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羽
《隨園詩話》有詩云:“倚床愛就肱邊枕,攬鏡貪看背后山?!北澈笊接泻涡缕嫣帲逯沼性姡骸澳阏驹跇蛏峡达L景,看風景人在樓上看你。”這位《隨園詩話》里的詩人則是:我正在看山景,同時也看正在看山景的我。
《隨園詩話》又有《題背面美人圖》:“美人背倚玉闌干,惆悵花容一見難。幾度喚她她不轉(zhuǎn),癡心欲掉畫圖看?!碑嫾胰と艘玻划嬅廊嗣婵?,只畫后背,果然吊人胃口,逗得詩人“癡心欲掉畫圖看”。
戲曲《活捉三郎》,閻婆惜也來了同樣的一手。一出場,臉沖后,背向前,倒退著出來??蛇@個美人的后背,卻黑白轉(zhuǎn)色,大異其趣,鬼氣森森,瘆煞人也。
為文也有賴于茲,朱自清寫父親,就是著筆于后背:“我看見他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布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可是他穿過鐵道,要爬上那邊月臺,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地流下來了。我趕緊拭干了淚,怕他看見,也怕別人看見?!币咽墙?jīng)典名篇,連標題都直書之為“背影”。
洋人也看出了“背”的豐富內(nèi)涵的包蘊性,德國女畫家凱綏·珂勒惠支的版畫中,被兩個嗷嗷待哺的孩子繞膝牽扯的母親,就只是一個后背。這顫抖著的背影,令人感同身受,同聲一哭。
區(qū)區(qū)一后背,使人笑,使人哀,使人癡,使人懼,使人血脈僨張,不能自已。
齊白石也曾偶爾于背上著筆。不是人的背,是牛背。更確切地說,不是牛背,是牛屁股(反正是牛的后面)。之所以畫牛屁股,實則是為的畫牛尾巴。且細看這牛尾巴,呈S狀,似乎是輕輕地愉快地在拂動著。正是這拂動,可想見出牛的悠閑。如牛會作詩,當曰:“佇立柳蔭下,悠然對春風?!薄胺蝻L,起于青蘋之末”,畫中的田園詩意,其起于牛尾巴之梢乎。
趙紅星薦自《文匯報》2018年6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