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曉敏
《3一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 》中提出“幼兒的思維特點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應注重引導幼兒通過直接感知、親身體驗和實際操作進行科學學習。”這個年齡段的幼兒“親近自然 ,喜歡探究,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 在探究中認識周圍事物和現(xiàn)象。”蔬菜幼兒每天都在吃,那蔬菜是怎么長成的呢,大家充滿了興趣,在此基礎(chǔ)上,本班以“發(fā)掘菜園里的秘密”開展了一系列的活動,圍繞《綱要》精神:幼兒是主動探索者、研究者、發(fā)現(xiàn)者,是知識經(jīng)驗的主動建構(gòu)者。讓幼兒在實踐中發(fā)現(xiàn)菜園里的秘密,學會有目的地、自主全面地、細致地觀察事物,培養(yǎng)良好的觀察能力。實踐心得如下:
幼兒園每天為孩子制定了非常營養(yǎng)的食譜,蔬菜是必不可少的,中午進餐前,老師先拍一張照片,通過電視機,請幼兒一起觀察,“哇,今天的菜可真香呀,你們看看它是什么蔬菜呀?它是什么樣子的?”兩個星期下來,會發(fā)現(xiàn)幼兒認識的“成品”蔬菜變多了,而看到蔬菜原來的樣子卻不認識了,于是可以進行了調(diào)整,每周五下午進行游戲活動:蔬菜寶寶找媽媽,將這一周幼兒在幼兒園吃的“成品”蔬菜圖片和蔬菜從菜場買回來時的圖片全部貼在黑板上,請幼兒為蔬菜寶寶找媽媽,通過觀察找到蔬菜烹飪之前的樣子,并說出原因,也是在引導幼兒細致的觀察,幼兒的語言很簡單“他們兩都是綠的。”“葉子好像是一樣的”……雖然簡單,但體現(xiàn)了幼兒在細致的觀察,每當匹配成功,幼兒非常欣喜,小貼畫的獎勵更加激發(fā)了幼兒觀察的興趣,通過這樣的活動孩子認識了更多的蔬菜,也初步學會了觀察。游戲是幼兒園活動的主要形式,這樣游戲的形式,孩子們的參與度極高。
2.1 收獲、觀察原有菜地成品,產(chǎn)生興趣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論:“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陶行知先生提倡“六大解放”,強調(diào)“從生活與教育關(guān)系上來說,是生活決定教育,從效力上來說,教育要通過生活才能發(fā)出力量而成為真正的教育”。
在進行種植前,菜園里有一些原來中大班種植的蔬菜,孩子們非常喜歡去菜園欣賞哥哥姐姐們的成果,看看、摸摸、玩玩,很開心。在征得哥哥姐姐的同意后,孩子們進行了菠菜采摘,第一次看到原來菠菜是一邊挖一邊拔,孩子們蹲下來看的很認真,隨后每個孩子都有一顆屬于自己的菠菜我們帶回了班,老師說:每顆菠菜身上藏著一些秘密,它跟別人不一樣,你們找找看。悠悠說:我的菠菜很大很大,像是菠菜爸爸。亮亮說:我的菠菜有黃色的葉子。果果說:我的菠菜前面很長很長......孩子們開始了細致的觀察,越說越多。
2.2 翻土、施肥、播種、澆水……體驗種植的快樂
著名教育家杜威強調(diào)“做中學”,重視兒童通過自身的活動獲得直接經(jīng)驗,并在活動中剛擴充和豐富兒童的經(jīng)驗。如果只是一味的觀察,孩子很快就會失去興趣,于是我們真真切切的讓孩子參與到蔬菜種植的每一項好活動中來,讓幼兒體驗、感受和蔬菜一起成長的同時,培養(yǎng)有意識地觀察。
施肥時,幼兒先隨手往菜地里撒豆渣,玩的很開心,撒了很多之后,我請幼兒仔細觀察,找沒有撒到豆渣的地方撒一撒,這樣每個地方都有肥料,才能長出好吃的蔬菜。聽了我的話,幼兒看的很仔細,小心翼翼的一邊看一邊撒。澆水時,樂樂踩進了泥土地去澆中間的小番茄,我問她為什么沒有澆邊上的?她說:因為邊上的泥土已經(jīng)很濕很濕了,它已經(jīng)喝的很飽了,而中間的卻很干。我為她豎起大拇指,其他孩子聽到了他的話,在后來的澆水活動中,大家總會先觀察觀察,給比較干的更需要水分的小苗澆水。
3.1 集體觀察和小組觀察相結(jié)合
集體觀察,發(fā)現(xiàn)變化,相互交流,可以激發(fā)孩子長期觀察的興趣,但也容易受到集體氛圍的干擾,不能自主靜心觀察,發(fā)現(xiàn)自己所觀察到的,同時集體觀察時教師不能個別指導,引導幼兒更加細致的觀察。所以每周我們會分組不同時段的去菜地觀察。
3.2 收獲勞動成果,觀察、品嘗成品
孩子們自己種植、陪伴生長的小番茄快成熟的時候,對番茄的關(guān)注就更多了,會主動要求去菜地看看:老師,吃過飯我們?nèi)ゲ说匕伞_€有人會告訴我:老師,我們班的番茄有紅了兩個,我早晨和奶奶去看過。大家都很期待番茄的成熟,后來我們請孩子們親自去采摘、清洗,然后觀察成熟的番茄,猜測味道。最后品嘗,我也嘗了一個番茄,酸的不得了,可是孩子們卻吃的非常開心,仿佛酸里透著無數(shù)的幸福和快樂。
家庭教育是幼兒成長過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家長在了解了我們通過菜園種植活動培養(yǎng)孩子的觀察能力,表示非常贊成,也積極配合,在家有意識地引導孩子觀察家中植物的生長。更有熱心家長——奇奇的媽媽,她主動要求走進教室,給孩子們帶來一節(jié)蔬菜面的制作品嘗活動。制作前,孩子們先品嘗了一些成品面條,“哇,真是太好吃了。”孩子們都好喜歡這些“彩虹面”,隨后開始操作,紫包菜、胡蘿卜等,用榨汁機榨成水、和面、染色,孩子們看的目瞪口呆,發(fā)現(xiàn)面條變了顏色,激動地拍手叫好:哇,好神奇呀!我請小朋友們觀察每一步是怎么做的,蔬菜發(fā)生了什么變化,回家后可以讓自己的爸爸媽媽做。這下觀察的更細致了,一邊看,嘴巴里還一邊念叨著,都舍不得把眼睛移到別處。
達爾文曾經(jīng)說過:“我既沒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沒有過人的機智,只是在覺察那些稍縱即逝的事物并對其進行精細觀察的能力上,我可能在眾人之上。”科學研究離不開觀察,學生的學習同樣離不開觀察。觀察使人變得聰明,使人開闊視野,較好的觀察能力將會為孩子們今后的學習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礎(chǔ)。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京市大廠實驗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