熙熙媽媽:
我兒子3歲11個月。平時跟我們講話的時候倒是有板有眼的,可一到人多的地方,如幼兒園、課外興趣班等,他就常常一言不發(fā),遇事都是毫無主見地依附于他人。這是孩子自閉、自卑的表現(xiàn)嗎?
解答概要:
生活中,有一些孩子在私底下活潑健談,在眾人面前卻安靜地不發(fā)一言,無論家長如何勸導,都不為所動。其實,這未必說明孩子自閉或自卑。孩子年幼的時候面對生人或眾人很容易因膽怯而不愛說話,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其獨立性、交際面、膽量會不斷增大,這種狀況就會有所改善。因此,家長不要勉強,更不應批評斥責孩子。家長可以用積極的言語促使孩子產(chǎn)生積極的情緒,改善消極心態(tài),勇于迎接挑戰(zhàn)。
賢賢爸爸:
我女兒3歲4個月。她吃飯時除了看電視,還會玩玩具,往衣柜里、桌底下鉆,經(jīng)常是外婆剛喂了一兩口,她就“逃跑”了。這時候,外婆就會氣急敗壞地一邊追一邊呼喚孩子停下來吃一口再玩。我擔心女兒被外婆慣壞了,她媽媽多次提醒外婆不要喂女兒吃飯,不要勉強女兒吃飯。但是,外婆一會兒說孩子會把飯撒在地上,一會兒說孩子會弄臟衣服,一會兒又說讓孩子自己吃會吃不飽……祖輩為何總是要把飯食塞到孫輩嘴里才能心安,該如何與之有效溝通?
解答概要:
很多祖輩經(jīng)歷過饑荒年代,內(nèi)心有著強烈的不安全感。這常常表現(xiàn)在他們對食物的存儲和對物質(zhì)的擁有方面。例如,他們熱衷儲蓄,喜歡把食品存放在冰箱里,直至發(fā)霉過期也不知道……這樣的老人常常會有讓孩子吃飽穿暖的強烈焦慮感。于是,便有了為了讓孩子吃飽而追著喂食的現(xiàn)象。年輕父母要尊重祖輩的“獨特見解”,在與祖輩溝通時,不妨借助于第三方權(quán)威知識,例如:身邊熟知的幼教專家或老師的科學教育理念,科學育兒類電視節(jié)目或書籍,等等。
新新媽媽:
我兒子3歲11個月。前兩天,他和表哥在小區(qū)玩,表哥在一旁推他蕩秋千。兒子一開始很開心,但隨著表哥越推越起勁兒,秋千被蕩得很高,他被嚇哭了,哭喊著要下來,下來之后還是哭了很久。我發(fā)現(xiàn),從那之后,我們每次經(jīng)過小區(qū)的秋千,孩子都害怕得瑟瑟發(fā)抖。這該如何是好?
解答概要:
很多時候,孩子在受到驚嚇之后都會遠離恐懼物,唯恐避之不及。如此一來,曾經(jīng)的恐懼感就會成為難以抹滅的心理陰影。反之,雖然孩子因為驚嚇而備感恐懼,但他敢于再次嘗試并且成功地戰(zhàn)勝它,那么,孩子的恐懼感也會隨之化解。
因此,父母不妨嘗試“脫敏療法”,例如,父母可以帶著孩子到秋千旁,為其示范正確、安全的玩法,然后鼓勵孩子在秋千上坐一會兒,感受秋千不晃動時的“安全”, 接著輕輕地、小幅度地幫助孩子晃秋千,當發(fā)現(xiàn)孩子沒有過度緊張后,再逐漸嘗試讓孩子體會更大幅度的蕩秋千,幫助孩子克服對秋千的恐懼。
慶慶媽媽:
我兒子3歲2個月,很快就要上幼兒園了。雖然我自己也是一名幼兒園老師,但我卻不太想讓孩子來到我所在的班級。我在工作崗位上能夠游刃有余地照看二十幾個孩子,卻時常應對不了家里的這位“小祖宗”。為何工作中有效的教育方法,到了家庭教育中就失效了呢?
解答概要:
“好老師一定是好家長?!彼坪踉S多人都這么認為。專業(yè)的幼教知識和豐富的教育經(jīng)驗,使已為人父母的幼兒教師在家長群體中脫穎而出。事實上,教師在孩子心目中具有權(quán)威性,他們對所有孩子都是嚴而不厲,愛而不溺。與之相比,親子關(guān)系更多體現(xiàn)著割舍不斷的舐犢情深。因此,在家庭生活中,孩子不會把父母的話奉為“圣旨”,言聽計從,而更喜歡跟自己最親密的父母撒嬌耍賴。于是,幼兒園中有效的教育“魔法”在家里似乎毫無用武之地。此外,許多教師傾注了太多的心力在工作上,回到家里已經(jīng)身心疲憊,也就難怪會招架不住家里的“小祖宗”了。
(親愛的家長朋友,有關(guān)問題的詳細解讀內(nèi)容請分別掃二維碼進行收聽。)
注:本欄目所有問題均根據(jù)《幼教365》家長QQ群互動內(nèi)容和欄目郵箱家長來信內(nèi)容改編。如果您在育兒過程中遇到任何困惑、難題,請將您的問題發(fā)送到欄目郵箱youjiao365ywbd@163.com,或加《幼教365》家長群,群QQ號為337051083。這里有專業(yè)的幼兒教育研究人員,為您答疑解惑,幫您解決育兒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