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群
摘 要 紫砂壺的線條紋飾天然而生,不是生硬附加的結果,而是一種水乳交融的內在結合。紫砂壺無論是在形制、尺度、結構上,還是在局部的處理方面都符合了大眾的審美要求,從而形成典雅、古樸、渾厚、深沉的藝術風格,并且能夠雅俗共賞。紫砂花貨“生機提梁壺”仿生南瓜造型,以筋紋線條作為裝飾,將作品的生機與自然清趣一展無遺。
關鍵詞 生機提梁壺;紫砂;花貨;自然清趣
紫砂壺藝貴在巧奪天工,世人珍之若寶。人們的審美形式可謂紛繁多樣、千人千面,而藝人們的思維也是千變萬化的,但是,紫砂作品的創(chuàng)作理念都是為了體現(xiàn)壺器的實用性與氣韻美,這一點是相通的[1]。紫砂藝人從傳統(tǒng)經典的作品中汲取精神養(yǎng)分,經過一番仔細的揣摩,并利用工藝的制作手法去探索、追尋最能表達美的方式,古為今用,而此紫砂花貨“生機提梁壺”就剛好做到了這點(見圖1)。紫砂花貨“生機提梁壺”造型奇特,將自然界的南瓜形象融入到壺器的設計當中,使作品更加貼近生活情趣。這款紫砂花貨“生機提梁壺”在江蘇省陶瓷行業(yè)協(xié)會與江蘇省財貿輕紡工會聯(lián)合舉辦的“第13屆手工制陶大賽暨第4屆全國陶瓷職業(yè)技能競賽江蘇選拔賽中”榮獲3等獎,值得鑒賞。
1 紫砂“生機提梁壺”的造型
紫砂“生機提梁壺”是一款從大自然中汲取創(chuàng)作靈感的壺型,帶有一股來自鄉(xiāng)野的清新氣息,經藝術加工以后,壺器又顯得玲瓏精巧、溫雅可愛,令人愛不釋手。紫砂花貨“生機提梁壺”采用原礦段泥全手工制作而成,壺器溫和典雅,泥色沉著,養(yǎng)泡日久,泥色由棕色變幻為古黯肝色,愈顯古樸素雅、明潤光和。此壺以南瓜造型為壺身,藤為流把,瓜蒂為鈕,壺身貼塑須、莖、葉,瓜棱勻稱飽滿,紋路逼真而細致。壺蓋與壺身上下貫通,弧線優(yōu)美,呈現(xiàn)出和諧的自然氣息。紫砂“生機提梁壺”的壺身包漿厚重,溫潤泛玉光,作品將紫砂雕塑、仿生之優(yōu)良特性發(fā)揮到極致,且壺器的文化內涵深厚。
紫砂“生機提梁壺”以南瓜為形,是一款筋紋器,壺身為扁圓形,自壺口到壺底形成微向內凹陷的筋紋弧度,予人以挺括豐腴的視覺感受。壺器底部的弧線陰影也巧妙地形成勾勒的效果,細看甚是精妙。扁圓壺身上長瓜蒂壺鈕,使壺更加精神,而耳形端把暗接精湛,虬曲有勁,端握溫和稱手。紫砂“生機提梁壺”暗接一彎流短而精悍,嘴口圓潤,出水有勁。整款紫砂“生機提梁壺”顯出穩(wěn)重大度的氣勢,同時不失生動與情趣。紫砂花貨“生機提梁壺”充滿舒展、輕松、閑適的情態(tài),線條與器型都流露出閑適之情,同時南瓜葉脈的制作、裝飾應和,表現(xiàn)出優(yōu)美的形態(tài),用此壺喝茶,頓時讓人感覺此壺充滿大自然的氣息。
2 紫砂“生機提梁壺”的自然清趣
紫砂“生機提梁壺”充分展現(xiàn)了南瓜的神韻,充滿大自然的清趣。壺鈕、壺嘴、壺把皆以南瓜藤為原型,自然而富有清趣,創(chuàng)意極新。壺把處有南瓜葉子胥出,蒼老卻不失神氣。而南瓜壺身極似熟透了的南瓜,令人喜聞樂見。秋風清涼,送來秋香,正是南瓜收獲的季節(jié),那碩大的南瓜一個個惹人喜愛。紫砂“生機提梁壺”將這豐收的喜悅定格在這壺器上,此刻最渴望的便是心歸田園。我們在忙碌的生活中,內心深處總會渴望停一停,都會有一種田園情懷,心頭都有一把“南瓜壺”,紫砂“生機提梁壺”是我們情感的寄托,也是我們靈魂深處的一片桃花源。
3 結 論
天生萬物,而自然界經常被藝人欣賞,也為廣大的老百姓喜聞樂見,這不僅是因為自然界是我們生活的空間,更是我們心靈的家園[2]。紫砂“生機提梁壺”以大自然的南瓜為題材,其風姿令人欣喜,而其寓意令人神往,故此,此壺值得收藏。
參 考 文 獻
[1]唐云,鄭重.紫砂壺鑒賞[M].香港:香港萬里機構,萬里書店.1992.
[2]徐秀棠,山谷.宜興紫砂珍品[M].杭州:浙江攝影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