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非
經(jīng)常路過一處廢舊物資回收站,那里是廢品收集者每天匯總的地方。黃昏前最忙碌,三輪車、小貨車、推車,一直到三三兩兩的老頭老太拎著扛著,都往那兒送,換點錢。這地方臟亂差,不得不繞著走。舊房拆除了,地可能還沒拍賣。也許是面積不大,開發(fā)商看不上,也許政府不著急,待價而沽。總之,就容留了這門生意;當然,也不能沒有這門生意。
這里收的,是可資利用的廢舊物資———紙箱板、木板材、廢塑料、鋼筋、舊家具、廢舊電器,不能賣錢的是不收的。鏟車來來去去,車主們站在高高的貨車頂碼貨、捆扎,不知道會運到哪里去。
每天都看到往貨車上碼紙箱板。好玩的是,每天都能看到司機工人往紙箱板上澆水,整桶地潑上去,碼上幾層,再澆一遍水,像種地一樣。這些司機真細心,他們一定是怕灰塵飛揚吧。如果市民都這樣關(guān)注城市衛(wèi)生,街道能不干凈得像歐洲嗎?
見多識廣的大爺大媽可不這么看,他們極其有經(jīng)驗:“為干凈?鬼呢!過磅時增加重量!”———真是這樣嗎?還真是的。
今年有教授介紹一老板來找我,咨詢在某地支教辦學(xué)的事。該老板高中畢業(yè)即經(jīng)商,賺了不少錢,閑時也讀點書,自認為開蒙覺醒,想推而廣之,宣稱“辦所搞素質(zhì)教育的學(xué)校,讓學(xué)生多讀書”。教授有點迂,以為辦中學(xué)和開茶館一樣容易,熱情鼓勵。我缺乏和陌生人談教育的能力,又不便推辭,只好接待他。老板年輕,說高中沒好好讀,沒考上大學(xué),就去打工,然后做生意,十幾年了,有些積蓄,想做點公益慈善。我直接問他大約能投資多少,他支支吾吾,說三百萬元吧。我說,你說“沒好好讀書”都能賺三百萬,那干嘛投資辦學(xué)讓人好好讀書?考上大學(xué)的話還得花父母的血汗錢呢,要是貸款買房,就得掏空家里的積蓄。你就別辦什么學(xué)了,帶著家鄉(xiāng)不好好讀書的小伙伴去做生意,一人賺個三百萬,回家當個小財主得了。
老板說,這兩年錢不好賺了。我說,忘了問你是做哪路生意的。老板又支支吾吾,我聽不明白。老板又說“再生資源”,見我仍然木然,就直說“廢舊物資”。我明白了。我覺得這個行當挺好,我也從沒有像某些人那樣稱之為“破爛王”。至于為什么錢不好賺了,老板說,經(jīng)濟熱的時候,當然需要大量原料,遇到下行,需求就少。我私下小嘀咕:老板小算盤打得不錯,這年頭,教育補習產(chǎn)業(yè)可興旺呢。
忽然想起往紙箱板澆水的事,何不討教這位熱心公益的老板?老板聽了有些尷尬,隨即說:“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不管你澆水不澆水,過地磅時,一車都要扣你個一兩百公斤,你怎么辯解也不會理你的。沒辦法,原先規(guī)規(guī)矩矩的,也只好隨大流了,被逼著學(xué)壞了。”這就是說:你自己都沒法子學(xué)好,這還辦什么學(xué)?
但老板還是很感激我,說勝讀十年書云云。我說,喝了一壺茶,了解一個行業(yè),也受益匪淺。往紙箱板上澆水,兩三天就學(xué)壞了;要改正壞風氣,可能得幾十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