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別塔上
你也有一個強大的競爭對手,叫“別人家的孩子”吧?他們沒有三頭六臂,卻會七十二種解題方法,并非愛因斯坦轉世,沒有吃過哆啦A夢的記憶面包,也沒有見他們“頭懸梁,錐刺股”地學習,卻能隨口報出讓你頭疼得不行的數學題的答案。
住在我們小區(qū)的“別人家的孩子”是小高哥哥。年級第一、鋼琴十級、各種競賽大獎,他包攬的每一項榮譽我都能倒背如流。沒辦法,誰讓他的名字總出現在我家的餐桌上呢。
“你總說你學習不好是因為貪玩,可你看小高,人家在家都沒看過書,照樣成績好?!眿寢尶偸沁@么說我。
我不是不想好好學習,可我似乎天生就沒有學霸級的自制力。就說這個寒假吧,我買了一大摞新書堆在房間,計劃在寒假看完,眼看著寒假過去大半個月了,愣是一頁都沒有翻。
說起來你可能不信,是手機先誘惑我的。“要克服惰性心理,增強自制力啊?!蔽铱偸沁@樣告訴自己。我做過每周計劃,寫過每日時間表,嘗試過獎勵機制,每天都發(fā)誓要好好學習,可每到走進房間要開始學習時,我就鬼使神差地拿起手機,開始漫無目的地瀏覽網頁。翻翻微信公眾號,刷刷微博,不知不覺就完成了“坐在書桌前玩手機三小時”的“目標”。
學習計劃越堆越高,學習的斗志卻越來越低下。沮喪的我跑去向小高哥哥尋求幫助。
“家里誘惑這么多,是我也學不下去啊?!毙「吒绺缏犃宋业睦Щ蠛蠊笮?,“為什么要逼著自己在有手機和電腦的地方學習呢?反正我沒有這個自制力,何必和自己過不去呢?”
“那怎么辦?”我吃驚地問。
“為什么一定要考驗自己的自制力呢?”小高哥哥說,“重要的是怎樣才能學到知識,而不是讓自己發(fā)現自己可以有多努力。我知道在手機和書本中選的話我也會選擇手機,所以我要學習的時候就把手機放在家里,然后去教室或者圖書館,把自己和誘惑隔絕開?!?/p>
原來小高哥哥也會或多或少地受到外界的誘惑,可他不把大把時間花在和自己較勁上,而是繞開手機這一學習“攔路虎”,給自己一個更適合學習的環(huán)境。這樣既能高效率地學習,也不至于陷入“我自制力太差”的內疚情緒里。
(圖/sal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