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明利
(中國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重癥醫(yī)學,遼寧 沈陽 110000)
慢阻肺是臨床常見的肺部疾病,其臨床表現(xiàn)以呼吸困難、胸悶氣短、喘息、咳痰咳嗽為主,嚴重時引發(fā)肺心病、呼吸衰竭,給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嚴重威脅[1]。臨床實踐顯示西醫(yī)常規(guī)治療慢阻肺的療效十分有限,有報道[2],中醫(yī)“冬病夏治”理論結合穴位敷貼治療慢阻肺具有較好的效果?,F(xiàn)將慢阻肺患者治療中采取“冬病夏治”穴位敷貼的護理體會及效果總結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68例慢阻肺患者。使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2組(各34例):對照組男20例、女14例;平均年齡(61.2±10.4)歲;病程3~36年,平均(12.8±4.8) 年。研究組男19例,女15例;平均年齡(60.8±9.9) 歲;病程2~37年,平均(13.2±5.4)年。2組一般情況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
1.2 診斷標準 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斷指南》[3]。
1.3 納入標準 符合診斷標準;患者自愿參與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4 排除標準 其他原因引起的喘息、咳痰咳嗽;肝腎、心功能障礙者;慢性支氣管炎者;哺乳期、妊娠期患者。
1.5 護理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guī)治療與護理:吸氧、抗炎、祛痰、機械通氣,應用糖皮質激素等。
研究組實施“冬病夏治”穴位敷貼配合護理干預。(1)穴位敷貼法:取肺俞穴、膻中穴、脾俞穴、腎俞穴、膏盲俞穴。取延胡索3 g,甘遂3 g,細辛2 g,洋金花6 g,白芥子6 g,苦杏仁6 g,麻黃6 g研磨成粉,加姜汁調成糊狀,制成餅狀,然后將其貼敷于上述穴位,以醫(yī)用膠布固定。入伏當日開始貼敷,2 h/次,每隔10 d貼敷1次,共3次。(2) 護理干預方法:①心理干預。大多數(shù)患者對中醫(yī)“冬病夏治”理論的實踐效果都將信將疑,同時還會擔心夏季貼敷可能會造成皮膚過敏、局部感染等并發(fā)癥。為打消患者顧慮,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護理人員要積極地對患者進行心理干預。使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患者解釋夏季貼敷治療慢阻肺的原理、方法、注意事項、效果等,提高患者對“冬病夏治”的認知水平,從而積極地配合臨床工作。②病情觀察。在患者進行貼敷期間,護理人員要密切監(jiān)測患者的局部反應情況。對于年老體弱者,可適當縮短貼敷時間,每次2~4 h為宜,對于耐受力較好的中年患者,則可貼敷5~6 h。對于特殊體質者、對敷藥敏感者,如果在貼敷后,局部有大片的、明顯的潮紅,且患者有嚴重的熱辣、燒灼感,則要提前去除貼敷藥物。若貼敷后,患者無明顯不適感,或僅有微癢感,則可適度延長貼敷時間(≤8 h)。③局部護理。在貼敷中藥后,患者會有輕度的灼熱感,要告知患者這是正常反應。貼敷后將藥物取下,皮膚出現(xiàn)潮紅是藥物起效的表現(xiàn)。如果患者局部有嚴重的潮紅、疼痛,
則要使用酒精棉球對局部進行擦洗,以緩解疼痛不適感,避免起皰。并囑患者不得撓抓,以免感染。對于貼敷后出現(xiàn)較大水皰者,則要對局部進行消毒,然后用注射器將水皰中的滲液吸出,保持局部干燥,以利于創(chuàng)面愈合。④營養(yǎng)護理。禁食刺激、生冷、辛辣之物,海鮮、肥甘厚味等,飲食要清淡,營養(yǎng)豐富,多吃新鮮水果蔬菜。
1.6 觀察指標 (1)治療前后,分別對2組肺功能指標二氧化碳分壓氧分壓二氧化碳總量血液中堿分子殘留量(BE)、血紅蛋白(THbc)進行記錄。(2)根據(jù)患者臨床癥狀的變化進行療效評價:臨床癥狀消失或顯著減輕,中醫(yī)證候積分至少減少70%為顯效;臨床癥狀有效減輕,中醫(yī)證候積分減少30%~70%為有效;中醫(yī)證候積分降幅不足30%,臨床癥狀無改善甚至有加重為無效。
1.7 統(tǒng)計學方法 使用SPSS 20.0軟件,計數(shù)資料(%)比較用χ2檢驗,計量資料 (±s)比較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2組治療前后肺功能指標比較 2組治療前各項肺功能指標無顯著差異(P>0.05),治療后2組各項肺功能指標均有明顯改善(P<0.05),研究組治療后的PCO2、TCO2、BE值明顯低于對照組,PO2、THbc值明顯高于對照組 (P<0.05)。見表1。
表1 2組治療前后肺功能指標比較 ±s)
表1 2組治療前后肺功能指標比較 ±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a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bP<0.05
THbc(g/L)130±20治療后 38±12ab 89±16ab 30.2±8.3ab 5.5±1.3ab 145±17ab對照組 34 治療前 61±16 71±15 40.9±11.5 10.9±1.7 129±18治療后 48±13a 76±14a 37.4±11.2a 9.4±1.4a 135±16a組別 例數(shù) 時間 PCO2(mmHg)研究組 34治療前 60±15 PO2(mmHg)70±11 TCO2(mmol/L)41.5±12.3 BE(mmol/L)11.5±1.6
2.2 2組臨床療效比較 研究組總有效率94.12%,明顯高于對照組79.41% (P<0.05)。見表2。
表2 2組臨床療效對比 [例(%)]
慢阻肺在中醫(yī)學中屬“咳嗽、喘證、肺脹”范疇,本病在發(fā)病之初多由邪入肺部所引起,繼而可累及脾腎,所以本病以外邪、血瘀、痰濁為標,以腎虛、肺虛、脾虛為本[4]。穴位貼敷是中醫(yī)經典的外治之法,結合“冬病夏治”理論,在三伏天進行穴位敷貼治療慢阻肺具有操作簡單、療效顯著的優(yōu)點。不少臨床研究都顯示,夏季三伏天氣候炎熱,肺氣舒暢,腠理開竅,從現(xiàn)代醫(yī)學角度則能發(fā)現(xiàn)這一時期人體的毛細血管擴張良好,皮膚毛孔處于打開狀況,呼吸通暢,此時進行中藥穴位貼敷可讓藥物經毛細血管迅速吸收,達到各臟腑,從而更好地發(fā)揮藥效。穴位貼敷通過中藥刺激各腧穴,能夠促進氣血運行,通經活絡,讓藥物直達病所,從而更好地祛除各種寒性疾病,同時由于三伏人體陽氣充足,所以治療后不易再感寒邪,從而減少舊病復發(fā)。需要注意的是,三伏天進行穴位貼敷容易引起局部水皰、疼痛不適,所以在貼敷過程中,護理人員必須密切觀察患者的局部反應情況,做好相應的護理干預,以確保穴位貼敷的順利進行。本研究結果顯示,實施“冬病夏治”穴位敷貼配合護理干預的研究組,治療后的各項肺功能指標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這一結果與周詩晶[5]的報道結果一致。“冬病夏治”穴位敷貼配合護理干預,治療慢阻肺有效改善肺功能,提高臨床療效,值得推廣。
[1]嚴鑫,郭秀君,孫敏芝,等.穴位貼敷輔助治療對穩(wěn)定期COPD患者臨床療效及安全性的研究進展[J].護士進修雜志,2014,(17):1580-1583.
[2]潘其勝.用中藥穴位貼敷法治療慢阻肺的效果探析[J].當代醫(yī)藥論叢,2016,14(11):97-98.
[3]羅齊軍,陳媛麗,夏燕華,等.三子六君湯聯(lián)合穴位貼敷治療慢阻肺急性加重期臨床研究[J].亞太傳統(tǒng)醫(yī)藥,2017,13(14):142-144.
[4]胡鳳臻.馬艷東“溫絡祛濁”法在中藥穴位貼敷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的應用研究[J].河北中醫(yī)藥學報,2016,31(2):49-51.
[5]周詩晶,李星,曹國軍,等.中藥內服外敷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高黏血癥患者的臨床療效[J].微循環(huán)學雜志,2017,27(2):2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