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翠梅
摘 要:農村信用社已經成為農村金融市場的主力軍,農村信用社的信貸服務對“三農”起著重要的作用。通過分析朔州市農村信用社信貸支農管理方面存在的農村信用社信貸結構不合理,內部機制不協(xié)調、農村信用社信貸結構不適應新型農業(yè)主體的需求、農村信用社銷售方式陳舊,缺乏有效的營銷手段、農村信用社銷售方式陳舊,缺乏有效的營銷手段、客戶滿意度低等問題,提出優(yōu)化農村信用社信貸支農結構,明確投放重點、政府實施扶持政策支持農村信用社制度改革、創(chuàng)新農村信用社信貸支農制度、提升金融服務水平等對策建議。
關鍵詞:農村信用社;支農;朔州市
文章編號:1004-7026(2018)05-0021-01 中國圖書分類號:F832.43 文獻標志碼:A
1 朔州市農村信用社信貸支農管理的問題
1.1 農村信用社信貸結構不合理,內部機制不協(xié)調
朔州市農村信用社信貸結構還存在不合理的地方,由于農民創(chuàng)收能力較弱,農民償還能力不強,經常容易出現還不上的情況,導致了農村信用社逐步向其他商業(yè)貸款轉移,導致朔州市農村信用社信貸結構出現偏差,偏離了服務“三農”的宗旨。
1.2 農村信用社信貸結構不適應新型農業(yè)主體的需求
農村信用社的服務主體為“三農”,在貸款金額的額度與期限設置上是根據農戶的農業(yè)生產需求所設置,但隨著新型農業(yè)主體的出現,農村現代化和多元化的發(fā)展趨勢使貸款由短期轉向長期,而朔州市農村信用社的貸款還以短期為主,短期貸款已經無法滿足農民合作社、養(yǎng)殖大戶的需求。
1.3 農村信用社銷售方式陳舊,缺乏有效的營銷手段
農村信用社社員在銷售信貸產品過程中,一直都是坐等顧客上門,缺少對農產品積極主動的宣傳和推廣。排斥新型的營銷手段,在思想上守舊,不愿意積極主動學習現代營銷方法。社員對現代市場的營銷機制不了解,更不愿意主動去學習新的營銷方式,轉變傳統(tǒng)的信貸產品的銷售方式。社員缺乏積極主動性,在銷售方式上僅采取柜臺銷售模式,拒絕上門營銷等主動營銷方式。
1.4 客戶滿意度低
農戶對農村信用社的滿意度普遍偏低,原因有三點,一是農村信用社的貸款手續(xù)復雜,而農村信用社又遠離農民居住地,農戶辦理貸款不方便。二是農村信用社的服務令農戶不滿意。辦理信貸的手續(xù)復雜多樣,農戶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導致農戶辦理貸款極為不方便,甚至往返多次才能辦理貸款。三是農村信用社的利息偏高,農戶在農業(yè)生產中投入了大量的資金,而農業(yè)生產又為高風險的行業(yè),面對高利息的貸款,農戶無力償還。
2 朔州市農村信用社強化支農管理的對策建議
2.1 優(yōu)化農村信用社信貸支農結構,明確投放重點
朔州市農村信用社優(yōu)化信貸支農結構,將信貸模式改為較人性化的服務模式,并以村委為單位提供集中貸款服務[3]。
為了保障種糧大戶和普通農民的需求,朔州市農村信用社應利用政府的貼息政策為符合條件的種糧大戶及農戶提供最大額度的信貸支持。對于新興的家庭農場等農業(yè)主體,朔州市農村信用社應充分考慮的新興農業(yè)主體的需求,以及經營主體的收入情況、償還能力和信用等情況給予信貸支持。
2.2 政府實施扶持政策支持農村信用社制度改革
朔州市政府為了更好地發(fā)揮農村信用社信貸支農的服務,在政策上應當做出改革。加大實施對農村信用社的優(yōu)惠力度,在稅費上實施一定的減免。為農村信用社的發(fā)展提供便利條件。
2.3 創(chuàng)新農村信用社信貸支農制度
朔州市農村信用社應采取先進的理念,對農村信用社進行改革,提升社員的自身素質,對社員進行培訓,轉變社員陳舊的觀念,學習金融理論知識,和營銷方法。在制度上要將創(chuàng)新理念融入到信貸產品之中。
2.4 提升金融服務水平
為了提升朔州市農村信用社服務水平,首先需要朔州市農村信用社改善其金融服務環(huán)境。設立更多的ATM和POS機覆蓋各個村委,村村實現有自動柜員機的便利條件。在農戶中要推廣信貸結算工具,為農戶建立網上銀行、手機銀行等服務平臺,為農戶在使用上提供便利條件。加大對信貸產品的創(chuàng)新。朔州市農村信用社應對不同的農業(yè)主體設立不同的信貸產品。積極推進土地經營權抵押、農用機械設備和農副產品抵質押等多種貸款新模式。對農戶的糧食和糧食的預期收益實行質押貸款,從而滿足農戶的資金需求。
參考文獻:
[1]劉瑩瑩.新時期農村信用社信貸支農中存在的問題淺析[J].吉林農業(yè),2010,(09):26.[2017-08-15].
[2]侯雙梅.廣東農村金融政策扶持體系研究[J].嘉應學院學報,2011,29(04):3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