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霞
[摘 要]朗誦是一種口語交際的重要形式,是把文字作品轉化為有聲語言的二度創(chuàng)作過程,更是一種外在表達的傳情藝術活動。朗誦作品的主題相對比較集中,有一定的思想和意境,具有豐富的內(nèi)在情感。在朗誦時,需要深刻理解作品的內(nèi)涵,充分調(diào)動自己的思想感情,用富于表現(xiàn)力和感染力的有聲語言進行表達,讓自己沉浸在作品的思緒里,并走進傾聽者的內(nèi)心。因此,在朗誦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走進文學作品,感悟文字蘊藏的深刻內(nèi)涵,揣摩和體會作者最真實的情感就顯得尤其重要和必要。
[關 鍵 詞]朗誦教學;提問引導;組織討論;啟發(fā)想象
[中圖分類號]G40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5-8854(2018)03-0155-01
一、提問引導,深入體會詞句蘊含的深意
我國著名的話劇演員高重實曾經(jīng)說過:“在舞臺上說話念詞,必須自己先弄清這詞的內(nèi)在含義和說這話的目的。如果腦子里沒有,或者還沒弄清楚,當然表達起來就含混不清,言不由衷。只有弄清楚了,才能打得準、打得穩(wěn);把詞義理解得透徹了,才能說得深刻有力?!贝_實,朗誦時的基調(diào)、節(jié)奏、情感和起承轉合的把握處理,都應該建立在對作品深入理解的基礎之上。
例如,在教學朗誦艾青的詩歌《我愛這土地》時,可以提問引導學生思考:作者用“假如”開頭帶給人怎樣的感覺?為什么要說是一只鳥?歌唱的對象“大地”“河流”“風”“黎明”分別指什么?作者說“然后我死了”是極其悲痛的嗎?那是一種怎樣的情感?一系列的引導探索,層層深入的剖析,讓學生漸漸透過文字表面去觸摸蘊含的深層內(nèi)涵?!凹偃纭笔且环N設想更是一種思考,作者為了表達自己對土地最真摯、深沉的愛,把自己想象成最平凡的“一只鳥”,永遠不知疲倦地圍繞著祖國大地飛翔。全詩表現(xiàn)出一種“憂郁”的感情特色,但說到“我死了”卻不是單純的悲哀,而是有著為了光明而獻身的勇氣與從容,是視死如歸的豪邁。
二、組織討論,理清作品的結構和層次
每一個文學作品,都有清晰的脈絡結構,段落篇章之間是承接還是重啟,是并列還是遞進,是回味還是暢想……心里都要很明白,才能妥帖地處理好句子之間的停連緩急,才能恰到好處地對作品進行整體的把握。
《我愛這土地》全文濃縮在短短的十行里,看似緊緊關聯(lián),實則段落分明、結構清晰。在教學時,組織學生在自由朗讀并理解文字內(nèi)涵的基礎上,進行結構的分析討論,允許不同的意見出現(xiàn),讓學生試著用自己劃分的層次去朗誦,發(fā)現(xiàn)不合理的情況再及時進行合理調(diào)整,最終找到最佳的層次分割方法。就這個作品,師生可以在討論中達成共識:它以“假如”總領,用“嘶啞的喉嚨”兩行走起,接著連續(xù)四句寫出歌唱的內(nèi)容,再用兩行轉寫鳥兒死后魂歸大地,最后兩行由鳥的形象轉變?yōu)樵娙说淖陨硇蜗?,直抒胸臆,烘托出了詩人那顆真摯、熾熱的愛國之心。
教學中的討論活動主要可以通過互動分享、合作交流、體驗感悟、精彩展示等多種形式組織開展,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參與性和情感性,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性原則;在積極、和諧的課堂氛圍中,提升情感體驗,提高朗誦水平。當朗誦者對這個作品的結構了然于心時,朗誦時的處理就會呈現(xiàn)出清晰的思路和脈絡,讓傾聽者更好地心領神會。
三、啟發(fā)想象,走進作者的情感和作品的靈魂
好的朗誦作品想象豐富,畫面絢麗多彩,形象有個性特征,常用比興、比喻、夸張、擬人等修辭手法表現(xiàn)強烈的感情。這就要求朗誦者活躍自己的想象力,把感情融化,燃燒到每句文字中去。為了充分地表達作品所蘊含的豐富想象和激越情感,朗讀時要進入意境,沉浸在作者的思緒之中,然后用飽滿的情緒、合適的語氣,準確、生動地把詩句傳達給聽眾,去打動聽眾的心。
針對一些博大的自然意象,要有動有靜、有近有遠、境界開闊、氣勢恢弘。朗誦者自己腦中要有畫面感,才有可能傳遞給聽眾畫面感。
這些畫面靠學生自己的想象建立,只可意會不可言傳,課堂上僅憑老師的分析講解會顯得貧乏、無力,所以,只有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情感因素,讓他們用心靈去體會、去想象,達到與作者情感上的共鳴,才能理解體會到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感悟到文字的語言美。同時根據(jù)新課標指出的:要努力體現(xiàn)教學的實踐性和綜合性,提倡啟發(fā)式、討論式教學。那么在《我愛這土地》這個作品的教學方法選擇上,可以進行多媒體情景創(chuàng)設、自主品讀、合作交流,師生、學生互評,通過背景音樂的創(chuàng)設實踐語言的場景,達到情感上的共鳴,通過朗誦練習的嘗試和評析,提高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和呈現(xiàn)畫面的能力。
總之,朗誦藝術是一項綜合性的藝術,它不僅要求朗誦所依據(jù)的文字作品要有較高的藝術水準,更要求朗誦者對文字作品具備極強的理解能力、感受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完美呈現(xiàn)二度創(chuàng)作的有聲語言所具有的動人魅力!
參考文獻:
[1]詹澤.中國語文朗讀評選活動指導手冊[M]. 北京教育出版社 ,2016.
[2]李錫英.淺談情感教育在語文教學中的運用[J]. 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2008(2).
[3] 董新娜.淺談語文教學中語感的培養(yǎng)與導“悟”的結合[J].劍南文學(經(jīng)典教苑), 2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