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瑞娟
[摘要] 目的 分析糖尿病患者圍手術期硬膜外麻醉、全身麻醉方式應用下患者血糖指標變化情況。 方法 2016年2月—2017年2月取醫(yī)院收治的圍手術期糖尿病患者84例,借助數(shù)字隨機分組模式,包括對照組42例、觀察組42例,分別給予全身麻醉、硬膜外麻醉方式,觀察比較兩組患者術前、術中與術后血糖指標情況,并比較胰島素使用量。 結果 術前兩組患者血糖指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手術結束,觀察組血糖指標低于對照組,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胰島素使用量觀察,兩組患者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術后3 h血糖指標觀察,兩組患者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術后23 h血糖指標比較,觀察組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結論 圍手術期糖尿病患者麻醉方式選擇中,硬膜外麻醉方式下,胰島素使用量較少,且對血糖指標影響較小,應在臨床實踐中推廣應用。
[關鍵詞] 糖尿病患者;硬膜外麻醉;全身麻醉;血糖指標
[中圖分類號] R5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7)12(b)-0036-02
糖尿病患者行外科手術治療中,受多系統(tǒng)代謝功能異常影響,易導致高感染、高血糖情況發(fā)生,使手術風險增加。同時有研究資料中指出,糖尿病患者因蛋白質(zhì)過程被抑制,可能出現(xiàn)術后刀口無法快速愈合、新陳代謝受到影響等問題,均影響患者的快速康復[1]。針對該種情況,考慮在手術過程中盡可能降低患者血糖指標所受影響,如通過麻醉方式的合理選擇等。2016年2月—2017年2月該次研究將以圍手術期糖尿病患者為研究對象,分析硬膜外麻醉方式、全身麻醉方式應用下患者血糖指標變化情況,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取醫(yī)院收治的行外科手術糖尿病患者84例,采用數(shù)字隨機分組法包括對照組、觀察組各42例。對照組男26例,女16例,年齡45~68歲,平均(52.3±4.5)歲。觀察組男25例,女17例,年齡44~63歲,平均(51.0±3.6)歲 。入選標準:①所有患者均為2型糖尿病,空腹靜脈血糖為7.1 mmol/L以上,餐后2 h血糖為11.2 mmol/L以上;②患者均無手術禁忌證、麻醉禁忌證情況,可配合完成手術過程;③對于該次研究,所有患者表示知情配合。在年齡、性別資料上,兩組患者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所有患者術前均做常規(guī)檢查與準備工作,如空腹血糖指標控制、血壓指標控制,保持電解質(zhì)正常,禁食禁水。對照組患者術中給予全身麻醉方式,操作主要利用氣管插管做麻醉誘導,麻醉藥物選擇0.03 mg/kg咪達唑侖、3~4 μg/kg芬太尼、0.5 mg/kg阿曲庫銨、3.0 mg/kg丙泊酚,藥物注射通過靜脈泵實現(xiàn)。觀察組患者采用硬膜外麻醉方式,麻醉中指導患者體位選擇側臥位,穿刺點選擇棘突間隙,藥物給予0.5%布比卡因5 mL、2%利多卡因3 mL。
1.3 觀察指標
觀察手術前以及術畢時患者血糖情況。同時,對兩組患者術后3 h、術后23 h血糖指標觀察,并比較手術過程胰島素使用量。
1.4 統(tǒng)計方法
研究數(shù)據(jù)結果均錄入WPS xls表格中,引用SPSS 21.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x±s)表示,組間數(shù)據(jù)結果對比通過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手術前與手術過程血糖指標觀察
術前兩組患者血糖指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手術結束,觀察組血糖指標低于對照組,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胰島素用量與術后血糖指標觀察
胰島素使用量觀察,兩組患者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術后3 h血糖指標觀察,兩組患者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術后23 h血糖指標比較,觀察組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糖尿病患者接受外科手術治療中,面臨的手術風險較高,手術耐受力較差,相比非糖尿病患者,更易出現(xiàn)創(chuàng)傷感染情況,特別在麻醉用藥下,更可能出現(xiàn)機體有多種不良反應癥狀。從大多資料研究中均可發(fā)現(xiàn),糖尿病患者接受手術過程中,多表現(xiàn)為血糖指標持續(xù)升高,嚴重時將引起多重并發(fā)癥,如酮癥酸中毒、高滲非酮癥昏迷以及其他心腦血管疾病情況,不僅影響手術的順利開展,且患者生命安全受到危及[2]。而手術過程中對患者血糖指標影響較為明顯的一般體現(xiàn)在麻醉藥物應用方面,如硬膜外麻醉、全身麻醉等方式,均可能使患者術中血糖指標發(fā)生變化,因此如何選擇麻醉方式成為糖尿病患者手術中需考慮的主要問題[3]。
具體剖析不同麻醉方式對糖尿病患者血糖指標的作用機理,首先從全身麻醉方式看,該麻醉方法下強調(diào)使下丘腦對大腦皮層邊緣系統(tǒng)、大腦皮層投射系統(tǒng)被抑制,但卻難以有效阻斷術中對中樞傳導帶來的應激反應,這樣便會促進交感神經(jīng)興奮,引起血糖指標持續(xù)升高。而對于硬膜外麻醉方式下,本身指為間隙阻滯麻醉,于硬膜外腔內(nèi)注入局麻藥物,使脊神經(jīng)根阻滯,整個麻醉過程對患者交感神經(jīng)所帶來的應激反應較小,所以術中患者血糖指標所受影響小,不會產(chǎn)生明顯的血糖指標波動,患者術中血糖相對平穩(wěn)[4]。有研究資料中,對于麻醉藥物應用下患者血糖指標變化也做出一定分析,如部分麻醉藥物用藥后患者胰島功能可能被抑制,麻醉結束后,因紅細胞膜胰島素受體親和力降低,導致葡萄糖利用率降低,胰島素抵觸更加明顯,出現(xiàn)血糖增高情況,使圍手術期風險增加。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不同麻醉方式下或不同麻醉藥物應用對圍手術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指標有影響[5]。既往研究資料中,對糖尿病患者圍手術期血糖變化受不同麻醉方式影響做出一定分析,如陳振明在研究中[6],選擇56例患者為研究對象,給予硬膜外麻醉方式的28例納入對照組,另外采用全身麻醉方式的28例納入對照組,比較可見胰島素用量觀察組、對照組分別為(20.3±4.7)U、(27.1±7.8)U,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且術后23 h觀察組血糖指標相比對照組較低,反映出硬膜外麻醉方式下對血糖指標影響較小,這與該次研究得出的結論基本一致。
該次研究結果提示,在術前兩組患者血糖值無明顯差異,而手術結束,采用全身麻醉的對照組患者血糖指標變化極為明顯,且在術后23 h該組血糖指標顯著高于觀察組,這些均能說明糖尿病患者圍手術期,麻醉方式選擇硬膜外麻醉方式,可降低對血糖指標的影響,保證手術治療效果。值得注意的是,即使采用硬膜外麻醉方式,也要求術前做好相關準備工作,如術前服用控制血糖、血壓藥物,保證患者血壓、血糖指標均能符合手術要求,同時應做好其他電解質(zhì)糾正工作,患者需在醫(yī)護人員指導下規(guī)定時間內(nèi)禁食禁水,這樣才能最大程度降低術中血糖指標變化過于明顯的問題。
圍手術期糖尿病患者麻醉方式選擇中,硬膜外麻醉方式下,胰島素使用量較少,且對血糖指標影響較小,應在臨床實踐中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孫琳,孫小玲.不同麻醉方法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圍手術期的護理探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7,20(2):118-119.
[2] 林茂.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對糖尿病患者圍手術期血糖的影響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6,19(23):88-89.
[3] 安志強,李秀玉.兩種麻醉方式對腹腔鏡下子宮全切術患者圍手術期應激反應的影響[J].醫(yī)學理論與實踐,2015,28(20):2813-2814.
[4] 辜慧.硬膜外麻醉和全身麻醉對2型糖尿病患者圍手術期血糖的影響[J].糖尿病新世界,2015(17):18-20.
[5] 辛燕,樸雪.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對糖尿病患者圍手術期血糖的影響[J].糖尿病新世界,2015(15):52-53.
[6] 陳振明.全身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對糖尿病患者圍手術期血糖的影響[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5,10(14):110-111.
(收稿日期:2017-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