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哲
目前,上海正在實施體育“三化”改革,即小學體育興趣化、初中體育多樣化、高中體育專項化。在初中體育多樣化背景下,教學內容安排的多樣化、教學形式與方法呈現(xiàn)的多樣性也必將促使體育教師在課堂上做出相應改變。體育課是由教師講解、動作示范和學生練習等基本要素構成,而教師講解與動作示范在課堂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它會直接影響學生練習的密度與技能掌握程度。筆者結合七年級《跨越式跳高》一課來重新審視講解與示范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更好地運用講解與示范來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為體育課堂注入新的生命與活力。
一、講解需多樣,激發(fā)學生學習動力
講解法是語言法的一種,是體育教學中最主要、最普遍的一種形式。它是指教師用語言向學生講明教材中某個動作作用、要領、結構并組織、指導學生進行身體練習。在日常的教學中一般強調要明確講解的目的性、講解內容準確性、講解的時機與效果等。除此之外,執(zhí)教教師還應當適時啟發(fā)學生、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
1.啟發(fā)式講解。針對初一學生好問好學、能獨立思考等特點,筆者有針對性地進行了提問。片段1:在課前,提問:“跨越式跳高與我們生活中的哪些動作相像?如果前面有一障礙物,你將怎樣過去?”學生回答:“繞過去、跳過去、跨過去等”??此破胀ǖ膯栴},卻調動了學生的知識儲備,喚醒了學生以往的動作記憶,激發(fā)了學生學習興趣,為主教材的學練奠定了基礎。片段2:在學生進行自主跳躍能達到一定高度時,提問:“如何讓自己跳得更高?”學生回答到:“腿要有力氣、彈跳力好;蹬地有力、充分;腿積極上擺”等。幫助學生們在練習時牢牢地記住了本堂課的教學重點:起跳腿有力、充分;擺動腿積極上擺,這比執(zhí)教教師直接說出重難點的教學效果更好。片段3:在“跳高達人“展示完后,提問:“你們知道跳高的世界紀錄是多少?”雖然學生們都沒有回答正確,但還是進行了嘗試性的猜想。在筆者公布答案時,學生們都驚嘆不已。該方法不僅普及了奧運知識,也激發(fā)學生要勇于向更高的目標前進。
2.概括式講解。針對初一年級學生領悟力高的特點,筆者利用多媒體技術結合簡明扼要的語言進行講解。片段4:在介紹跨越式跳高動作要領時,筆者用了4個字“跑(斜向助跑)、蹬(有力蹬地)、擺(兩腿依次擺)、落(落地要緩沖)”配合多媒體的播放進行講解,既形象又生動,讓95%的學生記住了跨越式跳高動作要領,有利于后續(xù)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
3.肢體語言暗示。片段5:有一名學生助跑節(jié)奏較差,筆者利用拍手、哨聲等肢體語言來幫助他提高助跑的效果。在進行重復練習之后,助跑節(jié)奏明顯加強。片段6:在自主選擇高度跳躍時,有一名女生害怕被絆倒,不敢嘗試練習。筆者一邊鼓勵她要勇于嘗試,一邊讓運動能力較好的學生給她示范,讓她能感覺到“別人能跳過去,我也能跳過去”;此外,在她練習的時候,筆者站在一旁進行保護幫助。經(jīng)過幾次嘗試后,她終于挑戰(zhàn)成功。其實,對于一些性格較為內向、自尊心強的學生,肢體語言的運用更容易讓學生接受和學生記住正確動作。
二、示范需直觀,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示范法是體育教學中最常用的一種形式,是指教師以具體動作為范例,使學生了解該動作的要領、結構與方法。在日常教學中,一線教師一般強調示范位置、方向清晰、目的明確、動作正確等。此外,一線教師還應當多運用信息技術演示與學生展示幫助學生改進動作,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1.信息技術運用?,F(xiàn)代科技的發(fā)展,催生了很多新技術的運用,如平板電腦、APP等。它對體育教學帶來了積極而又深遠的影響,需要教師積極地去面對和應用。片段1:在對跨越式跳高整體動作進行示范時,筆者運用多媒體慢放、個別動作回放等功能,并搭配語音、文字,從不同角度展示了跨越式跳高完整動作。此方法比教師現(xiàn)場示范更全面、更直觀,能讓學生看清在短時間內完成的動作,利于學生建立正確的技術概念。片段2:在分小組完整動作練習時,組員輪流利用平板電腦把同伴的動作錄制下來,然后再一起討論各自動作的優(yōu)缺點,較好地解決了學生看不到自己的動作是否規(guī)范的問題,有利于學生動作的改進和同伴間的交流。片段3:教師把學生優(yōu)美的動作與需改進的動作視頻進行篩選,通過大屏幕讓學生集體進行觀看并講解,提出錯誤的地方及需要改進的方向。信息技術的運用,可以說給體育課帶來了新的生命與活力。電子產(chǎn)品運用到課堂上,學生對體育課的新穎變化越來越感興趣。同時,信息技術能幫助教師較好地解決棘手問題,如,講解與示范不能同時進行、不能放慢做動作等。
2.學生展示:片段4:在最后的集中展示環(huán)節(jié),筆者充分發(fā)揮學生愛表現(xiàn)的特點,設置了達人展示活動。有最高達人(高度)、最美達人(動作美)、最快達人(進步快)、最強達人(有潛力)等展示,讓學生樂于展示、積極展示自己,也激發(fā)其他學生迎頭趕上。課堂中,一線教師要利用好各種示范方式與時機,讓學生以直觀感知為主,建立正確的技術概念,了解動作環(huán)節(jié)與結構。同時,通過各種示范(學生展示、信息技術演示等)來展現(xiàn)學生的風采,更好地激發(fā)學生學習的動力。
三、二者需融合,指向教材的重難點
講解法建立正確動作的概念,示范法將概念化的東西變成具體的動作表象,是講解的具體化。在日常的體育課堂中,講解與示范像一對孿生兄弟,形影不離,互為襯托。二者在教學中是互相依存、互相補充,缺一不可,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根據(jù)具體的內容,可以先講解后示范、也可先示范后講解、還可邊示范邊講解。一言概之,就是讓學生建立所學動作的表象,知曉技術要點、動作的重難點等。如,在學習跨越式跳高時,對于完整動作學習,筆者采用了先觀賞完整動作后,再結合多媒體講解動作要領的方式;對于具體動作(兩腿依次過桿)學習,筆者采用了邊講解邊示范的方式進行;對于學生的錯誤動作(起跳腿有力蹬地與擺動腿積極上擺動作),筆者采用先講解后示范的方式進行;對于新授課,筆者一般先示范后講解,讓學生先建立動作表象;對于復習課,筆者基本先講解后示范(配合多媒體使用),讓學生明確改進方向。
總之,不管采用哪種方式,都需要讓學生建立正確的動作表象、技術概念,知曉動作的重難點,明確合適的練習方法,并根據(jù)所教動作的結構特點正確、合理地運用講解與示范。有時示范居于主要地位,而講解則成為示范的補充;有時講解居于教學的主要地位,而示范則成為講解的補充。不管如何搭配,教師要始終貫徹“精講多練”原則,減少課堂停頓、集合次數(shù),增加練習次數(shù),提高講解示范的有效性與實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