鮮永紅
摘 要:氨基酸是構成蛋白質的基本物質,因此在確認某些物質中是否含有蛋白質時,可以檢驗氨基酸的性能進行確定。而基于蛋白質種類數(shù)量檢測的技術稱為氨基酸分析技術?,F(xiàn)階段,氨基酸分析技術常用于臨床醫(yī)學、生物化學等領域。然而有關研究者認為氨基酸分析技術同時可以適用于紡織品檢測中。本文主要是探討氨基酸分析技術在紡織產(chǎn)品檢測中的應用。
關鍵詞:氨基酸分析技術;紡織產(chǎn)品;檢測
一、氨基酸分析方法的分類
隨著氨基酸分析技術的提高,使得人們檢測紡織品質量越來越方便、準確?,F(xiàn)階段氨基酸分析技術的種類主要有三種,分別是化學分析法、電化學分析法以及分光光度法。
1.化學分析法
化學分析法主要包括甲醛滴定法和凱氏定氮法。甲醛滴定法是將甲醛滴進中性或堿性氨基酸溶液中,主要原理是氨基酸中的氨基與甲醛反應,而堿性溶液可以計算出放出的氫氣含量。但是這種方法滴定的終點難以準確的掌握,準確度低。而凱氏定氮法是測量含氮的量,每個氨基酸中至少含有一個氮元素。其方法的原理是根據(jù)蛋白質和氨基酸中氮含量平均值計算樣品中氨基酸的含量。但是這種方法需要花費較長的時間,并且氮元素的來源不確定[2]。主要是由于氨基酸中存在著R基團。R基團中的元素種類和每個元素的數(shù)量是不確定的,因此氨基酸的種類多樣化,這也造成了氮元素的不確定,對監(jiān)測的結果造成影響。
2.電化學分析法
電化學分析法包括直接電化學分析和間接電化學分析法。直接電化學分析法是將氨基酸形成原電池,這樣的操作方式可以減低污染,但是可反應的氨基酸種類較少,背景的干擾較大。
3.分光光度法
分光光度法的種類根據(jù)光的不同,可以分為可見光光度法、紫外線光度法和熒光分光光度法。這種方法是先氨基酸中的基團和試劑進行反應,再用可見光、紫外線光或者是熒光的探測儀進行檢測[1]。但是這種方法還是存在著一定的缺陷。比如,紫外線光光度法的線性范圍較小,熒光光度法出現(xiàn)的產(chǎn)物復雜,難分。
二. 氨基酸分析檢測原理和主要影響因素
1.氨基酸分析檢測原理
氨基酸分析檢測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氨基酸在酸性環(huán)境下帶有正電荷??梢栽趬A性環(huán)境下與內部的氫氧根進行結合。而這種正電荷與芳香烴氨基酸的結合要弱于堿性氨基酸,然后就是中性氨基酸,最后是酸性氨基酸。主要是堿性氨基酸中氫氧根的含量最多,其次是芳香烴氨基酸,芳香烴氨基酸中的羥基可以與氫離子發(fā)生反應。氨基酸分析檢測技術就是根據(jù)正電荷結合程度的不同,對樹脂中的氨基酸進行脫洗。最終根據(jù)脫洗儀中的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推算出氨基酸的含量。
2.氨基酸分析檢測的主要影響因素
在進行氨基酸檢測時,影響檢測結果的因素多種多樣,比如儀器的工作條件,酸堿度、離子的濃度等等。在離子的濃度方面,離子濃度的過大過小都會影響結果的準確性。當濃度過高時,會造成儀器壓力過大,容易堵塞管路,造成污染。當濃度過小時,就會使得個別氨基酸的脫洗不充分,影響最終的結構。在酸堿度方面,當緩沖液中的溶液呈現(xiàn)酸性時,將酸性氨基酸出峰時間推后,使得亮氨酸和絡氨酸的分離度降低;當溶液呈現(xiàn)堿性時,會使酸性氨基酸的出峰時間提前,造成部分氨基酸不能分離。除此外,還有其他的因素導致檢測的結果出現(xiàn)問題,因此在進行檢測時,一定要按照一定的計量進行,防止出現(xiàn)錯誤[3]。
三、氨基酸分析技術在紡織產(chǎn)品檢測中的應用
現(xiàn)階段,隨著氨基酸分析技術的發(fā)展,利用氨基酸技術分析不同纖維的特征的方法等到廣泛的認同。其中利用氨基酸分析技術對紡織品進行檢測,主要分為幾個方面的應用。
1.辨別混紡織物的種類
對于一些過久的動物纖維混紡類織物來說,纖維鑒別的難度很大。利用氨基酸分析技術定量分析不同氨基酸來實現(xiàn)對混紡織物鑒定的方法解決這一難題。絲綢作為織物的代表,是中國文明的標志。經(jīng)過專家對絲綢主要原料蠶絲的主要成分進行分析指出,桑蠶絲中特征氨基酸總含量88%,木薯絲中特征氨基酸總含量86.22%。并且桑蠶絲中的賴氨酸、精氨酸等能與與活性染料反應的氨基酸有23%,木薯絲中有20.85%。因此氨基酸分析技術能夠對其進行區(qū)別。
2.鑒別再生蛋白質纖維組分
再生蛋白質纖維是指利用現(xiàn)代紡絲技術將動物或植物蛋白制成纖維成品。在利用氨基酸分析技術進行檢測時,首先要將纖維水解。其中水解的方式是將6N的鹽酸在110攝氏度加熱樣品20到24小時。或者是用4N的鹽酸在105攝氏度的環(huán)境下水解樣品。
3.檢測織物后整理工藝
在進行織物后整理是,經(jīng)常采用絲膠。主要是絲膠對于絲素具有保護和膠粘的作用。然而部分商家為了獲取大量的利潤,出現(xiàn)了使用假絲膠對織物后整理的現(xiàn)象。因此需要對織物后整理的工藝進行檢測,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熒光分析法和紅外分析法。其方法的主要原理是根據(jù)織物后整理時,天門冬氨酸和絲氨酸的質量分數(shù)之和大于氨基酸總量的42%,極性側基的氨基酸在70%。
4.研究保護老化紡織品
由于紡織品本身的性質,使得紡織品很難長時間儲存。導致一些出土的文物很難保存,其主要原因是空氣中的氣體會導致織物出現(xiàn)水解現(xiàn)象,造成織物內的氨基酸的含量迅速下降。經(jīng)過對絲織品研究,發(fā)現(xiàn)NO2對織物的影響最大。這也為利用氨基酸分析技術在織物的保護研究中開辟了新方向。
總之,氨基酸分析技術是檢測蛋白質的一種技術。隨著氨基酸分析技術的發(fā)展,利用氨基酸分析技術對紡織品進行鑒定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與此同時,人們還利用氨基酸分析技術對老化紡織品進行研究保護,檢測織物后進行整理以及鑒別蛋白質的纖維組分。這對人們的生活帶來了便利。相信隨著氨基酸分析技術的不斷發(fā)展,人們可以將技術在紡織產(chǎn)品領域得到推廣,并且廣泛的應用于其他領域。
參考文獻:
[1]游秋實.基于免疫技術的紡織品文物種屬鑒定研究[D].浙江理工大學,2018
[2]劉雨、張英.氨基酸分析技術在紡織品檢測中的應用[J].絲綢,2017.54(03):20-27
[3]賈麗玲.基于氨基酸的蠶絲織品劣化程度評估研究[D].浙江理工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