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抗日神劇與國家倫理的重建

      2018-05-14 06:18李松
      漢語言文學研究 2018年2期
      關鍵詞:人性戰(zhàn)爭

      摘要:當前國內(nèi)的抗日影視劇出現(xiàn)了游戲化、夸飾化、情色化的亂象。文化霸權對政治正確的制約,是導致文化生產(chǎn)者投合政治需要、獲取市場利益,從而形成抗日神劇的主要根源。倫理學知識與思想是透視這一問題的主要資源。杜絕抗日荒誕劇的出現(xiàn),中國缺少的不是經(jīng)濟實力、創(chuàng)作人才,而是某些基本倫理。從國家倫理的總體性控制來考察時代精神的貧瘠,就應該在依法治國的前提下重建國家倫理,進而促進當下中國的文化大發(fā)展。

      關鍵詞:抗日神劇;國家倫理;歷史倫理;戰(zhàn)爭;人性

      引言

      當前國內(nèi)的抗日神劇猶如過街老鼠,成為眾矢之的。有些情緒性針砭入木三分,十分過癮;有些學理性分析論據(jù)充分,言之成理。筆者認為,對這一文藝現(xiàn)象的認識應該基于通觀全局的整體意識,避免盲人摸象、一葉遮目。具體來說,應該將管理者、生產(chǎn)者、觀眾視作一種三角結構關系,整體觀照管理者與生產(chǎn)者、管理者與觀眾,以及生產(chǎn)者與觀眾之間的雙向互動關系。由此,我們發(fā)現(xiàn)國家文化霸權對政治正確的制約,是導致文化生產(chǎn)者投合政治需要、獲取市場利益,從而形成抗日神劇的主要根源。本文計劃在這一思路的基礎上進一步追問病灶的基因,以及形成這一難治之癥的根本原因。治病固然需要良藥,但首要的是科學確診,方能對癥下藥。如果要從“根本”上發(fā)現(xiàn)文藝生產(chǎn)與消費的病理依據(jù),我認為倫理學知識與思想是透視這一問題的主要資源。要杜絕抗日荒誕劇的出現(xiàn),中國缺少的不是經(jīng)濟實力、創(chuàng)作人才,而是某些基本倫理。下面筆者從國家倫理的總體性控制來考察時代精神的貧瘠,從而論證應該在依法治國的前提下重建國家倫理,進而促進當下中國的文化大發(fā)展。

      一、國家作為倫理主體

      倫理(ethic)是一種道德原則與行為準則的體系,是關于道德的客觀法則。國家無論作為物質實體(country)、制度實體(state),還是民族實體(nation),都具有亞里士多德和黑格爾所說的實體含義。亞里士多德提出城邦應以“善”為目的,“為一個人獲得這種善誠然可喜,為一個城邦獲得這種善則更高尚,更神圣”。城邦這一實體在追求善的過程中,自身擁有善的本性。他描述的城邦倫理具體體現(xiàn)為寬松的階級關系、友善的人際關系,全城邦人民的幸福與和諧?!拔覀兛吹?,所有城邦都是某種共同體,所有共同體都是為著某種善而建立的(因為人的一切行為都是為著他們所認為的善),很顯然,由于所有的共同體旨在追求某種善,因而,所有共同體中最崇高、最有權威、并且包含了一切其他共同體的共同體,所追求的一定是至善。這種共同體就是所謂的城邦或政治共同體。”總之,亞里士多德認為城邦是善的最后實現(xiàn),也是人類的最大幸福。斯賓塞認為,“我們通常把一個國家比作一個活的有機體”,“一個社會和一個個別的人一樣,是完全按照相同的體系組織起來的,以致我們可以感到它們之間有著超過類似的某種東西”。“國家也是一種生命,并和一個生物一樣遵從相同的成長和組織規(guī)律”。既然如此,具備倫理實體的國家相應地具有國家倫理。在公民、社會和國家三者的結構關系中,國家是最高層次的政治實體,相對而言,與公民倫理、社會倫理比較,國家倫理也占有指導性、支配性、引領性的地位,是國家政治倫理的靈魂。在現(xiàn)代社會國家倫理是指執(zhí)政黨根據(jù)民眾利益所規(guī)定的核心價值、理想信念、道德品質與精神支柱,也就是一種亞里士多德所說的至善。具體而言,正義是國家倫理的首要價值,其次體現(xiàn)為平等、自由、民主、廉潔、寬容、和諧等德性品質。

      關于國家的理解,不同說法林林總總。一種被較多接受的看法是指政治權力,或者進行階級統(tǒng)治的工具。如果說這是國家的一種面相而已的話,那么,國家實際上不只是一種暴力統(tǒng)治的工具形象,也不只是一種冷冰冰的權力控制。在中西政治思想史上,國家還以感性的人格面具出現(xiàn),也就是國家的人格形象,例如“神”“天”“天意”“天命”或“上帝”等。人格化的國家形象讓臣民覺得權力、制度顯得親切自然、溫暖可感,政治以一種超自然的、超社會的力量得以外化。人格化的國家形象是思想建構的產(chǎn)物,其目的在于為政權的存在尋找合法化的依據(jù)。董仲舒適應漢朝鞏固政權的需要,結合“天人合一”和“五德終始”學說,在《春秋繁露》中提出了“天人感應”的神學目的論政治哲學。他認為天是有意志的存在,是最高的人格神,它與人是相通的,君主是天子,君權是上天賜予的,具有神圣不可懷疑和動搖的規(guī)定性?;舨妓乖凇独S坦》中塑造了國家形象的表征物,即“利維坦”(Leviathan)?;舨妓菇栌镁薮蠛+F“利維坦”來比喻威力無比的“國家”,認為只有它才能保護我們,甚至稱之為“有死的上帝”或“人間的上帝”。

      國家倫理是文化建構的產(chǎn)物,形成于不同的歷史發(fā)展階段。為了實現(xiàn)文化領域的繁榮,執(zhí)政黨應該審時度勢加強國家倫理建設,從過去的專政理念、階級斗爭、黨派權爭等偏狹思路以及二元對立的思維模式中走出來,理順國家倫理和社會倫理、公民倫理之間的關系,為形成全社會良性的歷史倫理、藝術倫理、商業(yè)倫理確立牢固的根基,從而使執(zhí)政黨的核心價值觀真正成為整個社會普遍認可并踐行的主流價值。只有重建良好的國家倫理,社會倫理和公民倫理才能相應形成和確立。迪爾凱姆認為:“我們的個性并不與國家相對立,相反,它是國家的產(chǎn)物。國家的基本義務就是:必須促進個人以一種自由的方式生活?!眹覀惱淼拇_立,是國家正當性的德性根基,也是個人倫理的依據(jù)。在辨析國家倫理的界定、正當性之后,筆者結合抗日劇或者說抗日劇的一些荒誕現(xiàn)象談一點淺見。

      二、歷史倫理的底線

      針對抗日劇過分娛樂化問題,全國政協(xié)代表、著名演員陳道明坦言,“這簡直是在胡鬧”。陳道明接受采訪時說:“這不僅是對歷史的娛樂化,也是對歷史的肆意修改,甚至歪曲。我們可以演繹歷史,但不能扭曲歷史。大量與歷史不符的抗日劇的泛濫,將對青少年產(chǎn)生錯誤的引導。這是價值導向的問題?!睔v史劇的價值不僅僅在于再現(xiàn)過去的歷史人物和事件,同時也包含著對于歷史存在的重新評價,因此,不同的歷史評價發(fā)揮著鑒古知今的價值功能。

      就抗日劇而言,國家倫理首先體現(xiàn)在對于客觀、真實、全面的歷史事實的發(fā)掘?!度嗣袢請蟆吩u論文章認為:“作為受眾面廣泛的影視作品,創(chuàng)作上不能違背歷史真實,不能憑主觀臆想隨意編造,這是歷史劇創(chuàng)作者必須堅守的基本原則。歷史題材影視作品,是觀眾了解歷史真相、獲取民族記憶的一個便捷平臺。觀眾愿意看到生動再現(xiàn)的影像,獲得真實可信的認知,從而切身感受來自歷史的氣息。這也是抗戰(zhàn)題材電視劇之所以受歡迎的主要原因?!闭涡麄鞴倘恍枰紤]教育的功能和效果,但是直面歷史本身需要客觀、中立、理性的立場和誠實、信義的態(tài)度。政治宣傳應該以尊重基本事實作為前提,如果宣揚的是偽史或者片面的史實,反而容易危及宣傳者的權威性和公信力。

      抗日劇固然需要樹立正面英雄形象的勇敢無畏、視死如歸,這是歷史的客觀真實層面,也是藝術形象加工的基礎。但是,同時也不可將敵人形象過度矮化,從而脫離歷史本身,給人歌功頌德、粉飾歷史的印象。有媒體調查抗日“雷”劇的同謀者,指出:“在游擊老紅軍姚天成的記憶中,日軍非常善于‘高效作戰(zhàn)。如果蘇軍每發(fā)射出100發(fā)子彈可能會殺傷5名敵軍的話,那么,日軍的100發(fā)子彈就可能殺傷10名甚至20名敵軍。日軍不僅單兵作戰(zhàn)能力很強,而且部隊之間的協(xié)同配合也很好,不管是步炮配合,還是小范圍的組、班(曹)、小隊的內(nèi)部配合,都是訓練有素的。在抗日戰(zhàn)爭時期,叛徒比比皆是,漢奸眾多。有資料統(tǒng)計,抗日戰(zhàn)爭期間,八路軍活捉的日本鬼子有1000人左右——因為當時抓一個活的鬼子是很難的,活捉漢奸44萬?!庇耙晞≠Y深編劇鄭長明認為:“抗戰(zhàn)劇的市場需求在中國長期存在,但以愛國主義作為‘戲說歷史的保護殼不可取。近年來抗戰(zhàn)劇的泛娛樂化說到底是創(chuàng)作人員顧忌市場過多?!睂τ谌魏我粋€國家來說,國家主體向國民宣揚愛國主義具有其正當性和合法性,因為愛國是一個國家成立的基本共識和情感體現(xiàn),愛國情感的激發(fā)應該建立在客觀、真實、全面、可信的歷史事實的認定上。同樣,愛國主義的藝術敘事需要真實可靠的歷史事實依據(jù)。

      三、戰(zhàn)爭書寫與人性

      國內(nèi)有不少類似蘇聯(lián)全景式大視角的戰(zhàn)爭片,例如《開國大典》《大決戰(zhàn)》等作品,以國家、民族角度的宏大敘事展現(xiàn)了波瀾壯闊的戰(zhàn)爭史詩。但是,對于戰(zhàn)爭過程中的個人體驗,例如創(chuàng)傷、恐懼、苦難、絕望、犧牲等人性化主題也有關注的必要。包括普通人在戰(zhàn)爭中的真情實感,也許并不偉大光榮,但是一定程度上體現(xiàn)了歷史和人性幽暗的側面?!霸谖覀兊牧餍形幕?,對殺戮和剝奪人的生命,有一種英雄主義情結,在這種理念中,只要是有階級仇、民族恨,殺戮就是天然合理,即使讓少年、婦孺上戰(zhàn)場,也是一種天然壯舉,而沒想到這是一種會給自己民族和普通平民帶來危險的反規(guī)則戰(zhàn)爭行為。至今,電影《閃閃的紅星》還在我們的許多電視臺反復播出。在那部作品中,少年潘冬子手持柴刀兇狠無情地砍向階級敵人。雖然敘事上交代了潘冬子的殺父之仇,但是這種讓少年兒童舉刀殺人的情節(jié)對任何時代的青少年觀眾都是一種負面價值灌輸和心理污染”。隨著時代的變遷,影視審美的倫理觀念也需要相應調整,從而對觀眾形成良性的價值引導。

      英雄人物是抗日劇人物塑造的重心,而抗日神劇中的有些英雄人物具有傳奇性的甚至神話式的特點,上天入地無所不能、神勇無比,這些英雄不食人間煙火,有虛假化、玄幻化的神魔傾向。如果說英雄必須是高大全的正面形象的話,那么,實際生活中有味道的、有戲份的普通人物往往會被人為的藝術規(guī)則所壓抑。除了戰(zhàn)爭中的英雄人物,其實絕大多數(shù)中國人都是十分普通的,戰(zhàn)爭只是他們?nèi)松囊徊糠?,而未必是全部。如果以?zhàn)爭作為表現(xiàn)民眾抗日歷史的唯一主題的話,那么,承擔戰(zhàn)爭苦難的非英雄人物只能成為藝術再現(xiàn)中沉默的大多數(shù)。更不用說,抗戰(zhàn)期間中國還有許多反面人物形象,那么,是否英雄的對立面——反面人物就只能永遠消失在題材的視野之外?文藝創(chuàng)作并不局限于題材的大小,同樣,也不應該設置人物正反高低雅俗的藩籬。開放的思想空間有多大,作品的藝術空間就有多廣。藝術倫理意義上的真誠與道義體現(xiàn)在直面人性本身,而首先應該設定的不是人的忠奸善惡。當然,放開題材和人物的范圍,絕不意味著沒有基本的價值準則,

      抗日劇的藝術創(chuàng)造與歷史研究的立意具有共同的觀念問題。歷史學家楊奎松在回答記者問題時的一番話頗有啟發(fā)。記者問,與其說您在研究知識分子群體,不如說您是從“人”的角度去梳理、分析他們的經(jīng)歷和言行。剝離掉研究對象身上太多的身份、屬性,對于歷史研究是必要的嗎?從人性去看待歷史人物,在具體的研究和寫作中是否有難度?楊奎松認為:“這里涉及到一個方法論問題,即我們用什么方法來敘述或分析歷史更容易接近歷史真實?這里也涉及到一個歷史研究的出發(fā)點和目的論的問題,即我們?yōu)槭裁匆芯亢蜁鴮憵v史?我一直在做和一直想做的歷史研究工作,其實就是想要讓讀者因歷史中人的命運及其境遇而有所觸動、有所感悟、有所聯(lián)想。在我眼里,只有剝離了披在人們身上的身份屬性,用人的眼光來看待他們,才容易基于我們所能理解的人性特點來發(fā)現(xiàn)他們作為人的共性與差異,也才能夠比較好地還原或接近歷史的真實。如果研究者過分拘泥于他們的身份屬性,一定會簡單地出于情感立場和價值觀的歧見,倒因為果地誤判歷史中人的所思與所為?!睔v史研究面對的是真實情景中人的真實狀態(tài),文學藝術同樣應該展現(xiàn)人性在不同情境中多元復雜的靈魂世界。莫言說,過去大陸作家寫“人”,帶有階級、政治的偏見,嚴重臉譜化。而他在寫作時注意避免這一模式,不會把國民黨的軍隊當“鬼”來寫,也不會把共產(chǎn)黨的軍隊寫成“神”。他指出,把人當“人”來寫,超越階級、政治偏見,才能寫出完整的人、真正的人的形象,還給人真實的面貌。斯皮爾伯格導演的《兄弟連》,根據(jù)二戰(zhàn)中美國101陸軍空降師部隊E連的真實事跡改編,曾榮獲2002年艾美獎6項大獎。有網(wǎng)友評論:“《兄弟連》與中國電視劇的區(qū)別主要是:一,沒有一處高級領導在碩大的地圖前指點江山。二,沒有一個美國大兵在臨死前要求入黨或者交黨費。三,沒有一個大兵去堵槍眼、大喊‘向我開炮,關鍵時刻保命要緊。四,沒有現(xiàn)在軍旅題材電視劇常見的“三角戀愛”“貪污腐敗”等內(nèi)容?!笨梢?,走出戰(zhàn)爭題材影視人物塑造的成規(guī)與俗套,需要更新對于人性本身的認識。

      四、反思戰(zhàn)爭本身

      目前的抗日劇最突出的主題是宣揚勝利者的豐功偉績,這固然體現(xiàn)了歷史事實與政治宣傳一定的傾向性。但是,如果僅僅停留于此,那么抗日劇成為“神劇”就并不偶然,因為藝術主題既然已經(jīng)先天限定并且可以獲得官方的許可和獎掖,那么,吸引觀眾興趣的出路就不在于思想層面的深入探索,而只好借助情節(jié)的離奇性、畫面的欲望化與動作的暴力性來吸引眼球。

      任何一場戰(zhàn)爭都是身體和心靈的浩劫,無論正義或不正義,無論敵方或我方,戰(zhàn)爭帶來的苦難和創(chuàng)傷都是永久的、深刻的。在今天再現(xiàn)戰(zhàn)爭除了體現(xiàn)民族意志的頑強以外,還應該通過戰(zhàn)爭敘述來呼喚和平、建設和諧,以戰(zhàn)爭哲學的深刻思考獲得和平文化建設的啟發(fā)。“在抗日劇中,觀眾看到日本士兵被輕易地、隨意地殺戮,從許多段落的設計和觀賞反應中可以明顯看出作者和觀眾的嗜血心理。這種殺戮有一種隱含的內(nèi)在價值理念,這就是:對于非我族類的人群,就可以隨意殺戮。這是一種很膚淺的政治認識,也是一種野蠻的戰(zhàn)爭觀”。如果缺乏對于戰(zhàn)爭中的人性、良知、善惡的辯證理解,影視劇很難獲得打動觀眾心弦的內(nèi)在力量。

      戰(zhàn)爭勝敗乃兵家常事,目前國內(nèi)的抗日劇絕大多數(shù)遵循的是勝利的大團圓模式,如果僅僅認為這是在遵循民間的美學心理規(guī)律的話,實際上遮蔽了編劇在如何反映戰(zhàn)爭敗局方面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影視批評者郝建認為:“如何對待戰(zhàn)爭,如何思考與敵對國家及其士兵個體的關系,這些都有嚴肅而細致的倫理辨析。戰(zhàn)爭本身是殘酷的,將戰(zhàn)爭戲劇化的作風是在歪曲整個戰(zhàn)爭的殘酷性,讓小孩子們看過之后覺得戰(zhàn)爭跟殺人和槍戰(zhàn)游戲一樣輕松好玩。這種抗日劇將殘酷的戰(zhàn)爭戲劇化,將有著善惡之辨的人物對抗偶像化,這也許會導致錯誤的戰(zhàn)爭觀,會引發(fā)對于戰(zhàn)爭的虛幻認識和扭曲的心理感知?!辈粩嘀貜蛻?zhàn)爭的喜劇而回避應有的悲劇精神和人性內(nèi)涵,反映了一種膚淺蒼白的藝術倫理。

      五、藝術再現(xiàn)與民族和解

      中國無數(shù)的英勇先烈用鮮血捍衛(wèi)了中華民族的尊嚴,影視展現(xiàn)了那段烽煙彌漫的歲月。慘痛的戰(zhàn)爭記憶,可以使民族時刻保持憂患意識。立足中日之間的長久和平和繁榮發(fā)展,雙方應該尋找歷史共識,防止戰(zhàn)爭的重演,最終達到永久的和平。

      建立一種處理國際關系的普遍、持久、穩(wěn)定的國家倫理,可以在國家形象建構中起到軟實力的功能,并塑造一種理性、寬容的大國風范。與此相對的是,日本編寫篡改侵略歷史的教科書,拒絕慰安婦索賠等劣跡,就顯示了極右軍國主義勢力的侵略本性。當前面臨日本不對侵略歷史進行深刻的國家道歉的情況,中國應該建構一種文明國家的國家倫理,其價值理念為和平、尊重、寬容、責任。文藝作品中的表現(xiàn),例如《清涼寺鐘聲》《鬼子來了》等作品體現(xiàn)了中國人民以德報怨、寬恕體諒的德性和胸懷。一種健全的國家倫理形成之后,處理抗日題材的思路就會更多一些,抗戰(zhàn)劇就會更豐富多元一些。

      結語

      從阿多諾和霍克海默“文化工業(yè)”(culture industry)的論述來看,其實大眾文化(mass culture)并非“自發(fā)地產(chǎn)生于大眾本身”。在投資者的工業(yè)化生產(chǎn)方式中,抗日神劇已經(jīng)蛻化為一種商品拜物教的產(chǎn)品,其特征是感性化、模式化、偽個性化。主流意識形態(tài)與投資者有合謀的一面,那就是通過大眾文化的廣泛傳播性、形象吸引力實現(xiàn)“政治正確”的整合,以及政治的合法性與現(xiàn)實的合理性,但是,當政者不能接受的是投資者將戲說、色情、暴力推向作為噱頭的極端。

      一方面,國家倫理的存在需要受倫理價值本身的約束,另一方面,應該為國家倫理制定法律制度體系的監(jiān)督機制。政黨建設的核心在于重建執(zhí)政黨的領導力,完成革命型政黨向法治型政黨的轉變。法律形成的基礎是正義,執(zhí)行法律的各種具體行為是國家公共意志的體現(xiàn),也是國家倫理的體現(xiàn)。反過來,法律可以為國家倫理確立應有的倫理邊界,而不是任由權力無法無天、肆意妄為。執(zhí)政黨的意志和行為應該受到法律的約束,應該實行依法治國。鄧小平說:“思想一僵化,條條、框框就多起來了。比如說,加強黨的領導,變成了黨去包辦一切、干預一切:實行一元化領導,變成了黨政不分、以黨代政;堅持中央的統(tǒng)一領導,變成了‘一切統(tǒng)一口徑。”中共十五大首次從理論上肯定“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憲法第5條中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比绻軌蛘嬲鋵嵰婪ㄖ螄?,通過法律制度制約國家倫理,那么,文藝界的許多亂象、死結、悖論和怪圈就有望逐步得以解決。

      作者簡介:李松,武漢大學中國文藝評論基地研究員,主要從事文學理論研究。

      猜你喜歡
      人性戰(zhàn)爭
      “狗通人性”等十一則
      逼近人性
      “學習”反人性嗎
      “學習”反人性嗎
      象牙戰(zhàn)爭
      體內(nèi)的戰(zhàn)爭
      奶奶說“戰(zhàn)爭”
      戰(zhàn)爭催生的武器
      戰(zhàn)爭
      具有“人性”的數(shù)
      乐亭县| 罗源县| 奇台县| 治多县| 鲁山县| 霍州市| 会宁县| 华容县| 苍梧县| 扬中市| 当涂县| 威宁| 丰都县| 衡阳县| 德化县| 阿合奇县| 玉溪市| 丰县| 双柏县| 繁昌县| 家居| 隆昌县| 锦州市| 博客| 嵊州市| 宿迁市| 关岭| 仁怀市| 广饶县| 花莲县| 濮阳市| 广南县| 静乐县| 义马市| 旅游| 巫山县| 丰镇市| 宝应县| 邳州市| 利辛县| 绥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