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靖
【摘 要】
話題作文的寫作有一些相應特點,寫作技能和方法的培養(yǎng)也可以找到一些訓練重心。教師首先要讓學生明確話題作文的寫作要求,形成清晰合理的寫作思路,然后再找到合適的寫作素材和內(nèi)容,完成一篇完整的習作。本文對此進行了分析研究。
【關鍵詞】
高中 話題作文 指導 策略
話題作文是高中作文訓練中的一種典型模式,讓學生具備很好的話題作文的寫作能力,這是高中階段作文教學的一個能力培養(yǎng)重心。話題作文的寫作有一些相應特點,寫作技能和方法的培養(yǎng)也可以找到一些訓練重心。教師首先要讓學生明確話題作文的寫作要求,形成清晰合理的寫作思路,然后再找到合適的寫作素材和內(nèi)容,完成一篇完整的習作。然而,從學生實際的寫作表現(xiàn)來看,學生普遍對于話題作文沒有太好的掌握程度,要么就是找不到寫作素材和方向,要么就是問題論證缺乏力度,這些都需要在后續(xù)的教學中加強訓練,不斷強化。
一、鼓勵學生作文中真情實感的表達
話題作文是一種寫作要求,在這一具體的寫作背景下,學生想要寫出具備感染力的文章,能夠觸動閱讀對象,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文章中要有更多真情實感的表達。很多學生的習作之所以非??斩矗瑳]有可讀性,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在于文章中缺乏真情實感,只是為了湊足字數(shù)機械的堆砌,這顯然不是合適的寫作展開方法。教師在指導學生寫話題作文時,可以一點點提出寫作訓練的要求,然后慢慢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素養(yǎng)。首先要從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和熱情著手,在引導學生深入剖析寫作素材和主題的背景下,在作文中有更多真情實感的表達。這樣學生寫出的文章才會具備更好的可讀性,學生才能夠在習作中對于具體問題有更深入的探究,寫作的方向性才會更清晰,文章也會更加具備感染力。
例如,一次專門針對寫作中真情實感表達的作文課中,我選取了幾個大家比較熟悉的話題,讓學生進行構思,然后我讀了幾篇文章。其中有的文章寫得很樸實卻能打動聽者,另外幾篇文章辭藻華麗卻沒有中心、沒有感情,我讀完之后讓學生進行評價,學生都紛紛表示融入真實情感的文章更好。我的教學目的達到了,我想讓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文章中的真情實感是多么重要,并且透過這幾篇文本的學習比較歸納出一些在文章中真實的表達情感的方式。這種具備針對性的教學指導方式首先可以建立學生對于話題作文寫作的新的認識,尤其是讓學生意識到,優(yōu)質(zhì)的文章中表達真情實感是根本,并且讓學生意識到,文本寫作時一定要有真情實感的流露。這種有針對性的寫作訓練過程,會加強學生的學習印象,讓學生今后在寫作中會有意識的融入自己的情感思維,會用心進行語言組織與表達,能夠指導學生慢慢寫出具備感染力和觸動人心的習作。
二、依據(jù)不同文體進行分類寫作訓練
很多學生一聽到話題作文,覺得必然是要用議論文寫作。雖說話題作文普遍來說用議論文文體進行表達更為合適,但是,并不是每一個學生都對于議論文的寫作十分擅長。因此,教師要有意識的培養(yǎng)學生對于不同文體寫作的適應能力,要幫助學生找到自己最為擅長的文體,提升學生的寫作技能。每一個學生的知識背景和個人能力會有所差異,這也直接導致學生在擅長文體上會有所不同。硬性要求每一個學生都用同一種文體寫作,這顯然是不合適的做法。教師的任務就是幫助學生發(fā)掘自己最為擅長的問題類型,然后指導學生將這個問題研究透徹。同時,也要培養(yǎng)學生對于其他文體的了解與適應能力,僅僅會寫一種文體很容易產(chǎn)生局限性,培養(yǎng)學生的多維能力才會讓學生在寫作訓練中更有把握。
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特長來進行文體確立,如果學生邏輯思維較強,就可以多寫一些議論文;如果學生敘事能力較強可以多寫一些記敘文;如果學生喜歡詩詞,語言凝聚力較強,可以寫一些散文。讓每一個學生都找到自己最擅長的文體并加以練習,定會有所突破。但是切忌只會一種文體,有的話題有相對更為適合的文體,學生不可以只具備一種能力,其他文體特點也要熟練掌握。訓練學生對于多種文體寫作的適應能力,同時,讓學生對于自己最為擅長的文體有強化掌握,這才是高中作文訓練中所要達到的目標,也是教師應當明確的一個教學實施方向。
三、注重對于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
話題作文中一般在話題或者論點的論證中需要用到各種論據(jù),學生闡述一個道理或者表達自己的觀點時也要具備較好的邏輯思維能力,這樣的背景下,對于學生的邏輯性有了一定要求。因此,教師在展開話題作文的訓練時,一定要將關注點放在對于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訓練上。不僅要引導的大家在平時的語文學習中豐富自身語言素材和論據(jù)的積累,也要讓學生對于一個特定主題有良好的論證與辨析的能力,這樣學生寫出的文章才會更有說服力,這也是話題作文的一個寫作訓練的基本要求。
很多學生在寫話題作文時都缺乏邏輯思維的嚴密性,思維深度也不夠,這些都會讓學生的文章非常松散,不具備凝聚力。在讓學生意識到這個問題時,教師可以找出學生習作中的一些典型,例如,一篇學生習作中有這樣的段落:“牛頓是勤奮的,牛頓成功了;居里夫人是勤奮的,居里夫人成功了;馬克思是勤奮的,馬克思也成功了;所以,勤奮就能成功。”這種過于簡單且完全經(jīng)不起推敲的邏輯經(jīng)常會在學生文章中出現(xiàn),邏輯思維能力上的單薄會讓學生的習作看上去十分無知,激不起人的閱讀興趣。教師可以從這個典型范例出發(fā),讓學生意識到自己習作中的問題,同時,加強對于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與強化。這樣學生寫出的文章才會真正經(jīng)得起推敲,且更加具備感染力,這才是優(yōu)質(zhì)習作應當有的特點。
【參考文獻】
【1】劉繼明.話題作文之我見【J】.新課程學習(中),2014(05)
【2】朱慧.對高中學生進行話題作文指導【J】. 作文成功之路(下),2014(05)
【3】郭方杰,單德剛.中考話題作文方法指津【J】.新高考(升學考試),2014(06)
【4】李通.寫好話題作文要努力做到“四化”——兼談我市近幾年中考話題作文的構思【J】.考試周刊,2014(64)
【5】單德剛,郭方杰.話題作文寫作指導與例析【J】.學生之友(最作文),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