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瑋 田輝
【摘要】《山東省傳承發(fā)展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工作方案》中明確提出建設“齊文化傳承創(chuàng)新示范區(qū)”,以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歷史文化示范區(qū)為目標。以臨淄、青州為核心區(qū)域,延伸帶動魯中、魯北及膠東半島內(nèi)陸地區(qū),建設齊文化研究保護基地、產(chǎn)業(yè)發(fā)展基地和文化旅游勝地。按照這一要求,青州市結(jié)合自身實際情況,著手就齊文化與青州文化研究制定工作方案。本文結(jié)合青州文化與齊魯文化的關系,淺述青州文化的歷史淵源。
【關鍵詞】青州文化;歷史淵源
【中圖分類號】F592 【文獻標識碼】A
一、青州文化源遠流長、歷史悠久
關于青州文化,《后漢書·郡國志》載:“至堯遭洪水,分為十二州,今《虞書》是也。及禹平水土,還為九州,今《禹貢》是也?!毕纳讨畷r,“青州越海至遼河”“東跨海至朝鮮半島”?!断臅贰队碡暋份d:“周既克殷,……改禹徐、梁二州,合之于雍、青……?!鳖亷煿旁唬骸笆⌒熘菀匀肭嘀荨!庇纱丝芍诓煌瑲v史時期青州的疆域有大小不同的變化。夏商之時的青州,北至遼河流域,東到朝鮮半島。到了周朝,徐州并于青州。也就是說,山東的大部曾是青州的領地。在這片區(qū)域內(nèi)居住的先民都是青州先民,隨著最早的先民在青州定居、繁衍生息,就有了青州人類歷史文化。
中國文化史的分期,一般是:史前文化、先秦文化、秦漢文化、魏晉南北朝文化、隋唐文化……。關于青州文化的分期,歷史學家把史前青州文化和先秦三代青州文化統(tǒng)稱為“東夷文化”。即公元前567年齊靈公滅萊,最后一個東夷方國被消滅為止。實際上,也不止于此,齊靈公滅萊后,東夷齊國疆域只到“姑尤以西”,即平度縣一帶。“姑尤以東”,即孟子所云“齊東野人”之地,還有許多東夷小國,直到戰(zhàn)國中期后,方成為齊國的領地。然而,東夷文化卻沒有被消滅,它一直影響著后世,直到現(xiàn)在,濰水以東地區(qū)的人民仍有東夷人的口音、習俗的遺存。
關于“東夷”一詞。自《禮記·曲禮下》始,便有“東夷”之名?!逗鬂h書·東夷傳》云:“東方曰夷,夷有九種,曰畎夷、于夷、方夷、黃夷、白夷、赤夷、玄夷、風夷、陽夷。故孔子欲居九夷也?!薄渡袝び碡暋份d:“青州有嵎夷、萊夷、淮夷等?!绷硗?,還有鳥夷、島夷、牟夷等。這些夷族部落共同構(gòu)成了東夷文化。因為多數(shù)的東夷部族都居住在青州這片土地上,故理所當然的成為青州東夷文化。實際上,“東夷”一詞,既是地理方位名稱,也是族群名稱?!耙摹弊直疽鉃椤叭恕弊郑皷|夷”就是東方之人。換言之,因為青州在中國的東方,所以說,“東夷人”就是青州人。在古代,“東夷”并沒有貶義。
由于炎、黃、夷各部族自古不斷的攻伐及部落遷徙,青州大地也融入了炎、黃部落氏族。不同部落文化之間的相互融合,成為青州古文化的一部分。青州距今已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它與炎、黃兩大文化體系共同構(gòu)成了華夏文化的三大基石。我們把夏商之前的青州古文化稱為“青州史前文化”。龍山文化時期,即少昊文化時期,逐漸進入了部落方國時代。少昊以鳥紀官,說明國家機器已趨于完善,青州開始跨入文明社會,這是青州歷史文化發(fā)展的第一個高潮,是青州文化的第一個輝煌時期。
夏商兩代是邦國共主時代,《呂氏春秋·用民》云:“當禹之時天下萬國,至湯而三千余國,今無存者矣?!痹谙纳讨畷r,青州地域上的古國已知的達五六十個。這些方國在夏商文化中屬青州東夷文化的范疇,即“東夷邦國文化與部落方國文化”。這一時期,跨入了青銅器時代,青州蘇埠屯商代貴族墓出土大量青銅銘器,是典型的代表。夏朝初年,“太康失國”,第四代夏王后相流亡青州彌濰流域,在此建立了夏王朝的都城:斟灌城、斟鄩城。據(jù)歷史考古學家李白鳳先生考證,商朝第十八代商王南庚遷都至“商奄”,“商奄實在益都而非在曲阜”。據(jù)考,青州蘇埠屯商王墓以東的“方城”(在今東夏鎮(zhèn)方臺村以南),就是商代第十八、十九、二十代,三代商王所在的國都,即蘇埠屯“商王城”。可知,青州不僅有夏王朝的都城,而且有商王朝的都城。
二、青州文化與齊魯文化的關系
在周代青州文化的大搖籃中,產(chǎn)生了兩顆璀璨耀眼的奇葩:一是姜太公締造的齊國文化;二是伯禽、孔子締造的魯國文化。《元和郡縣志》載:魯為“少昊之虛,古青州之地?!笨芍斘幕嗾Q生在古青州之地。齊文化、魯文化都是產(chǎn)生在古青州大地,都是古青州文化的一部分,它們是青州文化的主流。秦滅齊后,雖然魯國、齊國滅亡了,但作為齊魯文化之源的古青州文化卻沒有滅亡,它成為中華文化的主根之一融入到華夏多元文化之中。黃老道家文化、孔孟儒家文化、五岳之尊泰山文化都產(chǎn)生在古青州大地上。自秦漢大一統(tǒng)后,不管在哪個朝代,古青州文化始終是引領者。鑒于此,我們把周代的青州文化稱之為“青州齊魯文化”。齊文化、魯文化都是古青州文化發(fā)展長河中的一部分。
在青州歷史文化長河中,它的上游,人們稱之為“史前文化”;它的中游,人們稱之為“三代文化”,或曰“先秦三代文化”,即夏、商、周文化。青州歷史文化在中游發(fā)生了突變,分出了兩條大支流,一股叫“周代齊國文化”,簡稱“齊文化”;一股叫“周代魯國文化”,簡稱“魯文化”。除此之外,這一時期,青州文化中還有“莒文化”“紀文化”“萊文化”“文化”“徐文化”,它們都是細小的分支,但也是青州文化的一部分。
在青州歷史文化長河的下游,是華夏大一統(tǒng)文化的一部分。齊文化、魯文化這兩條支流又匯流在一起,人們稱之為“齊魯文化”,它是華夏大一統(tǒng)文化的主體、主根。從全國范圍來看,青州文化是華夏文化的一部分。但在青州這一古老地域上,仍有它獨特的東夷特色。青州刺史部、三齊都會的存在,人們稱其為“青州文化”“青齊文化”“三齊文化”等,東晉十六國時期為南燕國皇家文化。隨著佛教東來,青州成為佛教圣地,明朝時又是山東省會駐地,所以,自秦漢以后的青州文化是以齊魯文化為主體的多元文化。
周代齊國的疆域僅是青州地域的一部分,齊文化是青州歷史文化長河中的一段支流。同時,當時青州地域上還有魯文化、莒文化、齊地以外的萊文化等東夷文化。今天的青州市恰是周代齊國腹地,自西周姜太公創(chuàng)建齊國始,此地就是齊國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中心。直到齊國滅亡,今青州之地一直是齊國的中心區(qū)域。今青州西部山區(qū),是齊國貴族狩獵的場所,齊桓公、齊景公、齊宣王等都在今青州山區(qū)留下了許多傳說故事,稷山、峱山、雀山等都成為齊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妒酚洝ぬ锞粗偻晔兰摇贰端麟[》載:“齊有稷山,立館其下,以待游士?!边@是司馬遷的如實記載,“立館其下”就是“稷下學宮”。自齊胡公始,春秋戰(zhàn)國時期齊國國君的墓地,大多在今青州地域。青州城北臧臺有齊景公時期的大將臧武仲墓,高柳鎮(zhèn)陳冢村有戰(zhàn)國田氏之祖陳完(字敬仲)之墓,高柳鎮(zhèn)段村有“戰(zhàn)國四公子”之一孟嘗君墓,其他國君之墓大多在今青州西部片區(qū),連戰(zhàn)國時期的縱橫家蘇秦墓也葬在了青州彌水流域。城北馬蘭村的齊國養(yǎng)馬場,范王村的齊國刀幣制造廠等。上述許多事實說明,齊國文化和青州文化是分不開的,因為齊文化就是青州文化的一部分。著名考古學家蘇秉琦先生在《中國文明起源新探》一書中寫道:“齊國政治中心也就是在青州地……周初分封姜齊,史稱‘因其俗,簡其禮,看來指的就是保留青州古文化習俗?!泵鞔_指出齊文化是由青州地域東夷文化發(fā)展而來。青州文化貫穿著東夷文化的始終,貫穿著三代文化的始終,貫穿著中華大一統(tǒng)文化的始終。
公元311年,曹嶷將齊地的政治中心由臨淄城搬遷到廣固城,臨淄、廣固城,乃至東陽城,原本都是青州之地,也是當年齊國之地,齊文化由此與青州文化更加相融。
三、青州歷史文化包含多種文化元素
縱觀青州歷史文化長河,包含了多種文化元素,東夷文化、炎黃文化、夏商文化、齊文化、魯文化、莒文化……。秦大一統(tǒng)后,青州文化作為華夏文化的主根融入到中華文化中。作為青州地域文化而言,雖然“佛教東來”“五胡亂華”,北方游牧民族的大量融入,青州文化成為多元文化。但東夷文化、齊魯文化一直是青州文化的精髓,這是歷史的傳承,東夷族群文化之根,青州文化之源。
概而述之,青州文化歷史悠久,源遠流長,自有人類在這塊地域居住以來,就有了青州人類文化。青州上下五千年歷史文化僅是青州文化的文明時期。青州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史,青州文化發(fā)展的歷史脈絡可以確定為:東夷文化——青州齊文化——秦漢后青州文化——當代青州文化。當今,我們要更好地弘揚古青州文化,發(fā)揚光大青州文化優(yōu)良傳統(tǒng)和博大精神,讓青州文化更加繁榮、昌盛。
作者簡介:王國瑋(1967-),男,漢族,山東青州,東夷文化研究所所長,本科,東夷文化研究所,研究方向:青州地區(qū)東夷文化、區(qū)域歷史文化研究;田輝(1984-),女,漢族,山東廣饒,助理館員,本科,東夷文化研究所,研究方向:青州地區(qū)東夷文化、區(qū)域歷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