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慶晨
吳玉章的大名,在中國共產黨內幾乎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他與董必武、徐特立、謝覺哉、林伯渠一起被尊稱為“延安五老”。吳老從參加同盟會到參加中國共產黨,從參加孫中山先生領導的舊民主主義革命到參加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為社會進步、民族解放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奮斗了一生。然而,就是這樣一位受全黨尊敬的老同志,竟然在他81歲的時候,在自己的案頭揮筆寫下了一則《座右銘》。銘曰:“我志大才疏,心雄手拙,好學問而學問無專長,喜語文而語文不成熟,無枚皋之敏捷,有司馬之淹遲,是皆虛心不足,鉆研不深之過。年已八一,寡過未能。東隅已失,桑榆非晚。必須痛改前非,力圖挽救。戒驕戒躁,毋怠毋荒。謹銘?!?/p>
其實,吳老的一生,為中國革命做出過很多重要的貢獻,可謂名滿天下、譽滿全黨。
為發(fā)動廣州起義,他負責到日本購運槍支彈藥,不怕困難,敢冒風險,想方設法向香港運送了五批軍火。對此,孫中山等革命黨人對他佩服有加。
他奉同盟會之命,于1911年7月回到家鄉(xiāng)榮縣領導反清武裝斗爭,與同盟會的同仁帶領榮縣的保路同志軍進占榮縣城,并在25日召集的各界大會上宣告榮縣脫離清政府而獨立。榮縣獨立比武昌起義早半個月,是為首義先天下,是辛亥革命時期由中國同盟會建立的第一個革命政權。
他和李石曾等人于1912年初在北京發(fā)起成立了留法儉學會。1916年6月,以蔡元培為會長,李石曾為書記的華法教育會在法國正式成立,吳玉章為會計。吳玉章站在時代的前沿,成為新的革命道路的探索者,為組織大批學生赴法做了前期準備。短短的兩年多,中國赴法留法勤工儉學的總人數即達1600多人,其中四川就有500多名青年,是勤工儉學學生最多的省份。留法勤工儉學運動為中國革命和建設培養(yǎng)造就了一批政治家、革命家、軍事家、教育家、科學家,功不可沒。
……
績如滄海,功如繁星。如此經歷,竟然還不滿意,還嫌自己“志大才疏,心雄手拙”,“虛心不足,鉆研不深”,“必須痛改前非,力圖挽救。戒驕戒躁,毋怠毋荒”云云。何故?皆因吳老乃不貪功、不驕傲、謙虛謹慎之人。他給自己立的標準甚高,對自己的要求又甚嚴,而對建功立業(yè)的過往,視作應干之事、應盡之責,不值一提。這才有了81歲高齡書寫“座右銘“,立志奮發(fā)前行的壯舉。
從吳老的“座右銘“,很自然的會想到今日某些人的牢騷話。有些人,論資歷、論功勞,遠不如吳老??伤麄儏s總是牢騷滿腹。
走什么路,是奮斗還是退縮?是節(jié)儉還是奢侈?是清廉還是貪腐?正視自己,擺正自己的位置是關鍵。君不見,那些貪官污吏走上歧途,大都是從“不知自己吃幾碗干飯”開始的嗎?
行筆至此,想起了毛澤東主席贊譽吳老的話:幾十年如一日,一貫的有益于廣大群眾,一貫的有益于青年,一貫的有益于革命。
讓我們以吳老為榜樣,將他的座右銘擺在自己的案頭,照著做。哪怕是能做到一點點呢,不也是好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