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索科是一名丹麥米其林餐廳的洗碗工,餐廳老板在觀察過他的工作方式后,便立刻邀請他成為餐廳的股東,并愿意先墊上入股資金。其他的員工十分不理解,索科的工作和他們相差無幾,只不過他有些小聰明罷了。但餐廳的老板看中的正是他的“小聰明”。
這家名叫諾瑪?shù)牟蛷d洗碗要經(jīng)歷三個步驟:先是在含洗潔精的水池里進(jìn)行清潔,然后再在清水池中一涮一沖,最后放入消毒柜消毒。但索科剛?cè)温毜臅r候發(fā)現(xiàn),碗上的水還沒干就被直接放進(jìn)消毒柜了,這樣容易導(dǎo)致消毒柜的電管潮濕短路。于是索科添加了一個新步驟:在清水沖涮后,他先把碗倒放在架子上,等碗上的水晾干得差不多了,這才放入消毒柜,避免了擔(dān)心的狀況發(fā)生。
過了一段時間以后,索科又有了新發(fā)現(xiàn),如果按照原先的頭兩步驟,洗潔精沒辦法充分去掉油跡,他又添加了一個新步驟。索科先不著急一涮一沖,而是放掉了洗潔精水池里的水,重新倒入清水,再把碗放入清水里洗掉洗潔精,最后再放到另一個清水池里一沖一涮,這樣殘留在碗上的油跡就徹底被去掉了。
索科當(dāng)洗碗工的日子里總是想出許多辦法來把碗洗干凈。老板看到他的做法后,好奇地問:“其實原先的做法已經(jīng)足夠了,為什么還要在這么小的事上下功夫呢?”索科說:“先生,我認(rèn)為足夠并不代表最好,不管做什么,最小的事也要有最好的辦法,這樣才能使我滿意?!?/p>
洗碗是一件小事,小到許多人不愿意再去思考它,而索科卻肯為這件小事尋找最好的辦法,這是他能從洗碗工一躍成為二星級米其林餐廳股東的重要原因。
(《讀書文摘·經(jīng)典》2017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