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澗澗
[摘要] 目的 探討偏癱患者應用品管圈活動展開護理管理對提高良肢擺放合格率的效果。方法 選取該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偏癱患者120例,同時選取該院護理工作人員14名,以品管圈實施前后,將偏癱患者分為觀察組60例與對照組60例,對兩組患者的良肢擺放合格率進行比較,同時對成立品管圈前后護理工作人員責任意識、溝通能力、護理能力情況進行比較。結果 成立前護理人員責任意識(59.35±12.67)分、溝通能力(48.21±9.47)分、護理能力(67.65±14.29)分;成立后護理人員責任意識(79.82±14.99)分、溝通能力(69.36±12.99)分、護理能力(88.31±10.46)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10.375、9.842、11.496,P<0.05)。觀察組患者60例,不合格12例,合格48例,合格率為80.00%;對照組患者60例,不合格32例,合格28例,合格率為46.67%,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14.345,P<0.05)。結論 偏癱患者應用品管圈活動展開護理管理可以明顯提高患者良肢擺放合格率,對于患者的康復有著良性的影響,同時可以明顯改善護理工作者的工作情況,值得在臨床中推廣。
[關鍵詞] 品管圈;偏癱;良肢擺放;合格率;護理管理
[中圖分類號] R473.7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8)08(a)-0088-02
偏癱(hemiplegia)又叫半身不遂,是指同一側上下肢、面肌和舌肌下部的運動障礙,是急性腦血管病的常見的癥狀。嚴重者常臥床不起,喪失生活能力[1-4]。為了探討偏癱患者應用品管圈活動展開護理管理對提高良肢擺放合格率的效果,該研究選取該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偏癱患者120例,同時選取該院護理工作人員14名,進行品管圈干預觀察,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該院偏癱患者120名,同時選取該院護理工作人員14名,將偏癱患者以品管圈實施前后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對照組患者60例,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32例,年齡(69.43±9.47)歲;觀察組患者60例,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30例,年齡(70.01±8.94)歲。兩組患者一般情況,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工作人員包括:護士長1名,主管護師3名,護師3名,護士5名。所有患者及家屬均同意參加該次研究且經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方法
將對照組患者作為成立品管圈前研究對象,觀察組患者作為成立品管圈后研究對象,對兩組患者的良肢擺放合格率進行比較,同時對成立品管圈前后護理工作人員責任意識、溝通能力、護理能力情況進行比較。
品管圈方法[5-6]包括:①成立品管圈小組。②設計品管圈活動的主題。③制定詳細的活動計劃。④設計品管圈活動目標。⑤采用魚骨圖分析法。⑥制定實施對策。⑦應用品管圈方法對護理人員的良肢擺放護理進行更加細致的分析和評價,使護理工作更加的規(guī)范化。
1.3 統(tǒng)計方法
數據采用SPSS 17.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成立前后護理人員責任意識、溝通能力、護理能力情況比較
成立前護理人員責任意識(59.35±12.67)分、溝通能力(48.21±9.47)分、護理能力(67.65±14.29)分;成立后護理人員責任意識(79.82±14.99)分、溝通能力(69.36±12.99)分、護理能力(88.31±10.46)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2.2 兩組患者良肢擺放合格率比較
觀察組患者60例,不合格12例,合格48例,合格率為80.00%;對照組患者60例,不合格32例,合格28例,合格率為46.67%,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3 討論
品管圈是全體合作、集思廣益,按照一定的活動程序來解決工作現場、管理、文化等方面所發(fā)生的問題及課題。它是一種比較活潑的品管形式。目的在于提高產品質量和提高工作效率[7-11]。該研究探討了偏癱患者應用品管圈活動展開護理管理對提高良肢擺放合格率的效果。結果發(fā)現,實施前護理人員責任意識(59.35±12.67)分、溝通能力(48.21±9.47)分、護理能力(67.65±14.29)分;成立后護理人員責任意識(79.82±14.99)分、溝通能力(69.36±12.99)分、護理能力(88.31±10.46)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60例,不合格12例,合格48例,合格率為80.00%;對照組患者60例,不合格32例,合格28例,合格率為46.67%,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了偏癱患者應用品管圈活動展開護理管理可以明顯提高患者良肢擺放合格率,對于患者的康復有著良性的影響,同時可以明顯改善護理工作者的工作情況。
王芹[12]研究發(fā)現,實施前合格58例,合格率為58.00%;實施后合格84例,合格率為84.0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這與該研究的結果相似,說明了偏癱患者應用品管圈活動展開護理管理可以明顯提高患者良肢擺放合格率,對于患者的康復有著良性的影響。亦有多項研究[13-15]表明,品管圈管理模式在多科室多方面中有著良性的作用,說明了品管圈有著良好的作用。
綜上所述,偏癱患者應用品管圈活動展開護理管理可以明顯提高患者良肢擺放合格率,對于患者的康復有著良性的影響,同時可以明顯改善護理工作者的工作情況,值得在臨床中推廣。
[參考文獻]
[1] Joint Commission on Accreditation of Healthcare Organizations.Joint Commission International Accreditation Standards for Hospital[M].4th ed.Oakbrook Terrace:Department of Publications of Joint Commission Resources,2010:10.
[2] 李月美,王梅英,李曉芳,等.應用品管圈降低腦卒中偏癱患者良肢位擺放的錯誤率[J].中外健康文摘,2014,14(5):286-287.
[3] 孫桂林.用健肢引導患肢意念訓練法在神經康復治療儀治療偏癱患者的應用與護理觀察[J].中國傷殘醫(yī)學,2016,24(13):61-62.
[4] 周紅艷,張少茹,盧丹丹,等.超早期康復護理對腦卒中患者偏癱肢體功能的影響[J].護士進修雜志,2012,27(18):1674-1675.
[5] 陳艷,李春利.綜合康復護理干預模式在腦出血偏癱患者護理中的應用評價[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5,19(10):8-10.
[6] 梁月連,梁汝忠,黃蘭祝,等.高血壓腦出血偏癱患者護理及早期肢體康復訓練的意義[J].遼寧醫(yī)學院學報,2013,34(3):89-90.
[7] 付雪君.高血壓腦出血偏癱患者護理及早期肢體康復訓練的效果評價[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3,7(13):199-200.
[8] 李志鵬.早期康復訓練在急性腦梗死偏癱患者護理中的應用[J].中國傷殘醫(yī)學,2016,24(15):59-60.
[9] 安慧娟.品管圈對神經外科護理質量持續(xù)改進的效果[J].檢驗醫(yī)學與臨床,2017(21):3250-3252.
[10] 李春香,王斌全,康鳳英.品管圈的歷史與發(fā)展現狀分析[J].護理研究,2017,31(9):1140-1142.
[11] Feng H,Li G,Xu C,et al.A quality control circle process to improve implementation effect of prevention measures for high-risk patients[J].Int Wound J,2017,14(6):1094-1099.
[12] 王芹.偏癱患者應用品管圈活動展開護理管理對提高良肢擺放合格率的效果[J].當代醫(yī)學,2018,24(3):144-146.
[13] 張慧娜,劉彥平.品管圈在提高兒科住院患者護理服務滿意度中的應用 [J].河北醫(yī)藥,2014,36(3):453-455.
[14] 沈建芳.品管圈在急診科護理質量管理中的應用效果[J].中醫(yī)藥管理雜志,2017,25(2):65-66.
[15] 沈冬梅.品管圈在持續(xù)改進護理質量管理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醫(yī)學理論與實踐,2017,30(1):155-156.
(收稿日期:2018-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