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隱
斯蒂芬·霍金(Stephen Hawking,1942.01.08—2018.03.14)來到和離開這個世界的日子都與最偉大的科學家相關:出生那天正逢伽利略忌日(況且是整整300周年),去世那天恰好是愛因斯坦的生日。他走了,全世界都唏噓不已,發(fā)聲的有曾經(jīng)共事的諾貝爾獎得主,也有夜店小妹。
本期封面是英國國家肖像館收藏的霍金肖像,作者是英籍猶太裔女畫家蘇娜本德(Yolanda Sonnabend,1935—2015),作于1985年,也就是霍金43歲那年。當時霍金罹患漸凍癥已20余年,任何寫實的肖像都容易產(chǎn)生卡通人物的效果,擅長舞臺設計的蘇娜本德以粗線條和大色塊堆出霍金坐在輪椅上的半身形象,突出了他舉目凝思的神情和按在輪椅扶手上發(fā)聲器的手指,背景中寫滿公式的黑板則暗示畫中人的身份。
霍金是當代最著名的物理學家之一,他證明了廣義相對論的奇性定理,提出了黑洞視界面積不減定理,在一定前提條件下證明了“黑洞無毛”猜想,提出了有關黑洞的“霍金輻射公式”,開創(chuàng)了宇宙的量子起源研究。其中的任何一項,都是對廣義相對論和宇宙學的巨大貢獻。他又是一位優(yōu)秀的科普作家和抱持終極關懷的哲人,其名著《時間簡史》風靡世界,成為西方除《圣經(jīng)》之外印數(shù)最多的出版物。
霍金也是一位熱愛生活的人。他曾執(zhí)迷于瓦格納的音樂,喜歡佳肴美女,經(jīng)常就科學問題與人打賭,拍攝紀錄片《與霍金一起了解宇宙》,在廣受好評的科普肥皂劇《生活大爆炸》系列中七次出鏡,在科幻大片《星際迷航》中扮演自己,在新浪網(wǎng)開通個人微博。霍金還喜歡旅游,生前曾三次訪問中國:第一次是1985年,在合肥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做了兩場學術報告,之后順訪北京,被人抬上了萬里長城;第二次是2002年,接受浙江大學名譽教授證書,期間游覽了西湖,之后在北京獲見中國最高領導人并再上長城;第三次是2006年,來北京出席國際弦論大會,趁機參觀了天壇和頤和園。
如今霍金離開了我們,他的思想早已化成無窮盡的量子比特飛往那個令其夢牽魂繞的宇宙星空。讓我們銘記他的教誨:“記住仰望星空,不要低頭只管腳下。保持好奇心,無論生活看起來多么艱難,總有我們能夠勝任的事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