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段昆云的彈唱歲月

      2018-05-16 01:44:24高文
      大理文化 2018年3期
      關(guān)鍵詞:劍川縣劍川三弦

      高文

      古城飛歌

      在我的住處往西,走在滄桑的東門街上,兩邊各色或傳統(tǒng)或時尚的店鋪,擺滿了各種商品,白族布扎、繡品乃至現(xiàn)代時髦衣物,還有那些散發(fā)著誘人香味的米線店、餃子鋪和來往的人流,延續(xù)著劍川古城商業(yè)曾經(jīng)的繁華。房屋下,一盆盆綻放的茶花在冬日的陽光里顯得十分嬌艷俏麗,也給這古樸的街道增添了幾分色彩。出東門街,在劍陽樓廣場向西約200米,兩院灰瓦白墻的白族民居出現(xiàn)在眼前,其中一院“周鐘岳故居”的匾牌下赫然掛著“劍川縣文化館”的牌子。

      走進灑滿陽光的小院,段昆云正在大門旁簡陋的門衛(wèi)室里整理白曲手稿。當我說明了來意以后,段昆云謙虛地笑著說:“自己也沒做過什么,只是愛好彈三弦、唱白曲罷了?!?/p>

      我開門見山,直奔主題:“段老師,您現(xiàn)在整理的又是什么好曲,給我唱兩句,讓我先聽為快吧?!蔽液投卫ピ剖抢相l(xiāng),四年前我就已經(jīng)采訪過他了,所以我倆一見面也就沒什么客套寒暄的話了。

      “這是流傳在我們劍川彌沙、馬登、羊岑、沙溪等地的背鹽調(diào),你可能還沒有聽過,我給你唱幾句,你聽聽怎么樣?!闭f完,段昆云便清唱了起來。下面就是這首小調(diào)的白曲漢字記音:

      東夫尼肯眉尼白(東方破曉天亮了),

      擁梯巫邊爾照爾(小妹是否去背鹽)?

      擁梯巫邊爾雖自(小妹要是去背鹽),

      三等因只坪(相約米子坪)。

      楣彥爾巫迷受邊(明天去背彌井鹽),

      秧爾合慶換熾該(背到鶴慶換肉油)。

      初為秧好再彥鍋(只因家境窮困苦),

      受苦尖呢爾(辛苦也得去)。

      擁梯之來擁梯之(小妹子呀小妹子),

      八里橋努秧三等(八里橋上咱相會)。

      做營等古馬坪關(guān)(馬坪關(guān)上做午飯),

      亥始吾務克(我燜羅鍋飯)。

      計勒爾直計勒壓(快快去來快快回),

      轉(zhuǎn)達受取達開只(相邀沙溪找客店)。

      悲營臘直相相關(guān)(晚飯過后走哩走),

      漢媽唱細克(一起聽戲去)。

      一時間,歌聲飛揚,深情的歌聲中,我被這一曲背鹽調(diào)里的故事深深地感動了。唱畢,段昆云給我講起這曲小調(diào)里的故事:“阿哥和阿妹家境貧苦,兩人相約第二天在米子坪相會去背彌沙鹽,把鹽背回后換點油維持生活。第二天,小妹如約而至。他倆在八里橋上相遇了,然后一起去彌沙井背鹽。背鹽之路路途遙遠,中間要在馬坪關(guān)做午飯吃。路上阿哥體貼人微,到了馬坪關(guān)后,阿哥忙著生火燜羅鍋飯。吃完午飯,他倆接著趕路,太陽落山了才趕到沙溪住下。放下背上負重了一天的鹽,難得清閑一會,于是晚飯后,倆人相約到寺登街古戲臺看戲?!?/p>

      在段昆元的娓娓述說中,一股敬意在我的內(nèi)心油然而生,我不禁想到,背鹽之路雖然一路艱辛、困難重重,但卻始終充滿一路相隨的溫馨與勇氣;這負重的鹽巴雖然承載著生活的苦難,但卻始終滿溢幸福的微甜,或許這就是人生,亦或是白曲的魅力。

      我深知白曲是劍川周邊白族地區(qū)流傳較廣、歷史悠久的音樂品種,但對它在表現(xiàn)形式、內(nèi)容等方面的特點卻知之甚少,我趁機向段昆云提出了我的疑惑?;蛟S我的問題過于突然,段昆云稍微愣了一下,然后便笑著對我說:“小高,唱曲的話你讓咱唱上三天三夜都沒問題,可是肚子里的東西,要讓咱講出來的話就有困難了?!倍卫ピ频脑捵屛颐靼姿鼘W⒂诎浊膶嶋H演唱,而非理論研究,但我還是趕緊補充道:“沒關(guān)系,段老師,您就把這三十多年來,您在搜集、整理、創(chuàng)作白曲時的一些想法說說就可以了。

      走出門衛(wèi)室,段昆云和我在文化館角落的一條長凳上坐了下來。就這樣,在劍川溫暖和煦的冬日暖陽下,在劍川古城這個古老的四合院里,在這個曾經(jīng)熱鬧的名人故居里,段昆云給我講起了劍川白曲的前世今生:相傳很久很久以前,從天堂飄下的歌本落在了位于世界自然遺產(chǎn)“三江并流”的老君片區(qū)的“白曲之鄉(xiāng)”——劍川,于是劍川就被人們稱為“天樂飄落的地方”。劍川白曲以曲調(diào)美、質(zhì)量高、品種全、流傳廣而著稱于世,至今已有一干多年的歷史了。

      段昆云接著向我介紹了白曲的表演形式,我略作整理后代為轉(zhuǎn)述。他說,白曲的表演形式獨具一格,常由一人懷抱龍頭三弦白彈白唱,也可以一人伴奏,一人唱,或一人伴奏,男女對唱。曲調(diào)可分為短調(diào)和長歌兩大類,歌詞結(jié)構(gòu)為“七七七五”式,即第一、二、三句為七個字,第四句為五個字,俗稱“山花體”,四句為一段,若干段為一首。前面他所演唱的《背鹽調(diào)》就是屬于這樣的結(jié)構(gòu)。短調(diào)最常見的為八句一首,常在山間湖畔、田邊地頭及石寶山歌會等民族節(jié)日里即興對唱。長歌的基本詞格亦為“山花體”,最長的達3000多行,多數(shù)有故事情節(jié),但不復雜,一般用第一人稱的手法來敘述,能夠讓故事中的人物直接表達白己的言行,自由地敘述事件的來龍去脈。這些長歌主要用漢字作為表意和記音符號在民間流傳,除由藝人帶徒弟、口耳相授外,還常以古白文手抄本的形式在民間流傳,像《鴻雁帶書》《黃氏女對金剛經(jīng)》等就是經(jīng)過演唱者歷代相傳,再加上民間藝人的不斷修改和完善流傳至今的白曲經(jīng)典作品。

      段昆云停了停,打開手中的杯子,喝了一口水,接著向我介紹白曲對唱這種表演形式:“白曲對唱是一種即興比賽,說到底就是要賽出一個結(jié)果。在比賽中,你既要隨機應變,還要有一定的涵養(yǎng)。要在對歌中表達自己的能力,也要給對方留有余地,要讓對歌在一種愉悅、輕松的氛圍中結(jié)束。”

      段昆云的介紹出乎我的意料,不僅非常詳細專業(yè),還很生動親切。通過他的講解,我對白曲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和了解。

      苦難人生

      段昆云出生在離劍川縣城90多公里的彌沙,史志記載“彌沙”為唐南詔時“傍彌潛井”“沙追井”兩地名之合稱。劍川白唐代開展制鹽業(yè)以來,彌沙就設鹽井,稱傍彌潛井。元末,彌沙以鹵水煎鹽,那時就已經(jīng)設置了管理官吏。在將近600多年的時問里,彌沙鹽井都在生產(chǎn)食鹽,所產(chǎn)食鹽銷至鄧川、洱源、鶴慶、麗江等周邊地區(qū)。彌沙井是當時滇西四大鹽井(彌沙井、喬后井、諾鄧井、啦雞井)之一。由于彌沙井位于沙溪西南“V”字型峽谷中,谷底是水流湍急的彌沙河,兩岸山高坡陡,不利于食鹽的集散貿(mào)易,所以彌沙井生產(chǎn)出來的鹽要靠人背馬馱,穿越馬坪關(guān),翻越與沙溪寺登街之間的崇山峻嶺,來到沙溪寺登街集散。

      1957年,段昆云出生在彌沙井邊的大山里面,其祖父是村里有名的民間藝人,曾是滇戲班班長,父親也會吹拉彈唱。段昆云從小就受到鄉(xiāng)土文化的熏陶,小時候就愛好彈三弦、唱白曲。在綿延起伏的大山里,在挖地砍柴、放牛放羊等勞動時,段昆云經(jīng)常在大山里放聲歌唱,哪怕是在困難的歲月里他都一如既往地堅持著歌唱。

      1970年,段昆云13歲,由于家里窮,沒有勞動力,他只得去參加生產(chǎn)隊的集體勞動。那時還是評工記分,由于年紀小,他只能每天記半個勞動力的工分。有一次,一起出工的群眾看他實在挖不動了,有群眾就說:“你不是會唱白族調(diào)嗎?你就給我們唱幾首吧,唱得好了大家就幫你把勞動量完成?!贝笊街系狞S土地里,就在眾人七嘴八舌的議論中,13歲的段昆云沒有絲毫膽怯,邁著大步走上田壟,放開喉嚨大聲地唱了出來,充滿童稚的歌聲飛揚在藍天白云問,給當時缺乏文化生活的群眾帶來了驚喜和歡樂。一首白曲唱完,田里的群眾都說他雖然年紀很小,但白曲唱得很是動聽。段昆云還說:“那時參加生產(chǎn)隊里的集體勞動,隊里規(guī)定午飯是每人半斤蕎面。中午,大家就拌著開水就在田邊地頭吃了起來。半斤蕎面自己吃不完,剩下的就可以帶回家給幾個弟弟吃了。唱白曲不僅幫家里換回了工分,而且還解決了家里幾個兄弟餓肚子的問題。”

      聽了段昆云的成長經(jīng)歷和故事,我對眼前這個已經(jīng)60歲的漢子更加欽佩了,情不白禁地夸贊道:“段老師,您真行!”

      或許我的采訪勾起了段昆云對歲月的回憶,但他似乎并沒有沉醉在兒時唱白曲換工分這一段看似歡樂的往事中,他感嘆著對我說:“小高呀,那只是人生當中的一個小插曲呀,在困難的日子里,眼淚也沒少掉呀。

      說到這,段昆云起了起身,然后又穩(wěn)穩(wěn)當當?shù)刈讼聛?,繼續(xù)向我講起他的往事。18歲那年他應征入伍,要去山東當兵。由于要先走十幾公里的路到馬登,走的那天早上,母親早早地起床做了幾個玉米粑粑、煮了四個雞蛋,讓他早飯吃一部分,剩下的路上充饑。當他正準備吃的時候,四個弟弟就站在他身后,一個個眼巴巴地看著他和他手里的食物,睜大的眼睛里滿是渴望,他的眼淚瞬間就掉了下來,吃都沒吃就跑出了家。

      聽了段昆云這段坎坷的經(jīng)歷,我默默地在想,艱難困苦玉汝于成,也許這段經(jīng)歷正是激勵他奮發(fā),激勵他不斷努力學習、改善生活的動力吧。在這么困難的生活境況里,段昆云還能堅持對白曲的熱愛,不改初心,真是難能可貴。

      “段老師,那您在部隊里的這幾年,有沒有給戰(zhàn)友們唱過白曲呀?!笨吹贸觯业牟稍L勾起了段昆云對苦難生活的回憶,我想緩解一下他略為低落的情緒,于是就問了這個問題。段昆云遲疑了一下,似乎還沒有從剛才的思緒中走出,但在思考過我的問題后,他哈哈大笑起來,如釋重負地說:“唱呀,雖說咱們劍川白曲是通過民族語言表達人生況味、思想感情的,不懂白語的人可能聽不太懂,但它曲調(diào)質(zhì)樸、流暢,很容易就能帶動人的心緒。只要唱完一首白曲后,我把意思和大致情境解釋給戰(zhàn)友們聽,他們還是很喜歡的?!痹诓筷牭娜兆永铮昴赀^節(jié)或訓練之余,段昆云時常給戰(zhàn)友們彈三弦、表演節(jié)目,受到了戰(zhàn)友們的歡迎。

      1982年,段昆云復員返鄉(xiāng),由于幾個弟弟還未成年,段昆云獨白一個人挑起了家庭的重擔。段昆云回到家鄉(xiāng)后,生活還是非常艱苦困難,可是在勞動之余,他仍舊會撥弄一下三弦,唱兩句白曲,每當如此,他的內(nèi)心就多了一份從容和自信。困難并沒有磨滅段昆云內(nèi)心的堅持,反而更加堅定了他對彈三弦、唱白曲的喜愛。

      彈唱歲月

      石寶山位于劍川縣城西南,這里峰巒疊嶂,林木蔥蘢,既是被稱為“南天瑰寶”的劍川石窟所在地,又是一年一度的石寶山歌會的活動場所。每年農(nóng)歷七月二十七至二十九的三天,來自劍川、洱源、大理、麗江、蘭坪等周邊縣市的白族群眾從四面八方匯聚石寶山,一邊游覽山林一占剎,一邊亮開嗓子,自由自在地在石寶山上對歌唱白曲。

      段昆云說,石寶山是歌城,去石寶山可以向一些老藝人學習。1982年段昆云退伍回鄉(xiāng)后,每年都要上石寶山彈三弦、唱白曲。雖然那時條件很艱苦,但也沒有阻擋住他的愛好。

      “段老師,您這三十多年去石寶山對歌唱白曲,有沒有被人對得唱不下去的時候。”我直截了當?shù)靥岢隽藛栴}。聽了我這么一問,段昆云又一次笑了起來,爽朗的笑聲中,段昆云告訴我:“隨機應變、出口成曲是白曲藝人必須具備的基本功之一,沒有這個能力,是不敢去石寶山唱白曲的?!闭f完,段昆云的臉上洋溢起一種自信的微笑,給我講了一個早年去石寶山唱白曲時發(fā)生的故事。

      1983年,段昆云和高新華、段四海、楊增發(fā)三位白曲愛好者從彌沙翻山越嶺幾十里去參加石寶山歌會。那時的石寶山歌會條件簡陋,大家只帶了塑料布、手電筒等簡單的行頭就去石寶山了。那天,剛到石寶山,他就和人對唱了起來。對方也是高手,在山谷里、樹林下,兩個人邊走邊唱,由于太投入競忘了時間,天一下子黑了下來,才想起拿手電筒照明,可是手電筒卻不知什么時候丟失了。段昆云心里滿是無奈,周圍黑漆漆一片,連路也看不清,只得在懸崖下待了一晚上?;蛟S是昨晚的“曲”逢對手,段昆云深感曲意未盡,在第二天的對歌比賽中,他競一路過關(guān)斬將,獲得了二等獎,得到了一個小錄音機的獎勵。幾位曲友相見后,高興地一起從石寶山上下來,走到海云居,看見一位老奶奶在賣涼粉。段昆云詢價后,得知涼粉是一角五分錢一碗。由于在山上睡了一晚,衣服、褲腳都沾滿了泥土,而段昆云自己又沒有在意,老人一看他臟兮兮的,生怕他付不起錢,就說他吃的話就要先付錢。段昆云心里又氣又急,可是要不好張口罵這位老人家。于是他拿起三弦,唱了起來(漢字記音):

      雜支介彥奴起克(我們幾個在這里),

      因得酸醋彥辣子(吃著酸醋和辣椒)。

      安干眼在壓古特(我們都還沒坐下),

      悶價初講克(你就講起價錢來)。

      阿妙雙咒一角錢(不要說是一角錢),

      安務大團結(jié)利只(我們大團結(jié)的錢都有)。

      做開利代爭金付(做客也帶手巾),

      很因奴眠們(白吃的人也沒有)。

      聽了段昆云這一段唱和,再看到幾個人身上背著的龍頭三弦,老人瞬間明白了。老人說自己也很喜歡唱白曲,不如今天就趁機向他們幾個學習學習吧。于是在古老的海云居旁,一時間三弦錚錚,歌聲飄揚,幾個回合下來,老人被段昆云對得心服口服,高興地說:“唱得太好了,涼粉我免費請你們了?!?/p>

      1985年,當時的劍川縣民族文工團為了三月街演出,就邀請了一批民間藝人,段昆云也在其中,專門唱白曲。段昆云說:“在民族文工團一年多的日子里,可以彈彈唱唱,我是真的喜歡,可是那時T資低,家庭負擔重,我不得不回家務農(nóng)?!倍卫ピ频恼Z氣里滿是遺憾,稍微停頓了一下,然后又告訴我:“在文工團日子里,團里配備了一把龍頭三弦,因為太喜愛了,就把三弦背了回去。幾天以后,團里的領(lǐng)導追到了彌沙,要把三弦要回去??墒俏姨矚g那把三弦了,舍不得還,于是就向領(lǐng)導求情用錢來還。然而那時的我有什么錢呀,只得去趕馬馱木料,跑了幾個月才把三弦的錢還上?!倍卫ピ茖Π浊臒釔凵钌罡袆恿宋?,而這樣的熱愛也不止如此。

      段昆云告訴我,在彌沙的日子里,一聽說當時縣上張明德等白曲老藝人下鄉(xiāng)演出,他就什么都不管地去聽了。那時人多,人們圍成一圈,他擠都擠不進去,他就在邊上豎起耳朵聽,回去的路上也要邊走邊唱,揣摩意思。

      1987年,段昆云被劍川縣文化館借用,成了劍川縣文化館的一名外聘人員。如今他仍舊在文化館工作著。20世紀80年代,農(nóng)村條件艱苦,沒有什么娛樂活動,段昆云就把自己全部的精力投入到了白曲的搜集和整理上,創(chuàng)作了《歌唱共產(chǎn)黨》《白族三杯酒》等白曲曲目,獲得了群眾的廣泛認可。由于每年的石寶山歌會上,段昆云都能在白曲對唱中獲獎,他逐漸被群眾所熟悉。

      在近30年的歲月里,段昆云隨劍川縣文化館的老師們上山下鄉(xiāng),入村到戶地搜集、整理劍川白曲民間曲目。在與民間藝人的接觸、交往中,段昆云都在一旁認真聽、記、學,加上自己的勤奮,段昆云逐漸成為一個民間藝術(shù)全才。段昆云吹拉彈唱樣樣精通,能拉二胡,會吹嗩吶、笛子,特別擅長彈三弦。更難能可貴的是,他能自己編、自己寫、自己彈、自己唱,他創(chuàng)作的劍川白族《敬酒歌》《貴賓呼》《歌妹配成雙》成為被廣大白族群眾喜聞樂唱的歌曲。他的《第一個教師節(jié)》《歌唱共產(chǎn)黨》等作品,用通俗易懂的語占宣傳了黨的方針政策。他創(chuàng)作并擔任三弦伴奏的白曲作品《唱賢妻》《三弦做媒》《山花浪漫》,以及小白劇《太代伍》等,得到中央電視臺音樂頻道的好評,他編創(chuàng)的茶馬古道《朋友之歌》在鳳凰臺被播出。

      三十多年的堅持,段昆云也收獲滿滿的榮譽。1987年,被大理州曲藝家協(xié)會吸納為會員。1997年,榮獲大理三月街民族節(jié)民歌大賽一等獎。1997年9月,隨劍川縣阿鵬藝術(shù)團赴北京、天津參加中華民族節(jié)、迎香港回歸演出。2000年,參加云南省民間文藝家協(xié)會、大理州文學藝術(shù)聯(lián)合會舉辦的文藝演出,榮獲“石寶山杯”特別獎。2001年,榮獲大理三月街本子曲演唱會二等獎。2003年,參加蘭坪羅姑箐情人節(jié)演出,榮獲二等獎。2006年,參加大理三月街首屆民間嗩吶大賽,榮獲銅獎。2007年2月,他被云南省民間文藝家協(xié)會吸納為會員。2008年,他被大理州人事局、大理州文化局授予“大理民間藝術(shù)大師”稱號。2009年,被劍川縣文化局授予“白族三弦王”稱號。2017年9月,他參加了第四屆“中華情歌大集. 2017年中國石林情歌節(jié)”,負責湖北情歌和白族三弦彈唱節(jié)目中的三弦伴唱。由于在劍川白曲傳承方面的貢獻,2014年,段昆云被命名為云南省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項目劍川白曲傳承人。

      傳承之路

      影子不知何時從我的腳下悄悄地移走了,當我抬頭的時候,耀眼的陽光洋溢在院子中,充盈在我的身邊,給我一種暖融融的感覺。

      2017年,在石寶山歌會對歌臺前,我見到了12歲的白曲愛好者張爍。她身穿白族服裝,頭戴金花帽,手拿龍頭三弦,在對歌臺前的人群里顯得十分矚目,引得外地游客紛紛駐足拍照。在對歌臺的一旁,我對石寶山上的這位小歌手作了采訪。我從張爍的口里得知,她唱的白曲和彈的三弦都是從段昆云那兒學來的。在我與張爍交談時,人們紛紛圍了上來,期待著這個小歌手能一展歌喉。就這樣,在石寶山這個夢與激情抵達的地方,一時間三弦錚錚,12歲的白曲小歌手張爍,用她稚嫩的歌聲,給圍觀的觀眾唱了《心肝票》《白月亮白姐姐》等白曲,獲得了圍觀群眾的陣陣掌聲。

      是呀,石寶山歌會,因為有了這些小歌手的參與而多了一份朝氣和活力,更重要的是因為有了這些小歌手,我們的民族技藝才有了美好的未來。

      我因這件事情和段昆云交流了一番,段昆云告訴我,情歌對唱是劍川白曲當中的一個重要內(nèi)容,但在以前卻一直受人誤解,過去由于受封建思想的影響,人們誤以為上石寶山就是談情說愛,在一段時期里民間曾有“好人不上石寶山、不唱白曲”的說法。改革開放以后,隨著國家對石寶山歌會的重視,特別是2008年石寶山歌會、2014年劍川白曲分別被列入第二批、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后,彈三弦、唱白曲得到了同家層面的認可,許多家長也愿意讓自己的孩子學習彈三弦、唱白曲了。

      2011年起,段昆云以授課和帶徒的形式開始了白曲傳承工作。由于劍川文化館和劍川阿鵬藝術(shù)團僅是一墻之隔,業(yè)余時問里,段昆云就將白族調(diào)樂理、三弦彈唱技巧教授給阿鵬藝術(shù)團的成員們,劍川阿鵬藝術(shù)團的田捷就是在段昆云的教授之下,最先學會彈三弦的。每年劍川縣文化館組織龍頭三弦培訓班,段昆云都擔任主教講課,至今教出數(shù)百名學生。

      龍頭三弦既是演奏樂器,也是藝術(shù)品。三弦上端裝有精雕細刻的彩漆龍頭,故此得名。龍頭三弦的使用在白族地區(qū)非常普及,它是白族調(diào)和本子曲等唱曲的主要伴奏樂器。在劍川縣文化館的陳列室里,我看到了幾把做工精巧的龍頭三弦擺放在桌子上,雕刻精致的木雕龍頭,厚重的龍骨、龍身,背在身上、握在手里能感覺到它沉甸甸的分量。撫摸著龍頭三弦的段昆云,喜悅之情洋溢在臉上,手指嫻熟地撥弄起琴弦來,一時間,曼妙的樂聲縈繞在房間里,飛出了屋子,飛上了藍天,久久回蕩在院子中央。我真的不敢相信,這簡單的樂器競能彈出如此天籟之音。

      “小高,這三弦漂亮吧,你知道是誰做的嗎?”余音繞梁,美妙的樂聲還未消散,段昆云就笑著對我說。

      或許是因為我還陶醉在這美妙的樂聲中,我一時競想不到讓我贊嘆的龍頭三弦的制作者就站在我身邊,就站在我眼前。

      段昆云說,制作龍頭三弦并不復雜,木工部分的龍頭、龍身、龍骨可以請劍川木雕藝人按一定的比例雕刻制作就可以完成了。關(guān)鍵是鼓的制作,鼓皮一般用羊皮、蛇皮等,皮子不宜太厚,以輕薄為佳。蒙皮前,要預先將鞣制好的皮子,剪裁成大于鼓面的圓形,然后用水浸泡軟化,再將皮面放在鼓口上,固定好,繃緊就行了。段昆云輕輕地撥弄了一下弦,接著他又說,鼓的制作關(guān)系到三弦的音質(zhì),蒙皮的時候皮太軟了就無法使用了,太硬了又容易破,純粹靠手藝人的經(jīng)驗。望著眼前這精美的龍頭三弦,又聽了制作三弦背后的艱辛,我對段昆云又增添了幾分敬意。

      走出陳列室,我說:“段老師,向您學習彈三弦、唱白曲的學生年紀都很小,他們之前可能都不知道簡單的樂理知識,那您又是怎么教他們呀?”段昆云說:“三弦指法一樣,但定音不一樣,一般用四度、五度定弦,然后變調(diào)就用四個指頭來完成了。我就畫三條線,教他們指法表,用最簡單的方法教會他們簡單的彈唱?!?/p>

      “那您又怎么教他們唱白曲呢?”我一個問題接一個問題地問了下來。“白曲的韻味和節(jié)奏非常特殊,又是以少數(shù)民族語言的形式表達?,F(xiàn)在這些孩子們有興趣、有時間來學唱白曲就已經(jīng)很不錯了,所以我就教他們白曲中一些簡單的、喜聞樂見的曲目,先讓他們會彈、會唱,既然他們有興趣學了,只要給他們一些時間,他們就會有所收獲?!倍卫ピ瓶隙ǖ貙ξ艺f,目光中盈滿了期待和自豪。

      轉(zhuǎn)眼問,陽光不知何時已移上了屋頂,而眼前的漢子依舊神采奕奕?!敖衲晡乙呀?jīng)60歲了,本來已經(jīng)到了年齡界限,可是館里照顧,再讓我干幾年,不然的話,你就只能回彌沙采訪我了?!痹谖覍⒁Y(jié)束采訪的時候,段昆云這樣對我說,這很出乎我的意料。我滿懷敬意地說:“段老師,您這一身的手藝,到哪兒都可以彈彈唱唱,都是最受歡迎的人呀。”但段昆云表示,回到彌沙雖然也可以彈、也可以唱,但是傳承的面就窄了,所以趁著還在館里的這幾年,只要孩子們來學,他都愿意教他們。說到這些好學的孩子,段昆云臉上的笑容如同這陽光一般燦爛,耀眼。

      告別了段昆云,我步履輕松地走進了陽光中,來往的人群穿梭在古老的街道上,熙熙攘攘,一派寧靜、祥和的景象?;叵肫饎偛挪稍L的點點滴滴,我在想當年13歲的段昆云就是在對彈三弦、唱白曲的執(zhí)著與熱愛中成長起來的,也在這種執(zhí)著與熱愛中,他度過了一段苦難的歲月,逐漸成了省級非物質(zhì)文化的傳承人,劍川白族“三弦王”。如今十二三歲的段能、金娜、張爍等小學生在60歲的段昆云的教授下,走上了石寶山對歌臺,走出了大山,走向了更大的舞臺,讓更多的人們感受到了劍川白曲的藝術(shù)魅力。在民族技藝傳承的路上,段昆云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讓劍川白曲小調(diào)這一獨特的藝術(shù)表演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和喜愛。

      編輯手記:

      大理劍川被譽為“天樂飄落的地方”,而白曲便是飄蕩在這片美麗土地上的天樂。本期的主人公段昆云便是這些“天樂”的演唱者和守護者。白曲的演唱形式多樣,自彈自唱者扣人心弦,弦音切切,歌聲激越;男女對唱又如高手過招,一唱一和,你來我往。作為一名傳承和保護白曲的民間藝人,他始終保持著對這一民間藝術(shù)瑰寶的熱愛與堅持。洋洋盈耳、聲動梁塵的白曲小調(diào),記錄著一個個或跌宕起伏或平淡真摯的故事,它們不僅凝結(jié)著段昆云兒時以唱曲換工分的難忘記憶,也伴隨著段昆云走過那些一路荊棘的歲月。過去,貧窮讓他不得不向現(xiàn)實妥協(xié),選擇務農(nóng)而暫時放棄演出,但他仍能為一把表演的三弦費盡心力;如今,他已是一名文化工作者,穩(wěn)定的生活并沒有令他止步,他依舊在為搜集、整理白曲四處奔走。當弦音從他的指尖劃過,當歌聲從他的唇齒間飄出,一曲清音洗耳的小調(diào)響徹了劍川的山間和云霄,帶我們回望他艱苦的過去,也讓我們倍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猜你喜歡
      劍川縣劍川三弦
      心聲歌刊(2022年6期)2022-02-14 13:20:22
      千年繁華后的平淡劍川彌井村
      云南畫報(2021年5期)2021-07-22 08:45:18
      云南少數(shù)民族三弦分類研究
      ——基于黃金分割比例
      黃河之聲(2021年2期)2021-03-29 01:20:10
      內(nèi)蒙古蒙古族三弦大師培訓班在呼舉辦
      草原歌聲(2019年3期)2019-10-17 02:20:10
      劍川娃
      民族音樂(2019年3期)2019-08-14 01:05:18
      劍川花椒的主要栽培技術(shù)及病蟲害防治
      劍川縣森林資源特點與森林防火對策
      綠色科技(2017年22期)2017-12-25 16:38:05
      朝鮮音樂歷史上的三弦與三竹
      音樂生活(2015年2期)2015-12-19 13:23:00
      淺析劍川縣核桃豐產(chǎn)栽培技術(shù)
      劍川縣核桃產(chǎn)業(yè)發(fā)展初探
      云林县| 南京市| 保康县| 阿拉尔市| 获嘉县| 手机| 化德县| 沅陵县| 体育| 百色市| 方山县| 尉氏县| 遵义市| 赫章县| 麦盖提县| 永泰县| 吉安县| 呈贡县| 精河县| 芮城县| 嘉定区| 汉寿县| 万源市| 镇康县| 随州市| 潮安县| 苍梧县| 芦山县| 自治县| 靖西县| 广元市| 来凤县| 晋江市| 龙游县| 宁波市| 巴林左旗| 祁连县| 长寿区| 汶川县| 霍邱县| 南汇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