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翔
摘 要STEM教育是一種新型的教育理念。在初中班級管理中借助該理念,強化任務驅動,實施自主管理;注重實踐創(chuàng)新,聚焦問題解決;關注過程體驗,施行激勵賞識,將有助于班級管理走向優(yōu)化,幫助學生更為健康快樂成長。
初中班級管理;STEM教育理念;管理策略
G41
A
2095-1183(2018)04-00-02
關 鍵 詞
中圖分類號
文獻編碼
文章編號
作為一種新的課程理念,STEM代表著一種新型的現(xiàn)代教育哲學,它更注重過程,而非結果,容許孩子犯錯,以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與實踐能力。[1]在初中班級管理中借助STEM教育理念,將有助于提高班級管理質量,促進學生積極主動發(fā)展。
在應試教育觀念影響下,初中班級管理中的班主任易“絕對權威化”,既做班級管理者、監(jiān)督者,又充當班級“管家”,從班規(guī)的制定、班委的確立、管理的實施、監(jiān)督的進行,到學生的評價,事無巨細都由自己說了算。這樣做的后果是學生只注重規(guī)則、制度的遵守,創(chuàng)造性、自主性和積極性欠缺,遏制了個性發(fā)展,同時也會導致班主任工作量大增,滋生職業(yè)倦怠感。
在STEM課程中,學生是以任務驅動的形式完成教學任務的,為完成任務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整個活動當中,教師只做引導者,在這其中,師生關系是平等的。[2]因此,在班級管理中引入STEM教育理念,將有利于改變班主任“絕對權威化”的傾向,樹立學生班級主人翁意識。
比如,筆者曾試行過班干“輪換制”。具體做法是讓學生根據自己特長公開競選班委,任期半年,期滿后做述職報告,最后進行評優(yōu),并總結不足以利下屆班委改進??拼硪粚W期一換,由有主動意愿的學生擔任,成績好不是唯一標準,而作為其努力目標。小組長一周一換,表現(xiàn)計入考核分,到期末進行考核。這樣,因為任期不長,期末還要述職,使每位學生都因管理班級這個“階段任務”所驅動,班級管理中人人有事做,人人都出力,調動了學生積極性、參與性,培養(yǎng)了學生的組織管理能力。同時因為是輪流制,每個學生都得到鍛煉,只要熱心為班級服務,學習或行為上暫時落后的學生一樣可以是好班干。結果,每位學生在任職期間都能努力發(fā)揮自己所長,在為班級服務的同時也改變著自身形象。
STEM教育是項目化的,教學方式以項目為載體,帶著孩子去探究或實踐,在此過程中讓孩子自己建構知識和技能,達到培養(yǎng)內在的綜合能力的目標。由此可見,STEM教育理念注重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在實踐中掌握知識,提升技能,最終喚醒創(chuàng)造潛能,激發(fā)創(chuàng)新意識。
初中班級管理活動一般包括常規(guī)活動,每周的班會活動、文體活動及定期進行的綜合實踐活動等[3]。其中的班會是班級管理的重要內容,但傳統(tǒng)班會課主要以布置任務和說教為主,學生對此已感到厭煩,為此我們可借助STEM理念,創(chuàng)新班級管理模式。
比如,主題上選擇學生感興趣的熱點,或學生成長過程中有切身體會的問題。如有的同學不喜歡校服,甚至把校服改成自己喜歡的款式。為此有的同學提出“中學生穿什么才能展現(xiàn)自己的美”這個議題。由于這一主題是學生所關注的,所以大家熱情很高,暢所欲言,班會氣氛熱烈,既鍛煉了能力,又解決了困惑。
又如,活動形式盡量多樣化。班主任應該放手讓學生主動參與,發(fā)揮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將主題班會設計得豐富多彩,如可以組織辨論賽、演講賽、知識競賽、文藝匯演、學習經驗交流等,甚至活動場地也可以拓展到教室之外乃至校外。這樣打破陳規(guī),主題富有針對性,學生興致高昂,內在驅動力強勁,且極有利于提升學生組織能力、團結協(xié)作精神及創(chuàng)新意識,對增強班級凝聚力大有裨益。
STEM教育是基于建構主義理論的,主張學習是建構而不是接受的過程。[4]由于學生是在完成項目任務的過程中逐步獲取知識的,而這個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其中必然伴隨著各種失敗體驗,為此教師要重點關注其過程體驗,不斷激勵學生,視他們的犯錯為成長的寶貴財富,激勵他們成長。
比如,班主任可借鑒“成功教育”的經驗,設立各種如進步之星、管理之星、紀律之星、文明之星、美術之星、音樂之星及體育之星等的表彰項目,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快樂。又如,可以“比高低,更比進步”,關注學生縱向發(fā)展,讓學生不斷體驗到自己的進步,從而增強信心,快樂成長。
當然,受傳統(tǒng)教育觀念影響,當前大多數(shù)教師仍習慣于按成績好壞將學生分為“好”“中”“差”的等級,這是極不科學的。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雖然“問題學生”的成因很復雜,但以成績判優(yōu)劣是“問題學生”形成的一個重要原因。在實踐中,筆者就曾多次運用賞識的辦法,將“游走”在“問題學生”邊緣的學生拉回到正常的學習軌道上來。比如曾有個學生不但不愛學習,且上課經常睡覺,課后則癡迷游戲。有一次午讀活動時,正好問到他感興趣的電腦問題,結果他“談興很濃”,且聲音洪亮。以此為契機,我多次公開表揚他反應靈敏,頭腦聰明。慢慢地,他上課時睡覺少了,回答問題的次數(shù)多了。鑒于他籃球打得好,我又不斷鼓勵他參加學校比賽,讓他屢次獲得“體育之星”的表彰,由此他在班上的存在感越來越強,漸漸地學習興趣和自信心越來越高,成績也相應提高了。
可見,運用STEM教育理念,關注學生的過程體驗,多多賞識學生,保護學生的興趣及好奇心,對于班級管理將有著極大的輔助和推進作用。
綜上可見,運用STEM教育的基本理念,將極有助于我們的班級管理走向優(yōu)化,幫助學生更為健康快樂成長。
參考文獻:
[1]張計芬.STEM教育理念在信息技術教學中的融合分析[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7(41).
[2]謝麗,李春密. 整合性STEM教育理念下的課程改革初探[J].課程.教材.教法, 2017(6):63-68.
[3]劉垠珊.初中班級自主管理的實踐性探索[D].遼寧師范大學,2015.
[4]余勝泉, 胡翔. STEM教育理念與跨學科整合模式[J]. 開放教育研究, 2015(4):13-22.
(作者單位:廣東第二師范學院番禺附屬初級中學 廣東廣州 511436)
責任編輯 余志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