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致霞
[摘要] 目的 探討精神分裂癥患者伴發(fā)糖尿病的相關危險因素。 方法 采取該院自制調查表對該院于2016年3月—2017年8月所收治的236例精神分裂癥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調查分析。 結果 236例精神分裂癥患者當中有14例伴發(fā)糖尿病,糖尿病伴發(fā)率為5.93%;經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精神分裂癥患者伴發(fā)糖尿病的危險因素主要為糖尿病家族史、肥胖、病程較長、日常血糖偏高、利用氯氮平進行治療。 結論 致精神分裂癥患者伴發(fā)糖尿病的危險因素有很多,針對有糖尿病家族史、肥胖、病程長、血糖高及行氯氮平治療等患者,應進行預測性評估,并及早給予干預。
[關鍵詞] 精神分裂癥;糖尿??;危險因素
[中圖分類號] R587.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7)11(a)-0003-02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risk factors of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and diabetes. Methods 236 cases of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admitted and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16 to August 2017 were selected and the clinical data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Results Of 236 cases, there were 14 cases with diabetes, and the morbidity was 5.93%, and th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major risk factors of schizophrenia and diabetes were the diabetes family history, obesity, long disease course, high daily blood glucose, and clozapine treatment. Conclusion There are many risk factors of patients with schizophrenia and diabetes, and we should conduct the predictive evaluation and conduct the early intervention in patients with diabetes family history, obesity, long disease course, high blood glucose and clozapine.
[Key words] Schizophrenia; Diabetes; Risk factors
精神分裂癥是一種臨床常見的精神疾病,糖尿病也是一種臨床常見的代謝系統(tǒng)疾病。據大量醫(yī)學研究表明,相比于普通人群,精神分裂癥患者伴發(fā)糖尿病的概率明顯更高。受精神疾病的影響,精神分裂癥患者往往很難察覺自身糖尿病癥狀,嚴重影響患者身心健康。為探討精神分裂癥患者伴發(fā)糖尿病的相關危險因素,該案選取了該院2016年3月—2017年8月所收治的236例精神分裂癥患者為對象進行研究,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該院所收治的236例精神分裂癥患者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與《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3版(CCMD-3)中精神分裂癥的相關診斷標準相符,且其所使用抗精神病類藥物相對固定。排除存在糖尿病史、所使用抗精神病類藥物會對血糖水平產生影響等患者。其中男142例,女94例;年齡22~78歲,平均(46.1±7.8)歲;精神分裂癥病程3~24年,平均(18.6±4.2)年。
1.2 方法
采取該院自制調查表對所有患者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調查分析,包括一般人口學資料、精神疾病及糖尿病家族史、吸煙史、病程、所使用抗精神藥物種類、研究期間歷次檢查空腹血糖及血脂的平均水平及研究截止時的體質量指數(BMI)。所有調查表均由研究人員依患者臨床資料進行如實填寫或評估,若有缺損可作為空項不計入統(tǒng)計分析當中。對比伴發(fā)糖尿病和未伴發(fā)糖尿病患者間的部分資料,并進行Logistic回歸分析。
1.3 糖尿病診斷標準
觀察患者臨床癥狀,并結合患者所檢測空腹血糖水平進行診斷,患者空腹血糖不低于7.0 mmol/L,或是連續(xù)兩次1周內空腹血糖水平不低于7.0 mmol/L,且排除因服用三環(huán)類抗抑郁藥物或軀體藥物所引起的血糖升高情況。
1.4 統(tǒng)計方法
利用 SPSS 17.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分析,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計量資料,以例數百分比[n(%)]表示計數資料,并利用t檢驗和χ2檢驗,同時采取二分類Logistic回歸分析法對影響患者伴發(fā)糖尿病的相關危險因素進行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患者一般資料分析
236例精神分裂癥患者當中有14例伴發(fā)糖尿病,糖尿病的伴發(fā)率為5.93%。伴發(fā)與未伴發(fā)糖尿病患者之間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其余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精神分裂癥患者伴發(fā)糖尿病相關危險因素的Logistic回歸分析
以是否伴發(fā)糖尿病作為因變量,以表1中P<0.05的影響因素作為自變量進行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有糖尿病家族史、肥胖、病程較長、日常血糖偏高、利用氯氮平進行治療是精神分裂癥患者伴發(fā)糖尿病的危險因素。見表2。
3 討論
糖尿病現已成為一個全球關注的衛(wèi)生問題,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現糖尿病的患病率正逐年上升。據相關研究表明[1],發(fā)達國家普遍人群的糖尿病患病率達10%,我國也近3.2%。而精神分裂癥患者伴發(fā)糖尿病的概率更高,分析其原因:一方面,患者行為及生活方式有所改變,同時因患者精神原因,其對自身身體健康狀況的關注度明顯下降;另一方面,精神分裂癥與糖尿病存在某些共同生物學基礎;此外,部分抗精神病類藥物可能影響患者機體的糖代謝。
該案研究結果顯示,精神分裂癥患者伴發(fā)糖尿病的危險因素為有糖尿病家族史、肥胖、病程較長、日常血糖偏高、利用氯氮平進行治療。分析其原因:患者病程越長,表明其年齡越大,機體糖代謝功能衰退的可能性及程度更加嚴重,所使用抗精神病類藥物品種更多,用藥時間也更長,同時年齡偏大患者多見不良飲食習慣、懶動,致患者更易伴發(fā)糖尿??;患者日常血糖偏高,說明患者已存在不同程度的糖代謝異常情況,且存在伴發(fā)糖尿病的隱患;肥胖及體質量加大已是世界公認的引起糖尿病的高危因素,但精神分裂癥患者在進行治療的過程當中不可避免地會出現肥胖、體質量增大這種不良反應,加大患者伴發(fā)糖尿病的概率[2]。此外,該案研究結果還顯示,利用氯氮平進行治療的患者的糖尿病伴發(fā)率明顯高于利用非氯氮平進行治療的患者(64.29% vs 35.71%),這可能與藥物中H1受體的親和力有關,H1受體拮抗會導致患者體質量加大,同時還會引起過度鎮(zhèn)靜,致患者少于活動,從而加大糖尿病的風險性。
綜上所述,精神分裂癥患者伴發(fā)糖尿病的危險因素主要為有糖尿病家族史、病程較長、肥胖、日常血糖偏高、接受氯氮平治療等,臨床應針對患者實際情況采取有效干預措施,定期測量患者血糖、血脂、體質量等,以及時對患者病情進行預測性評估;注意選擇對血糖影響較小的抗精神病藥物,若患者存在明顯的伴發(fā)糖尿病的危險因素,應立即停止利用氯氮平進行治療;做好健康宣教工作,囑患者保持良好的飲食習慣,加強鍛煉,以促進身心健康的恢復。
[參考文獻]
[1] 孫穎,阮榮生.精神分裂癥住院患者并發(fā)糖尿病的危險因素研究[J].中國衛(wèi)生產業(yè),2012(12):9-10.
[2] 公寶霞.精神分裂癥與躁狂癥伴發(fā)糖尿病的臨床護理研究[J].糖尿病新世界,2017,20(2):133-134.
(收稿日期:2017-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