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桂輝
近日,《舌尖上的中國》第三部在央視正式開播后,法制晚報記者披露,一些貪腐官員也鐘情于吃喝,諸如鱷魚尾巴、龍蝦、鮑魚、海參、東星斑魚、佛岡農(nóng)場豬肉、魚翅等,都是他們的“盤中餐”。而許多官員被拉下水,正是從吃吃喝喝開始的,最終演變成“舌尖上的腐敗”。
舌頭,是人體中功能最多的一個器官。舌頭靈活的肌肉,能讓人們在說話時,聲音抑揚頓挫;而舌頭上面滿布的味蕾,則能讓人們感受味覺和輔助進食。說白了,有助于“吃”。
吃,堪稱人生“第一要務”?!懊褚允碁樘臁?,說的是吃;“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件件都與吃相關。吃,關乎人的生長與生存。這一點,人人如此,毫無區(qū)別。離不開吃,得益于舌。在沒有“八項規(guī)定”的日子里,少數(shù)官員人忙舌忙,或巧立名目吃,或變著戲法吃,以致“吃壞了黨風吃壞了胃,吃得老婆背靠背”。
“八項規(guī)定”出臺以來,一些政治敏感、吃喝成癮的官員,想方設法、自作聰明,開始實施吃的“戰(zhàn)略轉移”。先是吃的“據(jù)點”轉移———從眾目睽睽的鬧市酒店、街頭賓館,向庭院深深的單位食堂、小區(qū)會所轉移。現(xiàn)如今,隨著糾風工作的持續(xù)深入、反腐力度的不斷加大,吃的“對象”也悄然轉移———從無憂無慮吃公款,轉向半推半就吃老板?!吨袊o檢監(jiān)察報》新近在披露某些腐敗現(xiàn)象時指出:十八大以來,公款接待被嚴格管理后,公款吃請的現(xiàn)象少了,但是另一種形式的不正之風和腐敗現(xiàn)象出現(xiàn)了。“不吃公款吃老板”現(xiàn)象越來越多。
變吃公款為吃老板,看似聰明,其實不然。所謂老板,不是做生意的,便是辦企業(yè)的。他們的路徑不同,目標一樣;表現(xiàn)不同,心愿一樣,都是為了多賺錢、賺大錢,都是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從這個角度講,一些笑容可掬、點頭哈腰的老板,與情人、小蜜之類并無本質區(qū)別。縱觀大大小小、形形色色落馬貪官的情人,她們之所以主動向年紀跟自己父親差不多的官員投懷送抱,心甘情愿讓“老牛”吃“嫩草”,關鍵在乎的是權力。在你有權有勢、呼風喚雨的時候,她們一個個“委曲求全”,裝得跟小貓小狗一樣,百依百順、溫馨溫柔;當你大權旁落、東窗事發(fā)之后,什么情啊愛啊,早已隨風飄逝,弄不好還要“反戈一擊”呢。
常言道,拿人家的手短,吃人家的嘴軟。官員在位時,多少老板想交朋友、套近乎。只要你給他們機會,或明說,或暗示,他們求之不得,不怕多花鈔票,只怕領導不笑。乍一看,不說五體投地,也是心花怒放。殊不知,吃他們的也好,拿他們的也罷,表面上雖然笑瞇瞇,心底里在打小九九。說不定什么時候、什么項目,他們就要你十倍、百倍,乃至千倍償還。你若有求必應,倒也相安無事;你要堅持原則,不能滿足要求,他們當面或許依然和顏悅色,背后可能捅你刀子。你一旦落井,他必將下石。
我以為,“舌尖上的腐敗”,其本質仍然是權力腐敗。因為,不管是“我的貢獻大,我應該享受”,或者是“我的地位高,我應該享受”,都是將人民賦予的權力,換成個人享受的籌碼。大量事實表明,一旦自恃勞苦功高,墮落也就如影隨形。事實上,當貪官借“不裝腰包沒關系”“吃點喝點不算啥”自我安慰時,就已經(jīng)失去了心理防備。這就告訴我們,從“舌尖上的腐敗”,到忘乎所以地伸手、肆無忌憚地受賄,不過是一步之遙。
“開發(fā)商就像定時炸彈,吃了他們的,拿了他們的,隨時都可能引爆?!苯陙?,常有落馬貪官發(fā)出此類遲到的“懺悔”。開發(fā)商,也是老板。前車之鑒,不可不察。奉勸少數(shù)吃喝成癮的官員,切實管好自己的嘴和舌———不該吃的,堅決不吃,不論是公款,抑或是老板。簡而言之,務必時刻警惕“舌尖腐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