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倩蕓
【摘要】“怎么都不講道理?”是不是經(jīng)常能聽到這樣的話呢?如今的社會有太多的無奈讓我們開始反思我們的教育是不是出了什么問題?佛曰:萬法皆空,因果不空,萬物皆有因果?,F(xiàn)在的教育總是存在著一些因果邏輯混亂,體罰、變相體罰、不講道理的邏輯,這樣因果關(guān)系混亂的教育模式難免會教出不講道理的孩子。學習就是教人明是非,講道理,可是這簡單的本質(zhì)卻總被我們忽視,所以我們需要講道理的課堂,講道理的課堂孕育講道理的孩子。
【關(guān)鍵詞】講道理;課堂教育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一、對錯之外的田野
“體罰”這個詞語我們并不陌生,俗話說“不打不成器”“棒下出孝子”,類似的行為體現(xiàn)在教學中,比如上課插嘴,抄課文;作業(yè)忘記做了,在門口罰站,等等。這里的因果聯(lián)系是什么?只是一種慣性的錯誤因果聯(lián)系,從古至今。
師:隊伍排齊了嗎?后面的那個誰誰!學生還在嬉皮笑臉,換來老師的懲罰,繞操場跑三圈!
這很明顯是個反面的案例,體罰和變相體罰對學生的身心健康有極大的傷害,甚至損害學生的尊嚴,窒息學生的思想。英國思想家亨利·皮查姆說過,“不含教育的糾正是平庸的虐政”,懲罰的最終目的是讓孩子認識到錯誤,從而改進自己的錯誤。所以教師應該慎重進行懲罰。從根本上來說,這些體罰或者變相體罰都是不講道理的結(jié)果。老師可以嚴格,但是懲罰必須和罪行相稱。如果孩子在課上出現(xiàn)不當行為的時候,老師就告訴他:“如果你不會玩,不會參加活動,那你就一旁看大家是怎么玩的,希望你下次可以學會如何參加活動。”這樣的懲罰符合邏輯,先讓孩子學會遵守游戲規(guī)則,再參與游戲,誠如蘇菲派詩人魯米說,在對與錯的區(qū)分外,還有一片田野!
二、教學中的因果聯(lián)系
(一)語境和詞串的因果聯(lián)系
記得上的第一課,二年級上冊識字一,初涉教壇的我看到課文時我驚呆了,“金秋 煙波 水鄉(xiāng) 蘆葦 菱藕 荷塘 夕陽 歸舟 漁歌 楓葉 燈火 月光”“這居然就是課文!”“這是——12個詞語?。 边@只有12個詞語的課文是要怎樣上?可以說我的第一節(jié)課上得是十分惶恐,只是一筆一畫地硬教。可是我覺得這根本不是語文課,只要你會寫字都能上語文課?語文課不應該是這樣的,它的語文特性體現(xiàn)在哪里?于是,我開始反思,語文課怎么能連個基本句子都沒有,所以,我要為詞串創(chuàng)設語境。秋天的腳步慢慢地臨近,金秋 煙波 水鄉(xiāng);同學們,你們看!前面有一大片荷塘,真美!看右邊,有蘆葦,在看你們左手邊有大片大片的菱藕;快樂的時間總是這么短暫,夕陽西下,歸舟收帆,漁歌唱響, 夕陽 歸舟 漁歌;漸漸地,天黑了,月亮爬到天幕,“月光如淺唱,江火似流螢”,讓我們讀好這么美的景色:楓葉 燈火 月光。
詞串和詞串之間是有因果關(guān)系的,而每一個詞串和文本語境也是有聯(lián)系的,把握了這樣的聯(lián)系和因果關(guān)系,孩子對課文的理解便會上升一個邏輯層次,讓學習更有邏輯。
(二)字形與字義的內(nèi)在因果關(guān)系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使學生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蹦敲丛趺醋尯⒆幽苡凶R字的欲望呢?那一定要讓孩子看到不一樣的漢字,而作為老師的我又看到怎么樣的漢字呢?很多漢字的解釋可能都不知不覺地深入在我的心中,卻在那一刻都迸發(fā)出來,上課的我都不禁感嘆漢字的奇妙與神奇,我想我的直接感受也影響了孩子對漢字的感情,我們班的小朋友都對漢字十分佩服。
比如三年級講神話故事,小妖“祟”的神話故事孩子們都很感興趣。這里我就以故事為引導,帶領學生學習了兩個區(qū)分詞;“壓歲錢”和“壓祟錢”。故事里的祟,在大年夜出來害小孩,所以大人們把八枚銅錢放進孩子的枕頭底下,這八枚銅錢是由八仙變的,在暗中幫助孩子把祟嚇退,因而,人們把這錢叫“壓祟錢”。又因“祟”與“歲”諧音,隨著歲月的流逝而被稱為“壓歲錢”了。其實“壓歲錢”是發(fā)給老人的,老人的“壓歲錢”是指為了他們不再增長歲數(shù),可以多活幾年。因此,講故事不僅是講故事,更是讓孩子了解到詞語背后的聯(lián)系和因果關(guān)系,知道為什么這個字在這個詞里是這樣寫的,這才是有邏輯的教學。
英語和語文一樣,單詞記不住,如同詞語不會默寫一樣,都要先從字形字義出發(fā),幫助孩子把握因果關(guān)系。比如單詞amily,可以拆分理解F:father a:and m:mother i:I l:love y:you,形象又生動,把握了單詞中的內(nèi)在因果關(guān)系,還怕孩子記不住單詞嗎。
所以,課堂上老師要多讓孩子去發(fā)現(xiàn)漢字的秘密,在孩子和我上課的再認識過程中,其實是個陌生化的過程,我也再一次去認識這個字,很多秘密從前竟也忽視了,這可謂是教學相長啊。
三、運用邏輯解決實際問題
這種運用因果聯(lián)系記字形的能力,也有助于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例如,二年級要求孩子學會使用工具書,在查字典時孩子往往會碰到一些難題,因為同一個音的字有很多,他無法確定哪一個是要找的字,所以我將這樣的因果聯(lián)系放到指導孩子學會使用字典上去。比如“老師清明的qīng是哪一個啊”,小朋友拿著字典,好幾頁的“qīng”他不能確定?!扒迕鲿r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清明的時候啊,天氣就愛下雨呢,你覺得會是什么偏旁呢?”小朋友一下子就確定為三點水的“清”。
在教學中,多給點孩子因果聯(lián)系的概念,讓孩子學會用邏輯的思維去考慮問題,去思考事情,這樣孩子才能“講道理”。
孩子之所以缺少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可不說是缺少了認識事物的因果聯(lián)系的能力,而這樣一種能力需要我們從小去培養(yǎng),從學習的方式方法上進行灌輸。只有從事物的因果聯(lián)系著手,去思,去想,才能把握事物的來龍去脈,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這就是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有邏輯的課堂才能培養(yǎng)出有邏輯、“講道理”的孩子。
(編輯:張曉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