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害者心理是一種看待生活的慣常態(tài)度——對于生活中的萬事,他們都自然而然地傾向于覺得自己吃虧或是被占了便宜。這種心理助長人在逆境中的無能為力感,讓人認為“凡事都不賴我”。
受害者心理模式
受害者心理是一種看待生活的慣常態(tài)度——對于生活中的萬事,他們都自然而然地傾向于覺得自己吃虧或是被占了便宜,例如“我沒有錯”“全世界都和我對著干”“沒有什么可以幫我”。這種心理助長人在逆境中的無能為力感,讓人認為“凡事都不賴我”。因為人類的狀態(tài)和言行,都與他們的世界觀保持一致,有這種心態(tài)的人就會表現(xiàn)為受害者。
每逢上課遇到學員遲到,毫無意外,90%以上學員的答案都是:堵車。這個理由和學員所處的城市無關(guān),和學員的職級無關(guān)。并且,學員在講“堵車”原因的時候都特別振振有詞,聲音鏗鏘有力,仿佛暗示,這是“遲到”的硬道理。
有意思的是,那些自稱“因為堵車所以遲到”的學員第二天準保還會遲到,因為他們在事件中扮演的角色是“受害者”。
大凡受害者,特點都很鮮明。受害者往往會因別人的語言或行動而受到傷害,在事件中扮演的是無辜者的角色。一碰到不順利的事,受害者就會抱怨,甚至在某種程度上把抱怨當成了改變現(xiàn)實的一種手段,卻沒有行動上的真正改變,因為在他們眼里,都是別人的責任。
還記得上海曾經(jīng)發(fā)生毒校服事件,有記者采訪一個小學生如何看待毒校服事件。這位小學生回答:“作為祖國的花朵,我認為我學習成績一直上不去就是因為穿了這毒校服的原因?!?/p>
聞者無不放聲大笑。
這里再舉一個《紅樓夢》的例子。
嫁給賈府富二代,成為姨娘,是《紅樓夢》里眾多丫頭的夢想。但是,能實現(xiàn)這個夢想的屈指可數(shù),趙姨娘就是其中之一。
然而,趙姨娘“成功”后,并沒有享受到夢寐以求的待遇,獲得應有的尊重,她的實際地位還比不上襲人、鴛鴦這些大丫頭,賈母不喜歡她,奶奶們不親近她,包括親生女兒探春在內(nèi)的姑娘們看不起她,就連丫鬟婆子也鄙視她。甚至,比三等丫頭還“低賤”的優(yōu)伶也敢合伙把她暴揍一頓。
而這一切,源于她始終像受害者一樣生活。
趙姨娘骨子里是自卑的,這種自卑,造就了她的受害者心理。
因為總像受害者一樣生活,所以,趙姨娘根本不懂得反思反省,總覺得都是別人在欺負自己,是別人錯了,自己很無辜,然后理直氣壯地要求別人改變,這樣,對別人的理解、體諒和寬容變得稀缺,結(jié)果變成了不折不扣的施害者,而傷害對象也包括自己。
現(xiàn)實生活中,像趙姨娘一樣的人心里,自己永遠都是受害者,生活在別人的“歧視”里,別人的“傷害”里,生活對他們來說到處都是傷害、痛苦和無奈。
人們?yōu)槭裁磿惺芎φ咝睦?/p>
沒人會有意識地選擇當受害者。人們大多無意識地陷入其中,因為受害者這種心理,會給生活帶來很多便利。無論是待在舒適圈,麻痹自我,還是逃避責任,這種心理都能變成應對策略。
人們以受害者自居時所獲得的關(guān)注、同情和時間,給了他們一種被認可的確定感,即他們本身做得很好,之所以沒有成功,都是環(huán)境因素的問題。比如有的學生考試成績不好,他并沒有反思自己哪里需要努力,而是抱怨:“又考這么差,能怪我嗎?誰叫我是差班的學生。學??隙ò才帕俗畈畹睦蠋焷斫涛覀?。班里很多人都不想學,總是鬧哄哄的,上課時同桌還老講話。想回到家里好好學吧,父母又天天吵架??墒俏夷苡惺裁崔k法!”
受害者心理的養(yǎng)成,也源于一些未被回應的合理關(guān)注,由此,后天獲得的無助隨之產(chǎn)生。也許這個人在一段時間內(nèi)有重復訴求,但是都被忽視。此時,抱怨是合理的,但是當此人意識到一切無濟于事時,便不再會努力做出改變了。
如何走出“受害者”誤區(qū)
從來沒有哪一種標準,能適用于所有的情況。即便如此,針對被受害者心理所困擾的人群,也許如下方法,可以有效地幫助他們。
首先是審視自我,勇于擔當。與受害者相反的角色是擔當者。擔當者在事件發(fā)生的時候一定是先看自己能夠改變什么,因為他們認為能夠改變自己的人就是自己。擔當者會從檢驗自己的內(nèi)心與行為開始評判事件,因為他一直是通過改變自己來改變周圍的世界、周圍的人。擔當者一直在完善自己,包括對自己的觀點、動機,對環(huán)境的反應、心態(tài),等等。他知道無論環(huán)境如何,他都有選擇的余地,以正面的、陽光的態(tài)度來面對。
其次是去適應環(huán)境,而不是總想著去改變它?!恫槐г沟氖澜纭芬粫f過,當一個人傷害你的時候,你不要想著怎樣去報復他,實際上他在傷害你之前已經(jīng)受到了很多很多的傷害。只有一個內(nèi)心不太健全的人,一個心靈遭受著各種煎熬的人,才會無端地去傷害別人。這個時候如果你的氣量足夠大的話,你看到他時就會生起一種憐憫和慈悲之心。
比爾·蓋茨有個忠告,世界充滿不公平,你不要想著去改造它,而是要去適應它。他還說,世界不會在意你的自尊,人們看到的只是你的成就,在你沒有取得成就之前,切勿過分強調(diào)自己的尊嚴,因為尊嚴來自于實力。
其實,人行世上,或多或少總會遭遇一些挫折、不公甚至是傷害,這是生活的規(guī)律,重要的是,別總以受害者自居,因為沉溺在悲傷和仇恨里,快樂的陽光也就無法照進你的生活。
(《客戶世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