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偉
作文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長期以來,很多學生怕寫作文,一聽到寫作文總感覺無處下手,不懂怎樣寫,沒東西可寫,寫作興趣難以調(diào)動。多年的作文教學讓我從中發(fā)掘出了原因,主要在于平常積累的素材少,沒有掌握住作文的方法,缺乏語言表達的訓練等。我認為在小學作文教學活動中,要重在激發(fā)學生興趣 ,切實讓學生愛上寫作。
在小學作文教學中老師要著力于學生興趣的培養(yǎng),使學生在作文前就有種“迫切感”、“欲望感”,迫切表達自己的感受,樂于讓別人去分享自己的快樂與悲傷。
一、巧設情境,激發(fā)寫作欲望
欲望是人求知的心理向往,它可以開啟學生們思維的大門,讓學生們產(chǎn)生對知識的渴求。作為教師就應當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求知欲望的舞臺,切實調(diào)動學生內(nèi)在的言語表達欲望。讓學生真正做到有話要說,有話想說,拓展學生自主表達的廣闊空間,從思想上切實減少對學生思想的束縛,為學生提供表達的舞臺;同時還要充分利用現(xiàn)代化的網(wǎng)絡手段,建立微信群,學生、家長、老師隨時表達內(nèi)心需求;還要在教學中多使用多媒體,讓學生們雖然身在教室,卻可以領略不同地域人物、風土人情等。多彩電腦課件,讓學生親臨其境,如見其人,如聞其事,使作文課趣味化。這樣不僅增強學生的動態(tài)感,而且還培養(yǎng)了學生們搜集信息的能力,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寫作的積極性、主動性。
二、切實結合生活實際,學會搜集寫作素材
葉圣陶說過:生活猶如源泉,文章猶如溪水,源泉豐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流個不停。由于學生的地域差別,特別是農(nóng)村的小學生知識面較窄,對外界接觸又過少,整日在父母的“溫室”中成長,養(yǎng)成了依賴的壞習慣,經(jīng)常無目的性地觀察,許多可供寫作的材料,他們或不曾仔細觀察而視而不見,或不曾真切感知體驗而成為過眼煙云,以至作文時無話可說,無事可寫。
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應在日常教學中注重培養(yǎng)學生把目光延伸到家庭、社會、日常生活中,告訴學生處處留心皆學問,要做生活的有心人,使作文課社會化。讓學生多參加課外活動,如研學活動、郊游、課外實踐活動等,讓學生置身于社會之中,關注社會,主動地學會思考,獲取知識。指導學生寫日記,寫周記,并學會觀察各種景物,觀察各種人和事并細心體會并記下個人的感受。
三、積累點滴,勇于實踐
杜甫說過“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笔堑?,閱讀是寫作的基礎,離開閱讀,學生對事物的表達將是無序而枯燥的。如果沒有大量的閱讀,就沒有豐富的語言積累,讀和寫將成為“無源之水,無水之魚”。實際教學中嚴格要求學生要大量閱讀,做好讀書筆記,在閱讀中學會寫作的技巧;要求學生在讀書時做到把自己的心真正放到文章里面,使自己的情感流露與作者的情感表達產(chǎn)生強烈的共鳴。但僅僅靠多讀是不夠的,更重要的是要培訓學生以閱讀為先導,強調(diào)融會貫通,積累材料,讓它成為自己寫作的“源頭活水”,并運用到作文中去。
四、作文競賽,比學趕拼
結合每組課文寫作與口語交際,充分發(fā)揮同學們的積極性,激發(fā)他們作文的興趣,讓學生自己去搜集和整理素材,在班上去展示自己的作品,在一次次的展示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競爭意識,讓學生們在競爭中成長,在競爭中進步。在作文評改方面,除了教師評改外,還采用學生互評或自評的形式。具體做法是:教師示范修改學生習作,示范評講,列出批改的標準,然后讓學生批改。這樣,學生親自參與了文章批改,能極大地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
豐富多彩的生活猶如作文大海中絢麗的浪花,作為小學老師要善于用不拘一格的方式開拓學生思維,讓每一個學生作文時興趣盎然,激情高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