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靜
抗戰(zhàn)時期成都難民主要是指當時全國各地因戰(zhàn)亂、災荒而逃到成都和成都當地受日軍飛機轟炸而形成無職無業(yè)、無家可歸、無生活來源的群體和個人。它產生于1937年全面抗戰(zhàn)爆發(fā),止于1947年行政院善后救濟總署成都辦事處難民登記調查委員會難民輸送站結束業(yè)務。
抗戰(zhàn)時期成都究竟有多少難民?目前要真正弄清這一問題是非常困難的。因為成都難民經常處于流動當中,難有確數,加上抗戰(zhàn)時期,國民政府忙于軍務外交,無暇對難民進行準確統(tǒng)計,更致難民人數難有確切記載。據本人在成都市檔案館查閱相關檔案文獻資料,沒有發(fā)現抗戰(zhàn)時期各個階段成都難民人數的精確統(tǒng)計。即使有各救濟機關登記的數字,也比較分散,很難看到成都難民人數的全貌。因為當時許多難民是陸續(xù)進入四川成都的,有些沒有經過各種救濟機關的具體登記。我們只能從一些零星的記錄中來窺見當時成都難民人數的概況。為了能清楚的反映出抗戰(zhàn)時期成都難民人數的概況,本人將查閱的有關統(tǒng)計資料及人數統(tǒng)計如下,分別為統(tǒng)計成都難民的時間、人數、統(tǒng)計機關名稱和統(tǒng)計資料名稱。
1.1937年10月,80人,成都市振濟會,《省振濟會救濟戰(zhàn)區(qū)難民概況》:《新新新聞》1939年11月18日第七版。
2.1939年8月,83人,成都市立救濟院難民收容所,《成都市立救濟院難民收容所1939年8月份難民給養(yǎng)數目表》。
3.1940年1月,86人,成都市立救濟院難民收容所,《成都市立救濟院難民收容所1940年1月份難民給養(yǎng)數目表》。
4.1940年2月,97人,成都市立救濟院難民收容所,《成都市立救濟院難民收容所1940年2月份難民給養(yǎng)數目表》。
5.1940年3月,95人,成都市立救濟院難民收容所,《成都市立救濟院難民收容所1940年3月份難民給養(yǎng)數目表》。
6.1940年4月,110人,成都市立救濟院難民收容所,《成都市立救濟院難民收容所1940年4月份難民給養(yǎng)數目表》。
7.1940年5月,119人,成都市立救濟院難民收容所,《成都市立救濟院難民收容所1940年5月份難民給養(yǎng)數目表》。
8.1940年6月,130人,成都市立救濟院難民收容所,《成都市立救濟院難民收容所1940年6月份難民給養(yǎng)數目表》。
9.1940年6月,130人,成都市振濟會,《成都市振濟會造呈1940年6月份經費預算書》。
10.1940年7月,163人,成都市義民收容所,《成都市義民收容所難民救濟報告表》。
11.1940年9月,97人,成都市立救濟院難民收容所,《成都市立救濟院難民收容所1940年9月份難民登記冊報》。
12.1941年3月,540人,成都市義民收容所,《成都市義民收容所造呈奉令補發(fā)增加義民給養(yǎng)費自三十年一月份起至三月份止應補發(fā)給養(yǎng)數目表》。
13.1941年底,274070人,成都市振濟會《社會工作通訊月刊》(重慶)。
14.1943年1月,470人,成都市難民收容所《各地方社會救濟機關團體查報表式》。
15.1943年10月,518人,成都市難民收容所《各地方社會救濟機關團體查報表式》。
16.1944年3月,528人,成都市振濟會,《四川省成都市現有收容難民總清查表》。
17.1945年2月,526人,成都市難民收容所《成都市難民收容所造具現有收容難民花名年貫清冊》。
18.1945年12月,42196人,成都市振濟會《四川省流離人民調查報告表》。
通過上面的統(tǒng)計分析可以看出,1937年10月成都難民人數較少,在成都市振濟會登記的僅有80人,這是因為抗戰(zhàn)伊始,淪陷區(qū)面積較小,因戰(zhàn)爭而被迫離家出走的人還不多,并且許多人在逃難時選擇了離家鄉(xiāng)稍近的地方,希望戰(zhàn)爭結束后能夠盡快返回故土。深入西南腹地的難民還比較少,來到成都的難民并不多,來源地也有限。但隨著戰(zhàn)爭局勢的發(fā)展,許多人不得不一而再、再而三地逃亡,不斷深入后方,最后來到成都,致使流入成都的難民增加。據上述資料統(tǒng)計,成都市振濟會收容難民數明顯高于成都市立救濟院難民收容所收容難民數,成都市難民收容所在1941年3月收容人數最多,但也僅有540人,與成都市振濟會相差甚遠,在1941年底,該院收容人數已達274070人,由于資料有限,筆者對于如此龐大驟增難民人數的具體原因暫時無法分析。到1945年12月,成都市振濟會收容難民數回落到42196人,這主要是因為抗戰(zhàn)結束,大批難民紛紛返鄉(xiāng),滯留于成都的難民自然也就大大減少了。
上述數字當然不是當年成都難民的精確數字,因為有許多難民來到成都后沒有到救濟機關登記或申請登記。需要說明的是,以上數字有些是對當時成都難民人數的大致估計,有些是某個機構對前來登記的難民的統(tǒng)計或對某個區(qū)域的難民的調查結果,但仍然可以反映這一時期成都難民的變化趨勢。從上表所反映的數據來看,抗戰(zhàn)時期,成都難民的數量從抗戰(zhàn)初期的80人增至1941年底的274070人,達到頂峰,最后回落到1945年的42722人。這充分反映出日本侵華戰(zhàn)爭給中國人民帶來的巨大災難。
(作者單位:成都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