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言斷句是近幾年全國卷必考的一個知識點,作為文言文閱讀的重要組成部分,一般放在第一題,難度值不會太高。解答這道題,首先應結合斷句內容的上下文,基本理解原文意思。在此基礎上,憑語感遵循先易后難的原則,逐步縮小范圍,即聯(lián)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難細分辨。此外,還可以借助一些輔助條件,幫助我們判斷與檢驗。
關鍵詞:文言文;斷句;規(guī)律
(一) 借助名詞(代詞)斷句
文言閱讀中,要隨時標出名詞和代詞,名詞(代詞)一般用作句子的主語和賓語,在它們的前后往往要進行斷句。(人物傳記中,人名第一次全稱,后只提名;代詞一般有人稱代詞、疑問代詞和指示代詞。)
例題分析: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門人”主語,“其室”賓語,故主語前斷句,賓語后斷句。)
小試身手:堯禪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2014高考廣東卷)
(二) 借助動詞(形容詞)斷句
文言文在敘述人物對話時,常用“曰、云、言”等字,在它們的后面一般都要斷開。文言句式中,主謂結構居多,且主語常省略,故抓動詞明主干。
例題分析:張良曰/秦時與臣游/項伯殺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來告良/沛公曰/孰與君少長/良曰/長于臣/沛公曰/君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張良出/要項伯
小試身手:龐蔥與太子質于邯鄲謂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
(三) 借助虛詞斷句
句首語氣詞——夫其惟蓋凡竊請敬盍且夫若夫等
句尾語氣詞——也矣耳乎哉焉耶歟兮而已等
分句中——以于為而則乃等
句首關聯(lián)詞——茍是故于是向使然而無論至若是以然則等
句首時間詞——頃之未幾向之已而既而俄而等
利用虛詞標志斷句時應根據(jù)上下文靈活處理,切勿按部就班。
1. “乎”有時用在句中同“于”,作介詞(如: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其后不能斷句。2. “也”常用在句間,表句間語氣舒緩,誦讀時不停頓(如:師道之不傳也久矣)其后不斷句。
例題分析:叔孫武叔毀仲尼/子貢曰/無以為也/仲尼不可毀也/他人之賢者/丘陵也/猶可逾也/仲尼/日月也/無得而逾焉/人雖欲自絕/其何傷于日月乎/多見其不知量也
小試身手:吾嘗學射矣始也心志于中目存乎鵠手往從之十發(fā)而九失其一中者幸也一法不修一病隨之病盡而法完則心不期中目不存鵠十發(fā)而十中矣
(四) 借助句式斷句
文言中的特殊句式及固定結構,可作為我們斷句的切入點。如:“(其)……之謂也”,“與其……孰若(無寧)……”,“……者……也”,“其……乎”“安……哉”,“見……于……”,“何以……為”,“況……乎”,“可得……歟”等。
例題分析:弈之優(yōu)劣有定也/一著之失/人皆見之/雖護前者不能諱也/理之所在/各是其所是/各非其所非/世無孔子/誰能定是非之真/然則人之失者未必非得也/吾之無失者未必非大失也/而彼此相嗤/無有已時/曾觀弈者之不若已
小試身手:君子之于射也內志正外體直持弓矢審固而后可以言中故古者射以觀德德也者得之于其心也(明)王守仁《觀德亭記》
(五) 借助修辭斷句
1. 明頂真,定句讀
例題分析:臣誠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小試身手: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誠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大學》
2. 據(jù)排偶,定句讀
例題分析:臣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源不深而望流之遠/根不固而求木之長/德不厚而思國之安/臣雖在下愚/知其不可/而況於明哲乎
小試身手:世之治也行善者獲福為惡者得禍及其亂也行善者不獲福為惡者不得禍變數(shù)也知者不以變數(shù)疑常道故循福之所自來防禍之所由至也遇不遇非我也其時也夫施吉報兇謂之命施兇報吉謂之幸守其所志而已矣
3. 察反復,定句讀
例題分析:師曠曰/盲臣安敢戲君乎/臣聞之/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炳燭之明/炳燭之明/孰與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小試身手:天不為人之惡寒而輟冬地不為人之遼遠而輟廣君子不為小人之匈匈而輟行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數(shù)矣君子有常體矣君子道其常而小人計其功詩曰禮儀之不愆何恤人之言兮此之謂也
4. 依總分,定句讀
例題分析:學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學也/或失則多/或失則寡/或失則易/或失則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長善而救其失者也
小試身手:子曰孝子之事親也居則致其敬養(yǎng)則致其樂病則致其憂則致其哀祭則致其嚴五者備矣然后能事親
斷句步驟及方法總結:
一、 把握大意,語感判斷。二、 先易后難,尋找標志。三、 檢查驗證,通順合理。四、 通讀全文,查漏補缺。
判斷原則:1. 方法是否正確。2. 內容是否合理。
文言斷句在借助規(guī)律的同時,更要求我們明詞義,明句法,明文情。只有把規(guī)律與文意有機結合,才能作出準確的判斷。
試題回放與拓展練習
1. 用“/”給下面的文段斷句。(2016浙江省卷)
進言者皆曰天下已安已治矣臣獨以為未也曰安且治者非愚則諛皆非事實之治亂之體者也夫抱火厝之積薪之下而寢其上火未及燃因謂之安方今之勢何以異此
2. 晉明帝數(shù)歲坐元帝膝上有人從長安來元帝問洛下消息潸然流涕明帝問何以致泣具以東渡意告之因問明帝汝意謂長安何如日遠答曰日遠不聞人從日邊來居然可知元帝異之明日集群臣宴會告以此意更重問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爾何故異昨日之言邪答曰舉目見日不見長安
試題回放與拓展練習答案:
(1) 進言者皆曰/天下已安已治矣/臣獨以為未也/曰安且治者/非愚則諛/皆非事實之治亂之體者也/夫抱火厝之積薪之下而寢其上/火未及燃/因謂之安/方今之勢/何以異此
(2) 晉明帝數(shù)歲/坐元帝膝上/有人從長安來/元帝問洛下消息/潸然流涕/明帝問何以致泣/具以東渡意告之/因問明帝/汝意謂長安何如日遠/答曰/日遠/不聞人從日邊來/居然可知/元帝異之/明日集群臣宴會/告以此意/更重問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爾何故異昨日之言邪/答曰/舉目見日/不見長安
作者簡介:
邱暄蘋,福建省泉州市,福建泉州市培元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