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曉峰
(阜陽師范學院 文學院,安徽 阜陽 236037)
《鬼吹燈》[1]作為一部探險盜墓類小說,一經推出,就在社會上掀起了一股“盜墓風潮”。近年來,《鬼吹燈》更是被陸續(xù)改編成電影、網絡劇,但語言學界對這部作品關注甚少。目前,只有梁沛[2]以夸張為例,從修辭格的角度研究過小說語言特色。筆者在通讀小說后,發(fā)現引用作為小說中廣泛使用的修辭格之一,形式多樣,是《鬼吹燈》修辭格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
現代修辭學很多著作,都是將形式作為“引用”分類的標準。陳望道[3]先生在《修辭學發(fā)凡》中,從形式上將“引用”分為兩類:明引法和暗引法。張弓[4]先生在《現代漢語修辭學》中,將引用分為直接引用和間接引用。王希杰[5]先生在《漢語修辭學》中,立場鮮明地將引用歸為明引、暗引兩類??梢钥闯觯词乖谛g語上有些許差別,引用在形式上基本有兩類:明引、暗引,這是修辭學界的共識。
表1 《鬼吹燈》中引用形式統(tǒng)計
從上表可以看出,明引少,暗引多。從引用形式的角度看,暗引占據主導地位。
明引,又叫直接引用,是直接引用原話,在形式上注明或加上引號[4]。
(1)倪首長又對眾人說:“連毛主席都說——小小寰球,有幾只蒼蠅碰壁?!保ā豆泶禑簟稰77)(1)
(2)我們被知青辦安排在大興安嶺山區(qū)插隊,切實貫徹最高指示:“知識青年到農村去”,戰(zhàn)風雪、練紅心、斗天地、鑄風骨。(《鬼吹燈》P3)
例(1)中的“小小寰球——有幾只蒼蠅碰壁”,在形式上直接注明是毛澤東的詩句。這句詩出自毛澤東詩詞《滿江紅和郭沫若》,“幾只蒼蠅”指“西方國家”,喻指建國后,在西方國家的封鎖下,新中國仍取得了巨大成就。小說中,由于幾只牛虻使牧牛受驚四散,大家慌亂之際,倪首長引用毛主席詩詞鼓勵大家克服困難。
例(2)“知識青年到農村去”在形式上用引號作了注明,是對最高指示的引用。
暗引,又叫間接引用,不指出出處,也不加引號,將原話直接融入說話人的話語中。
(3)胖子說:“咱們革命唯物主義者去到那也是旌旗十萬斬閻羅,給他牛頭馬面挨個貼大字報?!保ā豆泶禑簟稰258)
(4)我對著那柜子說道:“人的一生應該生的偉大,死的光榮。”(《鬼吹燈》P166)
例(3)中“旌旗十萬斬閻羅”沒有注明出處,也沒有引號,說話人在這里將這句詩融入在自己的話中,表明了無所畏懼的豪邁之情。這句詩出自陳毅將軍的《梅嶺三章》。
例(4)中“生的偉大,死的光榮”同樣是間接引用,出自毛澤東的《劉胡蘭祭》一文。
最后,由于小說的時代背景是“文革”期間,說話人引用的內容,幾乎都來源于毛主席語錄、毛澤東選集等著作。正是由于引用來源單一,以及大眾對毛主席詩詞話語的熟悉,所以“暗引”才成為小說中常見的引用形式。
一般而言,修辭學界認為引用從內容上,包括“引事”和“引語”兩類。但張弓先生在《現代漢語修辭學》中,將“引事”排除在引用修辭的范疇之外,認為引用在內容上只有引語,即引用社會現成話。因為小說中“引事”很少出現,所以我們在這里僅從“引語”角度,分析引用內容。
小說中共出現113個引用,從引用內容的角度進行劃分,分布如下:
表2 《鬼吹燈》中引用內容類型統(tǒng)計
從表2可以看出,熟語共出現58次,占比51.3%;名人名言共出現27次,占比23.9%;詩詞共出現13次,占比11.5%;“文革”事物共出現12次,占比10.6%;地方曲調共出現3次,占比2.7%。可以看出,除去熟語和地方曲調兩類,引用的內容都與當時“文化大革命”的時代背景相關。
小說中熟語主要包括諺語和歇后語。對諺語和歇后語的大量引用,讓作品語言生動有趣,讀來朗朗上口,反映了小說通俗易懂的語言風格。
(5)老羊皮可能害怕開他的說理斗爭大會,結果腳底板抹油——溜了。(《鬼吹燈》P256)
(6)我對丁思甜說:“吃急了燙嘴,走急了摔跤,咱們眼下完全沒有頭緒該怎樣行動?!保ā豆泶禑簟稰161)
例(5)中引用的歇后語,表層義是因為腳底板上有油,走起路來容易打滑,像溜冰一樣。這里主要依靠詞義上的轉換,“溜了”相當于“跑了”,實際意義是遇到困難,臨陣脫逃了。
例(6)引用了一句諺語,形式上,采用對偶的修辭格,具有對稱美;內容上,上下兩句互相襯托,告訴我們做事要有耐心,不要急于求成。
小說的故事背景是“文化大革命”期間,所以名人名言的引用上具有鮮明的政治性,主要對當時領袖語錄的引用,包括毛澤東、列寧等。
(7)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反動的東西,你要不打他就不倒。(《鬼吹燈》P126)
(8)胖子還在絮絮叨叨地念著“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給眾人壯膽。(《鬼吹燈》P25)
例(7)選自《毛澤東選集》第四卷中《抗日戰(zhàn)爭勝利后的時局和我們的方針》一文,全句為:“凡是反動的東西,你不打他就不倒,這也和掃地一樣,掃帚不到灰塵照例不會自己跑?!北娙嗽谘芯克铮械接袞|西如影隨形,王胖子引用毛主席的話,提高了大家的膽量和勇氣,也達到了幽默的修辭效果。
例(8)出自1958年12月1日,毛澤東在中共八屆六中全會期間發(fā)表的《關于帝國主義和一切反動派是不是真老虎》一文,全句為:“從本質上看,從長期上看,從戰(zhàn)略上看,必須如實地把帝國主義和一切反動派,都看成是紙老虎。”
詩詞是最常引用的內容之一,可以讓語言更具文學價值和審美價值,主要有毛澤東、陳毅、郭沫若等人的作品。
(9)丁思甜倔強地說:“你們雖然號稱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但你們連馬都沒騎過,不會騎馬又怎么去追牛?”(《鬼吹燈》P78)
(10)要知道,革命斗爭的洪流才剛剛開始啊,滄海橫流,將來在戰(zhàn)場上,方顯咱們真正的英雄本色。(《鬼吹燈》P278)
例(9)的詩句出自《水調歌頭·重上井岡山》。這首詩是1965年5月,毛主席在井岡山游覽視察期間所作。
例(10)“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出自郭沫若先生的《滿江紅》。
小說中,為響應時代背景,還出現對“文革”時期著名的電影臺詞、歌曲、口號的引用。
(11)我只好帶頭唱起了“不忘階級苦、牢記血淚仇”來渲染悲壯氣氛。(《鬼吹燈》P238)
(12)我心想又得找點借口穩(wěn)定軍心了,最好的辦法也不外乎是“階級斗爭,一抓就靈”。(《鬼吹燈》P178)
例(11)中“不忘階級苦、牢記血淚仇”是“文革”時期著名紅歌《不忘階級苦》的歌詞。
例(12)中的“階級斗爭,一抓就靈”出自1963年毛澤東在中央工作會議上的講話,它與“千萬不要忘記階級斗爭”成為“文革”時期最流行的口號。
小說中對地方曲調的引用,主要是對陜北的秦腔和白馬調唱詞的引用,與小說的地理背景相一致。
(13)他們一輩子受剝削,面朝黃土背朝天,老牛力盡刀尖死。(《鬼吹燈》P139)
例(13)中“老牛力盡刀尖死”是來自秦腔《斬李廣》(七十二個再不能)的唱詞。全句為:“老牛力盡刀尖死,李廣為國不到頭?!?/p>
最后,《鬼吹燈》在引用內容上具有多樣性的特征,主要包括兩大類:一類是熟語,包括諺語和歇后語;另一類與“文化大革命”的時代背景相關,包括名人名言,詩詞等等。通過對引用內容的深入分析,筆者認為引用內容除了多樣性的特點外,還包括兩個突出的特點:第一,諺語的引用頻次最高,共出現46次,占比40.7%;第二,對毛澤東的詩詞語錄引用頻率次之,共出現28次,占比24.8%。
用簡潔凝練的語言表達豐富深刻的內容,以簡馭繁,收到言簡意賅貼切形象的表達效果,這是引用最顯著的修辭特征[6]。引用一般是熟悉的東西,包括諺語、歇后語、名人名言、詩詞,這些共有的知識會讓文本理解更為容易;熟悉的詞句往往會引起讀者的共鳴,讓讀者更易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和潛在的信息。特別是它們具有簡潔的語言表達形式,可以通過只言片語,揭示復雜的人生哲理。
其中,詩詞則是中國傳統(tǒng)文學的精華,平仄相對,郎朗上口的詩詞,體現了語言的音樂美,也帶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在適切的語境中,引用詩詞,更易表達說話人的訴求,反映說話人的心理狀態(tài)。例(1)中“幾只蒼蠅”指“西方國家”,毛主席用形象貼切的比喻,暗指建國后,在西方國家的封鎖下,新中國仍取得了巨大成就。小說中,由于幾只牛虻使牧牛受驚四散,大家慌亂之際,倪首長引用毛主席這句詩,鼓勵大家克服困難,展現了不畏艱難的豪邁氣概。
諺語是勞動人民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形成的,語言形式上簡練,卻往往富有人生哲理。例(6)中“吃急了燙嘴,走急了摔跤”,用簡單平常的小事,告誡我們生活中做事不能急躁,要有耐心,才能成功。
受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中國人在情感上含蓄內斂,不易外露,從而將含蓄內斂作為藝術審美上的重要標準之一。而“引用”的修辭格,可以通過對諺語、詩句等詞語,將人們不便表達或難以言傳的思想感情,表現得淋漓盡致。含蓄內斂是“引用”重要的修辭功能之一。
(14)我擺了擺手,有些不好意思地說:“沒什么,這算什么,江上有奇峰,鎖在云霧中,平時看不見,偶爾露崢嶸?!保ā豆泶禑簟稰73)
(15)我和胖子很有風度地對那老頭做出揮動著帽子告別的動作,口中大喊著:“別了,司徒雷登……”(《鬼吹燈》P64)
例(14)中胡八一出色的表演贏得了知青們贊賞,面對別人的稱贊,主人公“我”引用一首詩,表現了主人公自信而又矜持謙虛的品質,符合中國人的審美特點。
例(15)中“別了,司徒雷登……”出自《毛澤東選集》第四卷。小說中,我和胖子為了去見大串聯(lián)時的戰(zhàn)友丁思甜,離開大興安嶺前往內蒙草原,登上火車后傷感異常,懷念在山區(qū)的知青歲月,于是引用了一句“別了,司徒雷登……”,相當于“別了,大興安嶺”,含蓄地抒發(fā)離別的傷感之情。
有些引用修辭,可以達到詼諧幽默的修辭功能。馮廣藝認為,在話語權的使用上,要注意濫用話語權的現象,即話語的主人利用自己的話語權,通過話語達到個人不正當的目的[7]。小說中,為了語言的詼諧幽默,作者在主人公的對話描寫中,往往違反常規(guī)常理,在雞毛蒜皮的小事爭辯中,通過引用名言、詩句,產生了大量“濫用話語權”的佳作,達到了幽默的修辭效果。
(16)丁思甜接口說:“所以咱們才要節(jié)約鬧革命,點兩支火把太浪費了,用一支好嗎?”(《鬼吹燈》P151)
(17)我為胖子打氣說:“說得好啊小胖,不過毛主席教導咱們說要注意工作方法,你過去踢那女尸,當心被她張口咬了叫,我看你還是用康熙寶刀直接剁它幾刀為上。”(《鬼吹燈》P223)
例(16)中“節(jié)約鬧革命”,原來是“文革”期間,面對經濟困難,所提出的一句“斗爭口號”。小說中,丁思甜為了勸我們少用火把,引用了這句“斗爭口號”,無疑是“大詞小用”,達到了詼諧幽默的修辭功能。
例(17)中“注意工作方法”出自毛澤東選集第一卷中《關心群眾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一文。小說中,為了讓胖子盜墓時不觸碰尸體,引用毛主席的名言,達成了幽默的修辭效果。
通過對《鬼吹燈》中“引用辭格”的分析,我們發(fā)現,從引用形式上看,暗引占據主導地位;從引用內容上看,諺語、毛澤東名言的引用最常見,而造成以上特點的修辭動因有:
第一,語言的經濟原則。功能語言學派強調言語交際中的“語言經濟原則”:一方面,言語交際表達的要求在不斷變化,需要交際者在語言使用上,求新求異;另一方面,交際者的惰性讓他們更傾向于使用較短和熟悉的語言單位[8]。
從形式來看,明引和暗引的交替,使語言形式不斷變化,給人以新奇感。而交際者的惰性讓他們更傾向于使用“暗引”。其次,從內容上看,引用的諺語、歇后語來源于人們的日常生活,是為人所熟知的內容;小說的背景是“文革”期間,引用的名人名言、詩詞、“文革”事物都與“文化大革命”的時代背景相關,而小說主人公作為知青對這些內容爛熟于心;正因如此,引用內容都是為交際者所熟知,暗引的形式符合語言的經濟原則。
第二,搶奪“話語權”。《鬼吹燈》中對毛澤東詩詞語錄的頻繁引用,最重要的目的是搶奪言語交際時的“話語權”。文藝語體中的引用,引用動機非常復雜。馮廣藝認為:“話語權是人們?yōu)榱顺浞直磉_思想、進行言語交際而獲得和擁有說話機會的權利,具有鮮明的社會政治色彩、官方權威色彩。”小說時代背景是“文革”時期,由于宣揚“造反有理”,“階級斗爭為綱”,貧下中農掌握著言語交際時的話語權,而被視為“臭老九”的知識分子和“黑五類”,已經喪失了話語權,他們所說的話和他們一樣,都是該批判的。這一點最能體現“文革”時期“話語權”的社會政治色彩和官方權威色彩?!拔母铩睍r期,由于對領袖的個人崇拜,通過引用毛主席的詩詞語錄,最能提高語言的權威性,在言語交際中搶奪到話語權。
小說中,話語權搶奪主要分布于主人公一行人的對話里。因為他們都是勞苦大眾和貧下中農,每個人的話語權是平等的,所以在言語交際的過程中,每個人都希望通過引用毛主席的詩詞語錄,增強自身語言的權威性,更具有話語權。所以,在引用內容上,才會出現對毛主席詩詞語錄的大量引用。
修辭格是為了提高語言的表達效果而對語言常規(guī)的故意偏離,充分發(fā)掘了語言的潛能,最大限度地表現了語言美之所在。對小說《鬼吹燈》中引用辭格的研究,不僅豐富了作品的修辭格研究,也揭示了作品的語言特色。引用形式上,明引和暗引兩種形式都有出現,但暗引出現的頻率占據主導地位;引用內容上,包括熟語、名人名言、詩詞、“文革”事物、地方曲調五大類,特別是大量引用諺語和毛主席的詩詞語錄,體現了多樣性的特征;修辭功能上,作為漢語傳統(tǒng)的修辭手法,引用還具有言簡意賅、含蓄委婉、詼諧幽默的修辭功能。功能語言學派的“語言經濟原則”與搶奪交際時的“話語權”是引用高頻出現的修辭動因。本文僅對《鬼吹燈》中的辭格引用作了初步探討,希望在豐富作品修辭格研究的同時,能引起語言學界的學者對小說《鬼吹燈》語言特色的關注。
注釋:
(1)文中涉及語料皆出自天下霸唱所著的《鬼吹燈之黃皮子墳》,青島出版社2016年1月第1版,2017年4月第12次印刷本。
參考文獻:
[1]天下霸唱.鬼吹燈5黃皮子墳[M].青島:青島出版社,2017.
[2]梁沛.構筑驚悚時尚元素的鬼殿——天下霸唱的《鬼吹燈》祛魅[J].戲劇之家(上半月),2013(5):148-149.
[3]陳王道.修辭學發(fā)凡[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104.
[4]王希杰.漢語修辭學[M].北京:北京出版社,1983:423-424.
[5]張弓.現代漢語修辭學[M].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1993:185-186.
[6]張素格,宋燕鵬.“引用類別”解析[J].河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1):73-76.
[7]馮廣藝.論話語權[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4):54-59.
[8]成洶涌.語言經濟原則視域中的英語省略效能及作用新探[J].外語學刊,2014(4):6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