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磊
最近老是有人打電話來,詢問我對某些人際糾紛的看法,確切地說是讓我對他人品頭論足。在處理生活瑣事這方面,我向來是低能的。遇到事情,尚未拿主意,自己就先慌亂了。知識越多越糊涂,不知道是否指的就是這種情況,否則,東郭先生怎么會選擇和狼做朋友?
最初讀《世說新語》的時候,我也曾跑到野地里去轉(zhuǎn)悠,希望可以找到展示自己節(jié)操的機(jī)會,結(jié)果卻很失望。地里到處是干活的農(nóng)民和石頭、瓦塊之類的,我從來沒有發(fā)現(xiàn)黃金。后來我終于醒悟,知道像我這樣的人想在地里隨便撿一塊金子實在太難了。
是非本與利益息息相關(guān),凡事有對錯,必為利益所左右。
我恍惚記得,早年一個本家兄弟拿蔣介石當(dāng)作偶像,當(dāng)時老蔣還是個反動派。至于原因,他說:“做不了偉人,就做個最大的壞蛋?!蔽也恢肋@偉大的論述背后隱藏著什么邏輯。前段時間回家,我把早年的故事說給他聽。他表情木然,問我:“真的有這回事嗎?”我一時不知怎么回答才好。
年歲漸長,我有時感覺是非或許不再重要。在一個聲音嘈雜的時代,能夠妥善處理好手頭的事務(wù)已經(jīng)不錯了,滔滔不絕實在沒有必要,于是話越來越少。
耶律楚材是個牛人。他本是金人,后來投靠異族。耶律楚材說過一段話:討論大道理誰都會,面對亂局能夠撥亂反正的人才是大英雄。此君后來反對跑馬圈地,拯救了無數(shù)黃河以北的漢人。實用主義者比起口頭英雄似乎可敬得多。
這樣說來,《天龍八部》里的丁春秋可能會不高興。不過,丁春秋也很厲害,他總是埋頭練功,自己從來不說“星宿老仙,洪福齊天”。
(摘自《中國新聞周刊》2018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