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中美兩國市場波動的非對稱性
      ——基于雙邊金融關系再平衡的視角

      2018-05-23 11:06:03王冠楠項衛(wèi)星
      關鍵詞:對稱性中美兩國

      王冠楠,項衛(wèi)星

      (1.吉林大學 經濟學院,吉林 長春 130012; 2.吉林大學 美國研究所,吉林 長春 130012)

      一、引 言

      雖然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發(fā)源于美國,但危機之后美國仍然是全球政治與經濟格局中最強大的國家。如今全球經濟進入了一個持續(xù)低迷的狀態(tài),全球貿易與國際資本流動的規(guī)模都在縮減。在全球經濟持續(xù)低迷之際,七國集團(G7)占全球GDP的比重已經下降到不足50%,其在全球經濟中的主導地位已被20國集團(G20)所取代。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如果以購買力平價計算,已經可以與美國相媲美。但自從2015年7月起,超出預期的人民幣貶值和低于預期的經濟增長數(shù)據(jù),都使中國的經濟發(fā)展前景面臨更大的波動性和不確定性。而究其外部原因,與近幾年全球資本流動格局的變化有關。至于導致后者變化的一個主要的推動力,則來源于美國為應對市場波動而實施的宏觀調控政策。換言之,進入后危機時代以來,以美國為首的發(fā)達國家持續(xù)大幅度地放松貨幣政策,大量國際資本涌向新興市場經濟體,全球套息交易(Global Carry Trade)規(guī)模始終維持在高位水平。2013年12月,中國在資本與金融項目下的資金凈流入累計達到3 460億美元。但此后卻出現(xiàn)了逆轉:在不到兩年的時間里(即截至2015年12月),凈流出1 430億美元。而這與全球套息交易的逆轉密切相關。中國的資本市場無法置身于國際金融體系之外,與世界資本市場的整合只是時間的問題。而在這一過程中,中國的市場波動性和不確定性也是顯而易見的??梢哉f,當美聯(lián)儲實行貨幣寬松政策時,新興市場面臨的是由流動性泛濫帶來的通脹壓力和資產價格泡沫;而當美國轉而采取貨幣緊縮政策、甚至只是釋放流動性緊縮的信號時,新興市場又會面臨貨幣貶值和資產泡沫破滅的風險。由此可見,中美兩國金融關系的動態(tài)演進會對兩國市場的波動性產生顯著的影響。作為國際貨幣體系的中心國家,美國的貨幣政策變化經常成為全球經濟波動的源頭;而當歐洲、日本以及其他新興市場經濟體發(fā)生經濟動蕩時,美國則經常能夠迅速規(guī)避風險,免受外部沖擊。這種快速反應的能力與美國成熟的金融市場以及美元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的主導地位密切相關,并充分體現(xiàn)在美國和其他國家之間投資結構的不對稱性上(見表1)。從某種意義上說,雙邊投資結構的非對稱性與兩國的經濟相互依賴格局息息相關。中美經濟相互依賴關系長期存在著三個明顯的特征:一是中美兩國以貿易─資本的雙重循環(huán)為載體,美國是中國重要的出口對象國,而中國則是美國國債的最大海外持有者;二是中美兩國目前在物理上和經濟上都維持著“確保相互摧毀”即“恐怖平衡”的局面;三是中國在兩國相互依賴的格局中暴露出更大的敏感性和脆弱性。這些特征表明,中美兩國處于一種不對稱的依賴格局之中。而過度的非對稱性將對相互依賴關系機制的正常運轉產生不利的影響。為此,判斷這種非對稱性具有重要的意義。在現(xiàn)實經濟中,如果一方的相對依賴程度過高,那么這種依賴關系就越趨近于依附關系。首先,這一依附關系往往導致對外依賴程度高的國家只能成為國際規(guī)則的接受者和執(zhí)行者,而依賴程度低的國家則能夠成為國際規(guī)則的制定者和監(jiān)督者。其次,當雙方遭受同樣的外部沖擊時,依賴程度低的國家將借助不對稱的相互依賴關系將調整成本向外轉嫁,導致依賴程度較高的一方承擔更多的調整成本。為此,“誰將獲得更大的相對收益”和“誰將承擔更多的相對成本”這兩個問題構成了相互依賴非對稱性的核心內容。約瑟夫·奈(Joseph S.Nye,2010)[1]6就曾指出,雖然中美之間的債權債務關系使得兩國之間形成了某種制衡,但實際上,這種表面上的對稱性猶如金融恐怖平衡;相反,關注中美兩國之間非對稱的相互依賴才是考察兩國依賴格局的關鍵。由此可見,中美兩國雙邊金融關系必然也處于一種失衡的狀態(tài)。更為重要的是,這種金融關系的長期失衡即非對稱的雙邊投資結構會導致中美兩國市場波動的聯(lián)動性也呈現(xiàn)不對稱的狀態(tài),中國的宏觀經濟會由于來自美國的外部沖擊而產生明顯的波動。相反,美國經濟的基本面卻不會受到來自中國的外部沖擊的影響。這種情況助長了美國在推行各項政策時只依據(jù)自身經濟的運行情況,而忽略可能對其他國家經濟的外部影響。

      表1 2016年第1季度美國國際投資凈頭寸(十億美元)

      數(shù)據(jù)來源:美國經濟分析局,http://www.bea.gov/newsreleases/international/intinv/intinvnewsrelease.htm.

      進入后危機時代以來,美國經濟復蘇企穩(wěn)。相比于金融危機爆發(fā)之初,中美兩國金融交往的角色和地位出現(xiàn)了微妙的變化[2]。在全球金融危機爆發(fā)之后,美國政府非常希望中國能夠大量購入美國國債。當時的中國在經濟刺激計劃的推動之下,國內經濟迅速反彈,維持住了經濟的高速增長,成為全球復蘇的主要動力。然而,當前的中美金融關系卻隨著美國經濟的復蘇與中國經濟的增速放緩而發(fā)生了變化。中國國內生產總值的季度同比增長已經降到6.7%,金融市場的波動性和不確定性也開始逐漸增大,兩國宏觀經濟走勢的反差變化使得雙邊金融關系也出現(xiàn)了相應的變化。首先,中國自2015年下半年起,有12個月在減少美元資產的持有量,其中以拋售美國國債為主(見圖1)。與此同時,中國開始積極推動國內企業(yè)對美投資,并呼吁美國改進安全審查機制,以有利于中國實質性地推進對美直接投資的規(guī)模。其次,美國開始關注其宏觀經濟政策對中國以及其他新興市場國家的外溢性影響。此次美聯(lián)儲推遲加息,部分原因是考慮到了目前全球經濟增長的低迷。對中國而言,美聯(lián)儲推遲加息有利于人民幣扭轉近期的貶值預期,并由此穩(wěn)定中國的資本市場。為此,無論是調整兩國雙邊投資的結構,還是在政策實施方面考慮外部效應,都是中美金融關系走向再平衡的關鍵標志。而且這種再平衡一旦形成穩(wěn)定的趨勢,便會形成自我強化的機制即自動維持金融平衡。當中國擴大對美直接投資的規(guī)模后,通過金融渠道的傳導機制會加強對美國經濟的外部影響;而當中美兩國同時增加直接投資的比重時,金融渠道所發(fā)揮的傳導作用將更加明顯。中美金融再平衡的過程將降低兩國市場波動的非對稱性,而對稱性的提高會促使兩國的政策協(xié)調受到經濟內生性的驅使,從而有利于推動中美兩國成為更加實質性的經濟合作伙伴。基于以上思考,本文力圖通過一個標準的兩國動態(tài)隨機一般均衡模型(DSGE),對中美兩國市場波動的非對稱性進行判斷,同時引入中美金融關系再平衡的趨勢,并利用多種外部沖擊,驗證其對市場波動非對稱性的降低作用。

      圖1 中國在美國債券市場上的月度凈交易額

      數(shù)據(jù)來源:美國財政部網站(TIC)。

      二、文獻綜述

      關于中美兩國市場波動的聯(lián)動性問題,彭斯達和陳繼勇[3]37-46對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美兩國經濟周期的協(xié)動性進行了分析。其結論是:中美兩國經濟周期在該階段的協(xié)動性較弱,但顯示出逐漸增強的趨勢;同時中國經濟增長的速度和潛力高于美國,但經濟運行的穩(wěn)定性低于美國。對于中美兩國實體經濟聯(lián)動性這一問題,方毅、王雄威和桂鵬[4]21-28結合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采用多元GARCH模型研究中美市場之間的關聯(lián)性,認為中美兩國實體經濟聯(lián)動的緊密性是時變的。王勝[5]81-88針對中美兩國的主要宏觀經濟變量,指出中美兩國經濟關系呈現(xiàn)出高度的協(xié)同性,中美兩國經濟的交流與互動對中國貨幣政策的傳導機制與效果產生了影響。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爆發(fā)后,有關中美兩國市場波動的聯(lián)動性這一問題的研究,開始趨向于對不同傳導渠道的分析。如鄭超愚和趙旸[6]1-10指出,由內部需求驅動的美國經濟波動,能夠通過國際貿易途徑從外部驅動中國經濟波動,從而使中國的經濟周期必然與美國的經濟周期耦合。此外,一部分學者從金融聯(lián)動的視角出發(fā),著重探討了中美各類資本市場的相互影響。如郭彥峰和肖倬[7]75-84從中美兩國黃金市場出發(fā),通過實證檢驗發(fā)現(xiàn),中國黃金市場現(xiàn)貨和美國黃金市場期貨、ETF三者之間存在長期均衡關系;美國黃金市場ETF和期貨在價格發(fā)現(xiàn)過程中居主導地位,上海黃金交易所開設夜市交易及延長夜市交易時間增加了兩個市場之間的關聯(lián)性。張兵、范致鎮(zhèn)和李心丹[8]141-151從“經濟基礎假說”和“市場傳染假說”這一理論層面分析了股票市場聯(lián)動的傳導機制,得出美國股市(道瓊斯指數(shù))對中國股市(上證綜合指數(shù))的引導作用是“市場傳染”與“經濟基礎”共同的作用,美國股市對中國股市的波動溢出呈現(xiàn)不斷增強之勢。楊雪萊和張宏志[9]17-23也從股市聯(lián)動性出發(fā),論證了美國宏觀經濟及金融變量是中美股市聯(lián)動的主要引致因素,“理性傳染”與“凈傳染”共同構成了中美股市聯(lián)動增強的原因;受美國貨幣政策影響的聯(lián)邦基金利率是導致中美兩國股市聯(lián)動的時變的主要動因,利率、匯率渠道是中美股市聯(lián)動的主要傳導渠道。黃在鑫和覃正[10]74-82研究了金融危機時期中美兩國之間金融市場危機的傳導途徑:一是中國大陸金融市場同美國金融市場的傳導途徑;二是以香港金融市場作為傳導鏈上節(jié)點的傳導路徑。除此之外,面對全球貿易與國際資本流動的最新變化,更多的學者開始關注貿易渠道與金融渠道相結合的傳導機制。如梅冬州[11]33-46[12]62-76建立了一個符合中美兩國貿易結構和貿易特征的DSGE模型,分別從經常賬戶調整和資產互持的角度分析了政策傳導以及經濟周期跨國傳遞的影響機制。康立[13]147-159建立了一個包含貿易品和非貿易品生產的兩部門開放經濟DSGE模型,從金融摩擦的視角考察了國際經濟危機跨國傳導的形成機制。

      以上研究從傳導機制的視角出發(fā),致力于考察中美兩國市場波動聯(lián)動性的主要引致因素。但是目前還少有學者從非對稱性的視角分析中美兩國市場波動的關聯(lián)性問題。而對于中美兩國經濟之間的非對稱問題,現(xiàn)有文獻也未能從經濟聯(lián)動的視角,研究其非對稱性的形成機制。至于對非對稱性問題本身的研究,最基本的判斷方法是基于中美兩國貿易與投資的數(shù)據(jù)來分析經濟相互依賴的非對稱性。如宋國友[14]58-64利用雙邊進出口貿易數(shù)據(jù)衡量了中美貿易關系非對稱的程度。項衛(wèi)星和王達[15]10-16在對中美金融相互依賴關系中的非對稱問題進行研究時,運用四個指標*即中國對美投資額占中國對外投資總額的比重、美國對華投資額占外國對華投資總額的比重、美國對華投資額占美國對外投資總額的比重以及中國對外投資額占外國對美投資總額的比重。,分析了中美兩國在資本依存度和雙邊資本流動結構上的非對稱性。項衛(wèi)星和王冠楠[16]90-111進一步指出,中美兩國經濟之間的相互依賴是一種非對稱的相互依賴,這種非對稱的相互依賴決定了中國的敏感性和脆弱性遠遠高于美國。與以往的研究不同的是,本文認為,目前中國所面臨的市場波動,是后危機時代全球經濟步入調整階段以后的必然反映,而中美兩國非對稱的經濟相互依賴格局,則會導致中國面臨更大的調整成本以及更頻繁的市場波動。為此,本文關注中美兩國市場波動的非對稱性這一問題,一方面對中美金融關系再平衡與兩國市場波動的關系進行深入分析;另一方面試圖填補既有研究在非對稱性分析上缺乏宏觀經濟跨國影響機制的空白?;诖?,本文將通過一個標準的DSGE模型,從聯(lián)動機制上刻畫兩國非對稱的經濟波動現(xiàn)象,并進一步驗證兩國金融關系再平衡對市場波動非對稱性的影響。

      三、經濟聯(lián)動機制的兩國模型

      在標準的DSGE模型中*本文的模型構建綜合了Christopher J.Erceg[17]和劉斌[18]198在DSGE模型中的設定,模型的詳細說明參見王冠楠[19],中美經濟相互依賴及其非對稱性研究。,兩國經濟相互依賴關系的形成是居民(勞動者)、中間產品生產廠商、最終產品生產廠商、企業(yè)家、金融部門以及政策制定部門等共同行為的結果,市場規(guī)律與國家政策同時發(fā)揮作用。

      (一)兩國DSGE模型設定

      1.最終產品的供給

      (1)

      (2)

      (3)

      完成對產品的需求設定之后,繼續(xù)對產品的供給進行分析,中間產品的生產函數(shù)采用下面的CES形式*YDt(i)是第i類中間產品的國內供給,YFt(i)是第i類中間產品的出口供給,ZTt和ZTFt分別是國內商品與出口商品的技術生產率。α代表資本報酬占總產出的比重,ut是資本利用率,KDt-1(i)是生產第i類國內產品使用的資本,KFt-1(i)是生產第i類出口產品使用的資本,ε是勞動與資本的替代彈性。ZPt是產出增長的總趨勢,ldt(i)是生產第i類國內產品使用的勞動力,lft(i)是生產第i類出口產品使用的勞動力。:

      (4)

      (5)

      考慮到廠商的最優(yōu)產量問題,對中間產品的定價非常關鍵,中間產品的定價過程是廠商利潤最大化的過程,利潤由收入減去成本得出:

      (6)

      (7)

      (8)

      (9)

      (10)

      中間產品的最優(yōu)產量確定后,最終產品的供求平衡條件由以下公式設定:

      (11)

      (12)

      (13)

      2.最終產品的消費

      從需求的角度出發(fā),總需求可以看成國內商品與進口商品的復合產品,模型采用下面的CES形式對最終產品的消費進行設定:

      (14)

      (15)

      模型對最終投資品的設定采用了類似的模式*IDt表示對國內產品的投資需求,MIt表示國內對最終產品的國內進口投資需求。φIt同樣表示調整比例時所帶來的調整成本,刻畫當調整投資比例的時候能力是有限的。wI反應了消費者在國產與進口投資品之間的需求偏好。家庭在決定消費與投資的同時,還需要決定自己投入多少勞動時間,包括在壟斷競爭的設定下,個人具有一定的工資定價能力。:

      (16)

      (17)

      模型設定每一個家庭h是連續(xù)分布于區(qū)間[0,1],勞動力供給指數(shù)具備迪克西特-斯蒂格利茨模型(Dixit-StieglitzModel,簡稱D-I模型)的形式。

      (18)

      θw>0,Nt(h)是家庭的勞動時間。ζ表示h家庭的規(guī)模,ζt= gtζt-1(代表人口的規(guī)模與增長率)。對應的總工資指數(shù)的形式為:在每個家庭Wt(h)給定的前提下,以提供勞動成本最小化的方式進行加總。

      (19)

      企業(yè)對家庭h的勞動力的總需求為:

      (20)

      居民選擇的最優(yōu)消費、勞動力供給以及實際貨幣余額將通過效用最大化的過程實現(xiàn):

      (21)

      (22)

      Λt是單位消費的邊際價值,同時Vwt+j被定義為:

      (23)

      家庭成員在最優(yōu)化的過程中決策出最優(yōu)消費、最優(yōu)貨幣余額和最優(yōu)工資水平。

      3.企業(yè)家的投資決策

      (24)

      4.中央銀行與政府的行為決策

      模型設定兩國中央銀行的貨幣政策規(guī)則存在差異,首先假設A國選用盯住貨幣供應量的中介目標,政策規(guī)則采用較為廣泛的Taylor規(guī)則形式:

      (25)

      其次假設B國的貨幣政策遵守利率反饋機制,具體表達為:

      (26)

      對于政府行為而言,均采用通過稅收、發(fā)行債券和貨幣的方法來維持預算平衡:

      PBtBGt+1-BGt=PDtGt+TRt-Tt-τNtWtLt-(τKtRKt-δPIt)Kt-(MBt+1-MBt),

      其中

      (27)

      5.一般均衡模型的出清條件

      一國的國內收支平衡公式可以表達為:

      QDt=CDt+IDt+GDt+φIt

      (28)

      φIt是每個家庭增加投資所帶來的調整成本的總和。對于每一個單一企業(yè),都存在:

      Yt(i)=YDt(i)+Xt(i)

      (29)

      外國凈資產的變化可以表達為:

      (30)

      (二)參數(shù)賦值與數(shù)據(jù)處理

      宏觀經濟聯(lián)動模型在進行數(shù)據(jù)模擬之前需要進行對數(shù)線性化的處理,本文采用Uhlig[20]的方法對上述模型進行對數(shù)線性化。模型中的穩(wěn)態(tài)參數(shù)采用標準取值*詳細取值參見王冠楠[19],中美經濟相互依賴及其非對稱性研究。,動態(tài)參數(shù)通過貝葉斯估計方法來完成,這也是處理動態(tài)參數(shù)的常規(guī)方法。模型中對中美金融關系再平衡的刻畫是增加兩國雙邊投資中直接投資的比重。另外,由于本文考察的是中美兩國在后危機時代的市場波動情況,離不開宏觀調控政策對經濟的影響以及金融部門的關鍵作用,因此本文選取了3種外部沖擊,即貨幣政策沖擊、金融市場沖擊以及技術沖擊,進而考察外部沖擊分別發(fā)生在中美兩國時所產生的脈沖響應情況。中國的經濟數(shù)據(jù)來自于Wind數(shù)據(jù)庫,美國的經濟數(shù)據(jù)來自于美國經濟分析局網站(BEA)。

      四、兩國模型的脈沖響應分析

      在以下的數(shù)值模擬中,我們分別選取一單位標準差的貨幣政策沖擊、金融市場沖擊以及技術沖擊。同時,在各個沖擊下設定兩種情景:情景1設定中國對美國的直接投資占總投資比重的2%;情景2則設定這一比重上升到20%。在這兩種情景下,分別考察兩國宏觀經濟的波動情況。在下面的模擬圖中,橫坐標為季度單位,縱坐標表示各宏觀變量偏離均衡值的百分比,實線表示情景1,虛線表示情景2。

      (一)貨幣政策沖擊下的中美市場波動

      首先,我們對貨幣政策沖擊下中美兩國市場波動的非對稱性進行分析。圖2考察了正向的貨幣政策沖擊分別發(fā)生在中美兩國時對彼此宏觀經濟變量的脈沖響應。當一國實行擴張性貨幣政策時,本國的流動性提高,借貸成本下降,產出與資本的回報率都會有所上升。那么,當兩國之間的相互直接投資的比重增加時,一國的經濟變化將主要通過資產價格和實際匯率的變化,對另一國的市場波動產生影響。其中資產價格的變化會影響企業(yè)凈值,并且進一步影響企業(yè)的外部融資成本,從而改變企業(yè)投資的最優(yōu)策略,最終導致投資市場與國內產出水平發(fā)生變化。從圖2中可以看出,當兩國的直接投資比重較低時,來自中國的貨幣沖擊僅對美國產出水平產生了0.04個百分點的影響,對美國投資市場產生了0.45個百分點的影響。反觀中國的宏觀經濟,則分別受到了0.67%和1%的外部沖擊影響。此時,中美兩國的貨幣政策沖擊的外溢效應是明顯不對稱的,美國的貨幣沖擊對中國宏觀經濟波動造成的外溢效應要明顯高于中國的貨幣政策沖擊對美國的影響程度。而當兩國之間的相互直接投資比重從2%躍升為20%的時候,一單位貨幣沖擊對兩國所造成的產出波動和投資波動都會增大。但更為重要的是,這種增大的幅度在美國市場波動方面比中國更為顯著。當中國的貨幣流動性提高時,國內資產價格會被第一時間抬高,此時在中國持有權益型資產的美國企業(yè)的凈值將增加。與此同時,中國企業(yè)的融資成本下降,也有利于國內企業(yè)進一步擴大海外投資。基于這兩方面的綜合作用,在受到貨幣政策沖擊時,中美兩國市場波動性的非對稱程度會有所降低。

      (a)中國產出水平受美國政策沖擊的影響

      (b)美國產出水平受中國政策沖擊的影響

      (c)中國投資市場受美國政策沖擊的影響

      (d)美國投資市場受中國政策沖擊的影響

      圖2貨幣政策沖擊下的脈沖響應結果

      (二)金融市場沖擊下的中美市場波動

      發(fā)端于美國金融市場的全球經濟危機,顯現(xiàn)出金融摩擦對宏觀經濟的放大效應。因此,我們繼續(xù)對金融市場沖擊下的中美兩國市場波動的非對稱性進行分析。圖3考察了負向的金融市場沖擊分別發(fā)生在中美兩國時對彼此宏觀經濟的脈沖反應。一單位金融市場的負面沖擊,意味著企業(yè)外部融資的成本將大幅上升,由此會導致該國在投資和產出方面都有所下降。當本國投資與產出水平下降時,資本價格也會受到影響。此時,兩國之間的相互直接投資比重的增加會提高本國資產價格變化對另一國市場波動產生的影響。從圖3(b)和3(d)中可以看到,當兩國之間的相互直接投資比重僅占2%時,中國對美國產出水平的沖擊只有-0.06%,對投資市場的沖擊為-0.75%;而當這一比重上升到20%的時候,中國對美國的產出沖擊和投資沖擊分別提高到-0.14%與-2%的水平。從脈沖響應結果上看,直接投資比重的上升,不僅會同時提高兩國市場波動的聯(lián)動性,同時也進一步降低了兩國市場波動的非對稱性。

      (a)中國產出水平受美國沖擊的影響

      (b)美國產出水平受中國沖擊的影響

      (c)中國投資市場受美國沖擊的影響

      (d)美國投資市場受中國沖擊的影響

      圖3金融市場沖擊下的脈沖響應結果

      (三)技術沖擊下的中美市場波動

      最后,我們對技術沖擊下的中美經濟波動進行分析。當一國國內出現(xiàn)正向的技術沖擊時,資本的回報率和產出水平都會有所提高,同時企業(yè)凈值會上升,企業(yè)外部融資溢價下降,從而促進企業(yè)擴大投資規(guī)模,資本品的價格也會有所上升。圖4考察了正向的技術沖擊發(fā)生在中美兩國時對彼此宏觀經濟的脈沖反應。在兩國相互直接投資水平很低的條件下,從產出波動的角度來看,正向的技術沖擊會同時提高兩國的產出水平;但是從投資波動的角度來看,中國的投資市場會由于美國的技術沖擊而向下波動。此時發(fā)生了投資轉移效應,兩國投資市場的波動性不僅在程度上是不對稱的,而且在波動方向上也出現(xiàn)了明顯的非對稱性。當兩國相互直接投資的比重從2%上升至20%的時候,中國的技術沖擊對美國產出水平的影響從0.075%上升到0.2%的程度,對美國投資市場的波動也從0.12%上升到1%的水平。與此同時,在中國發(fā)生的投資轉移效應也得到扭轉。因為在加強直接投資的條件下,技術沖擊所帶來的資本回報率的上升最終會導致資本品的價格提高,從而使兩國的企業(yè)凈值都有所增加,促進了企業(yè)對投資規(guī)模的進一步擴大。由此可見,在技術沖擊的情形下,提高相互直接投資的比重也會顯著降低中美兩國市場波動的非對稱性。

      (a)中國產出水平受美國沖擊的影響

      (b)美國產出水平受中國沖擊的影響

      (c)中國投資市場受美國沖擊的影響

      (d)美國投資市場受中國沖擊的影響

      圖4技術沖擊下的脈沖響應結果

      五、結論性評述

      以上主要分析了在不同的情形下,當沖擊發(fā)生在中美兩國時彼此的市場波動情況。正如引言中所論及,中美兩國市場波動的傳遞路徑存在顯著非對稱的特征,但這種非對稱的程度在兩國投資結構發(fā)生變化時有所不同。當直接投資比重僅占2%時,美國的貨幣政策沖擊、金融市場沖擊以及技術沖擊都會顯著作用于中國的產出和投資市場;而當外部沖擊發(fā)生在中國時,美國宏觀經濟受到的影響則十分微弱。但當我們將這一比重提高至20%的時候,沖擊對兩國所造成的產出波動和投資波動都會增大,且其增大的幅度在美國市場波動方面比中國更為顯著,即中美兩國市場波動性的非對稱程度有所下降。由此也印證了引言中所提到的,中美金融關系再平衡的過程將降低兩國市場波動的非對稱性,并有利于推動兩國成為更具實質性的經濟合作伙伴。作為全球經濟體系中最具系統(tǒng)重要性的大國,目前中美兩國仍在探尋如何構建大國合作關系的途徑。自2009年以來,一年一度的中美戰(zhàn)略與經濟對話(SED)成為兩國經濟金融合作的重要橋梁。在這一對話機制建立的初期,加強“互利共贏的伙伴關系”一直是兩國對話的核心議題。而當這一對話進行到第四至第六輪時,兩國圍繞“相互尊重”問題出現(xiàn)了合作關系停滯不前的局面。直到最近一輪的中美戰(zhàn)略與經濟對話,兩國開始直面分歧,就具體問題展開討論和談判,盡管這一過程艱難,但卻是推進未來合作進程的重要一步。由此,改善中美兩國之間非對稱的投資結構和外部沖擊效應,是促進兩國經濟合作進入實質階段所不可或缺的推動力。當然,降低非對稱性的根本方法離不開從整體上轉變相互依賴程度的非對稱性。這是因為,相互依賴關系非對稱性的存在直接導致了各國在全球經濟格局中的地位的差異,即對外依賴程度低的國家能夠憑借更大的外部影響力,得以置身于國際經濟體系的中心地位。在這一過程中,相互依賴關系的非對稱性也逐漸成為一國對外權力的新來源,即權力的來源不再僅僅依托于外部威懾力,而是包含了以經濟聯(lián)動為核心的非對稱的經濟相互依賴關系。當今國際社會正在熱切呼吁各國積極參與全球治理,然而面對“制度非中性”的全球治理框架,對外依賴程度過高的國家面臨做出“更多調整或更大犧牲”的選擇。近年來,中國以具有重要影響力的成員國身份,積極參與各類全球治理機制之中,其中以G20峰會最為突出。為此,中國有必要從經濟依賴非對稱性的視角,審慎地調整自身在全球治理平臺中的地位和作用,尤其是以降低對外依賴程度作為提升本國國際影響力和話語權的戰(zhàn)略取向。

      [參 考 文 獻]

      [1] 約瑟夫·奈.金融危機后的中美實力[N].文匯報,2010-12-25(6).

      [2] 沈建光.中美金融關系進入再平衡[EB/OL].[2015-09-29].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64190?page=1.

      [3] 彭斯達,陳繼勇.中美經濟周期的協(xié)動性研究:基于多宏觀經濟指標的綜合考察[J].世界經濟,2009(2).

      [4] 方毅,王雄威,桂鵬.中美經濟“脫鉤”還是“掛鉤”[J].國際金融研究,2010(8).

      [5] 王勝.中美經濟發(fā)展與中國貨幣政策有效性[J].世界經濟研究,2012(1).

      [6] 鄭超愚,趙旸.中國經濟波動的需求驅動力與國際耦合性[J].金融研究,2010(10).

      [7] 郭彥峰,肖倬.中美黃金市場的價格發(fā)現(xiàn)和動態(tài)條件相關性研究[J].國際金融研究,2009(11).

      [8] 張兵,范致鎮(zhèn)和李心丹.中美股票市場的聯(lián)動性研究[J].經濟研究,2010(11).

      [9] 楊雪萊,張宏志.金融危機、宏觀經濟因素與中美股市聯(lián)動[J].世界經濟研究,2012(8).

      [10] 黃在鑫,覃正.中美主要金融市場相關結構及風險傳導路徑研究——基于Copula理論與方法[J].國際金融研究,2012(5).

      [11] 梅冬州.經常賬戶調整的福利損失——基于兩國模型的分析[J].管理世界,2012(4).

      [12] 梅冬州,趙曉軍.資產互持與經濟周期跨國傳遞[J].經濟研究,2015(4).

      [13] 康立.金融摩擦、銀行凈資產與國際經濟危機傳導[J].經濟研究,2014(5).

      [14] 宋國友.中美經濟相互依賴及其戰(zhàn)略限度[J].現(xiàn)代國際關系,2007(5).

      [15] 項衛(wèi)星,王達.論中美金融相互依賴關系中的非對稱性[J].世界經濟研究,2011(7).

      [16] 項衛(wèi)星,王冠楠.中美經濟相互依賴關系中的敏感性和脆弱性——基于“金融恐怖平衡”視角的分析[J].當代亞太,2012(6).

      [17] Christopher J.Erceg,Luca Guerrieri,Christopher Gust.SIGMA:A New Open Economy Model for Policy Analysis [R].International Finance Discussion Papers,Number 835,July 2005.

      [18] 劉斌.動態(tài)隨機一般均衡模型及其應用[M].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10.

      [19] 王冠楠.中美經濟相互依賴及其非對稱性研究[D].吉林大學,2016.

      [20] Uhlig,Harald.A Toolkit for Analyzing Nonlinear Dynamic Stochastic Models Easily[J].Discussion Paper,Number 101,June 1995.

      猜你喜歡
      對稱性中美兩國
      一類截斷Hankel算子的復對稱性
      1972—2022中美融冰50年
      巧用對稱性解題
      疫情背景下中美大國博弈:回顧與展望
      外語學刊(2021年1期)2021-11-04 08:08:12
      橫向不調伴TMD患者髁突位置及對稱性
      成功突圍的中美建交
      藝術品鑒(2019年9期)2019-10-16 08:57:44
      巧用對稱性解題
      中美兩國學生高考和求職之路的比較研究
      從中日兩國宗教基本概念的語意表達看兩國對宗教的認識
      春秋時期公族與士夫之族的互補性——以魯、晉兩國為例
      人間(2015年18期)2015-12-30 03:42:08
      望城县| 巍山| 湖北省| 象山县| 龙口市| 巍山| 皋兰县| 托里县| 姚安县| 若羌县| 顺昌县| 邛崃市| 张掖市| 东城区| 和静县| 收藏| 长阳| 海宁市| 青阳县| 渑池县| 芜湖市| 山丹县| 宜良县| 左贡县| 兴文县| 汕头市| 汉中市| 周至县| 巴南区| 英德市| 广南县| 湖南省| 边坝县| 安图县| 昭苏县| 城口县| 平阳县| 察隅县| 黄山市| 乌鲁木齐市| 淳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