳴曲》第三樂章的改編曲,非常慢和輕柔的一首曲子,旋律有點兒類似于《葬禮進行曲》中段的變化與發(fā)展。這首曲子很少聽到,大家都不熟,也沒有特別吸引人的效果,好像是鋼琴家需要喘一口氣,平靜調(diào)節(jié)一下自己。但聽眾的熱情還未被滿足,就更熱烈、長時間地鼓起掌來……
終于又再來了一首著名的《幻想即興曲》,非常之精彩,技巧之華麗,速度之流利,起伏與變化處處充滿了炫技的吸引力。
在聽眾更長時間的熱烈要求下,特里福諾夫又加演了一首普羅柯菲耶夫舞劇《灰姑娘》選段Gravotte的改編曲。這是一首靈巧、生動、充滿幽默、戲謔的小曲子,他彈得光芒四射、效果極好,真是讓聽眾大大地過了一把癮,真正滿足地結(jié)束了這場演奏會。此時已近十點!
一直想聽特里福諾夫,這次終于聽到了。過去在視頻里見過他,就早已被他的演奏所折服,聽他的現(xiàn)場演奏,更加直接地感受到他的個性魅力,與過去視頻上不同的是,他已蓄起了小胡子,有點兒效仿齊默爾曼之感,外表顯得更為成熟了。
26歲的他,現(xiàn)在以獨奏家、協(xié)奏曲演奏家、室內(nèi)樂與歌曲演奏家以及作曲家的身份蜚聲國際。其中,最突出的成就是他在2013年由本人首演了他自己創(chuàng)作的鋼琴協(xié)奏曲,這一點恐怕是別的年輕鋼琴家所難以企及的!
特里福諾夫是通過多個重大的國際比賽走出來的,早在2010至2011年間,他先后在華沙舉行的“肖邦國際鋼琴比賽”中獲銅獎;隨即在特拉維夫舉辦的“魯賓斯坦鋼琴大賽”中獲得冠軍;繼而又在莫斯科舉辦的“柴科夫斯基音樂大賽”中以絕對優(yōu)勢奪冠。
2013年特里福諾夫獲得由意大利樂評人協(xié)會頒發(fā)的“弗朗克·阿比亞蒂—最佳樂器獨奏家大獎”;2016年又獲《留聲機》雜志“年度藝術(shù)家”。這些都是國際樂壇上極高的榮譽,能獲得這些殊榮應(yīng)比在國際大賽上獲獎更為難得,因為這些桂冠只授予站到了藝術(shù)巔峰的佼佼者,甚至是僅此一人!
對于特里福諾夫的演奏,著名女鋼琴家阿格里奇說:“他具有令人難以置信的精湛技巧,他的指尖有柔情和魔鬼的兩面,我還從未聽過這樣的音樂?!庇读袈暀C》對他的評價是:“這樣的鋼琴家,一代人中也只會出現(xiàn)一兩個?!边@些都充分說明了特里福諾夫的水平與高度。的確,他已是當代最耀眼的鋼琴巨星之一,作為“九○后”,他還那么年輕,前景應(yīng)該是無可限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