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種意義上說,有兩個北大,一個是實體意義上的北大,一個是精神意義上的北大,前者被樓宇和校舍定義,后者被記憶與象征塑造。時光荏苒,世事變遷,實體意義上的北大不斷變化,建筑被拆除或者翻新,猶如校園外的世界一樣;但精神意義上的北大,在很多人心中卻未曾改變,雖然有時它也遭受質(zhì)疑,但人們?nèi)匀幌嘈胚@所中國最著名的高等學府仍然存續(xù)著某種超越于世俗之上的理想主義。
北京大學已經(jīng)走過120年,它自身的歷史幾乎就是一塊化石,映射和記錄著中國從近代至今的精神脈絡,兼容并包、思想自由成就了北大的過往,而人們也希望,這樣的精神可以成就北大的未來,甚至可以將這樣的精神拓展到更廣闊的空間。
對很多人來說,北大就是承載希望與夢想的精神高地,就如北大著名教授錢理群在一次演講中提到,“我需要將心中的北大推到遠處,成為一個永恒的記憶,一個永遠給我?guī)頊剀暗膲?。盡管明知其虛妄,卻好像魯迅之故鄉(xiāng)之于他的記憶,愿意被它哄騙一生,并時時反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