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
摘要:高考理綜卷上化學試題只有11道,卻要考查初、高中四年所學化學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命題人只能聯(lián)系社會、生產(chǎn)、生活中的一些熱點,尋找一個“話題”,用一個軸線把考試大綱中要考查的能力給穿起來。針對這一特點,我們采用居高臨下的做法——鬼谷子“觀天下”的辦法來解決。
關鍵詞:命題專家;一題多點;鬼谷子;觀天下;軸線;流程圖;化學能力;居高臨下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8)02-0117
高考理綜試卷中化學科占100分,其中7道選擇題和4道大題(選做題按一道計)共計11道題,就要考察初中一年高中三年學生必備的化學技能,怎么辦?命題專家只能一題多點,巧妙的安排進行綜合考察。理綜化學大題,命題人一般是這樣設計的(揭秘命題人的命題思路):聯(lián)系社會、生產(chǎn)、生活中的一些熱點,尋找一個話題,用一個軸線把考試大綱中要考查的能力(1. 接受、吸收、整合化學信息的能力;2. 分析和解決化學問題的能力;3. 化學實驗與探究的能力。)給穿起來。當然,這條軸線就是本題的目的。然而,大部分考生卻被表面現(xiàn)象所迷惑,讀不懂題,或者非要把題中的每一個細節(jié)都弄清,結(jié)果被題中的干擾信息引入歧途。面對這樣的所謂的難題怎么辦?我們不妨借鑒古人的方法。
戰(zhàn)國時期,有個叫鬼谷子的前輩,提出的觀天下的觀點就是解決這些難題的最好的辦法。鬼谷子說:“觀天下就如觀這遠山,不能單靠眼睛,要用直覺,要用心。觀遠山,不必上遠山,看深谷,也不必下深谷。反過來說,若是真的上了遠山,你只會觀不見遠山,看不到深谷,就好比鉆進林中,但見樹木,不見林莽。要想看到林莽,唯有站在此處絕頂,用眼望下去,用直覺望下去,再用心望下去?!?/p>
我們借用鬼谷子觀天下的方法,在考試審題時,我們不但要用眼要用腦、更用心去揣摩命題人的意圖,從大格局下去看題去做題。下面,筆者就2017年高考中的幾個工藝流程題為例來介紹一下這種方法:
例1. (2017年全國一卷27題)Li4Ti5O12和LiFePO4都是鋰離子電池的電極材料,可利用鈦鐵礦(主要成分為FeTiO3,還含有少量MgO、SiO2等雜質(zhì))來制備,工藝流程如下:
回答下列問題:
(1)“酸浸”實驗中,鐵的浸出率結(jié)果如下圖所示。由圖可知,當鐵的浸出率為70%時,所采用的實驗條件為 。
(2)“酸浸”后,鈦主要以TiOCl42-形式存在,寫出相應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
(3)TiO2·xH2O沉淀與雙氧水、氨水反應40min所得實驗結(jié)果如下表所示:
分析40 ℃時TiO2·xH2O轉(zhuǎn)化率最高的原因 。
(4)Li2Ti5O15中Ti的化合價為+4,其中過氧鍵的數(shù)目為 。
(5)若“濾液②”中c(Mg2+)=0.02mol·L-1,加入雙氧水和磷酸(設溶液體積增加1倍),使Fe3+恰好沉淀完全即溶液中c(Fe2+)=1.0×10-5mol·L-1,此時是否有Mg3(PO4)2沉淀生成? (列式計算)。FePO4、Mg3(PO4)2的Ksp分別為1.3×10-22、1.0×10-24。
(6)寫出“高溫煅燒②”中由FePO4制備LiFePO4的化學方程式 。
解析:首先弄清本題的目的是:由鈦鐵礦(主要成分為FeTiO3,還含有少量MgO、SiO2等雜質(zhì))來制備Li4Ti5O12和LiFePO4,工藝流程我們也不必弄懂。然后就直接看第一問,它是考察識圖能力,與題干無關:立即得出答案100℃、2h,90℃,5h。第二問就是書寫離子方程式的能力,看流程圖中的酸浸,即可分析:反應物為FeTiO3和鹽酸,其中的一個產(chǎn)物為,再根據(jù)Fe、Ti兩元素的化合價及鹽酸的性質(zhì)(只有酸性),可知,另一個產(chǎn)物是Fe2+,然后根據(jù)書寫離子方程式的步驟馬上得出答案:FeTiO3+ 4H++4Cl-=Fe2++TiOCl42-+2H2O。第三問讀表得出:低于40℃,TiO2·xH2O轉(zhuǎn)化反應速率隨溫度升高而增加;超過40℃, TiO2·xH2O轉(zhuǎn)化反應速率下降。為什么超過40℃,TiO2·xH2O轉(zhuǎn)化反應速率下降呢?熟悉雙氧水、氨水性質(zhì)的學生肯定會想到:雙氧水受熱分解,氨水受熱時有氨氣逸出,導致TiO2·xH2O轉(zhuǎn)化反應速率下降。故可得出答案:低于40℃,TiO2·xH2O轉(zhuǎn)化反應速率隨溫度升高而增加;超過40℃,雙氧水分解與氨氣逸出導致TiO2·xH2O轉(zhuǎn)化反應速率下降。第四問根據(jù)化合價的標價規(guī)則(正負化合價的代數(shù)和為零)可知15個O原子的化合價為22,設-1價的O原子有x個,-2價的O原子有y個,列方程組可解得x=8,所以過氧鍵的數(shù)目為:8/2=4。第五問也與題干無關,由Ksp的意義,知Fe3+恰好沉淀完全時,c(PO4-3)=■mol·L-1=1.3×10-17
mol·L-1, c3(Mg2+)×c2(PO43-)=(0.01)3×(1.3×10-17)2=1.7×10-40 例2. (2017年全國高考二卷26題)水泥是重要的建筑材料。水泥熟料的主要成分為CaO、SiO2,并含有一定量的鐵、鋁和鎂等金屬的氧化物。實驗室測定水泥樣品中鈣含量的過程如圖所示:
回答下列問題:
(1)在分解水泥樣品過程中,以鹽酸為溶劑,氯化銨為助溶劑,還需加入幾滴硝酸。加入硝酸的目的是 ,還可使用 代替硝酸。
(2)沉淀A的主要成分是 ,其不溶于強酸但可與一種弱酸反應,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3)加氨水過程中加熱的目的是 。沉淀B的主要成分為 、 (填化學式)。
(4)草酸鈣沉淀經(jīng)稀H2SO4處理后,用KMnO4標準溶液滴定,通過測定草酸的量可間接獲知鈣的含量,滴定反應為:MnO4-+H++H2C2O4→Mn2++CO2+H2O。實驗中稱取0.400g水泥樣品,滴定時消耗了0.0500 mol·L-1的KMnO4溶液36.00 mL,則該水泥樣品中鈣的質(zhì)量分數(shù)為 。
解析:弄清本題的目的為:測定水泥樣品(主要成分為CaO、SiO2,并含有一定量的鐵、鋁和鎂等金屬的氧化物)中鈣的含量。簡單的瀏覽一下工藝流程圖后便能找到思路:工藝的過程就是要除去硅、鐵、鋁、鎂等元素,并保留鈣元素在最后用KMnO4(酸性)標準溶液滴定,然后開始看題后的問題。(1)顯然是要用酸來溶解鈣的化合物,當鈣的化合物溶解時,鐵、鋁、鎂的化合物也會溶解,硅元素以SiO2的形式存在(SiO2為酸性氧化物而不能溶解,過濾時除去),結(jié)合本題的目的,還要把鐵、鋁、鎂等元素除去,調(diào)PH即可除去鐵、鋁,可是,在介紹水泥樣品成分時沒有說明鐵的價態(tài),如果是二價的鐵用沉淀的方法很難除去(必修二P1079題表1下面的注釋* Fe2+氫氧化物呈絮狀,不易從溶液中除去,所以,常將它氧化為Fe3+,生成Fe(OH)3沉淀除去),因此必須把二價的鐵元素氧化為三價的鐵元素,這時便可得出答案:將樣品中可能存在的Fe2+氧化為Fe3+; 雙氧水(H2O2)(用H2O2不會引入新的雜質(zhì))。(2)結(jié)合(1)的分析沉淀A的成分為:SiO2。接著后一個空根據(jù)SiO2的性質(zhì)填出答案:SiO2+4HF SiF4↑+2H2O。
(3)“加氨水過程中加熱”這個過程本來就值得思考,因為氨水受熱易逸出而實際過程卻要加熱,再想這一步要把金屬鐵、鋁等以沉淀的形式去除,鐵、鋁的氫氧化物很容易生成膠體(必修一課本P62實踐活動“鋁鹽和鐵鹽的凈水作用”),難以通過過濾的辦法去除,加熱可以使膠體聚沉。即可得出答案:防止膠體生成,易沉淀分離;另一個空根據(jù)氫氧化物沉淀的PH值(必修二P1079題表1)可填上答案:Fe(OH)3、Al(OH)3。(4)與題干無關,直接由關系式:5Ca-5CaC2O4-2KMnO4求出鈣的質(zhì)量,進一步算出水泥樣品中鈣的質(zhì)量分數(shù)為:45.0%,通過上面的分析我們并不需要弄清流程圖中的細節(jié),抓住目的根據(jù)課本上的基礎知識便可得出答案。
例3. (2017年全國高考三卷27題)重鉻酸鉀是一種重要的化工原料,一般由鉻鐵礦制備,鉻鐵礦的主要成分為FeO·Cr2O3,還含有硅、鋁等雜質(zhì)。制備流程如圖所示:
回答下列問題:
(1)步驟①的主要反應為:
FeO·Cr2O3+Na2CO3+NaNO3→Na2CrO4+Fe2O3+CO2+NaNO2
上述反應配平后FeO·Cr2O3與NaNO3的系數(shù)比為 。該步驟不能使用陶瓷容器,原因是 。
(2)濾渣1中含量最多的金屬元素是 ,濾渣2的主要成分是 及含硅雜質(zhì)。
(3)步驟④調(diào)濾液2的pH使之變 (填“大”或“小”),原因是 (用離子方程式表示)。
(4)有關物質(zhì)的溶解度如圖所示。向“濾液3”中加入適量KCl,蒸發(fā)濃縮,冷卻結(jié)晶,過濾得到K2Cr2O7固體。冷卻到 (填標號)得到的K2Cr2O7固體產(chǎn)品最多。
a. 80℃ b. 60℃
c. 40℃ d. 10℃
步驟⑤的反應類型是 。
(5)某工廠用m1 kg 鉻鐵礦粉(含Cr2O340%)制備K2Cr2O7,最終得到產(chǎn)品 m2kg,產(chǎn)率為_____________。
解析:先弄清本題的軸線為:由鉻鐵礦(主要成分為FeO·Cr2O3,還含有硅、鋁等雜質(zhì))制備重鉻酸鉀,顯然,鐵、硅、鋁等元素都要除去。(1)與題干無關,屬于氧化還原反應方程式的配平問題,根據(jù)相等規(guī)律,即可算出FeO·Cr2O3與NaNO3的系數(shù)比為:2/7。另一空,看一下流程圖,第一步的藥品有Na2CO3,條件為高溫,熟悉制玻璃原理(必修一課本P817題)的學生馬上答出:陶瓷在高溫下會與Na2CO3反應(或直接寫出化學反應方程式來)。(2)根據(jù)Al2O3為兩性氧化物,SiO2為酸性氧化物,而Fe2O3為堿性氧化物,結(jié)合工藝流程及反應原料可知,為了保證FeO·Cr2O3充分反應原料Na2CO3和NaNO3一定要過量,故“水浸”后溶液必顯堿性,濾渣1的成分為Fe2O3,含量最多的金屬元素是鐵,結(jié)合本題的目的要除去鐵、硅、鋁等元素,濾渣1已除去了鐵元素,濾渣2中肯定還有硅、鋁元素,再看設問的提示:濾渣2的主要成分是 及含硅雜質(zhì)??罩斜靥钿X的化合物,結(jié)合流程圖不難猜出答案是:Al(OH)3(3)由(1)中的提示:FeO·Cr2O3+Na2CO3+NaNO3 Na2CrO4+Fe2O3+CO2+NaNO2可知鉻元素以CrO42-的形式存在于溶液中,而最終生成了K2Cr2O7,顯然,步驟④調(diào)濾液2的pH的目的是:使CrO42-轉(zhuǎn)化為Cr2O72-結(jié)合選修四課本內(nèi)容:2CrO42-+2H+ Cr2O72-+H2O,要使平衡右移只有增加氫離子的濃度,即把PH調(diào)小。(4)不難看出濾液3加適量的KCl后,溶液中主要含有兩種陽離子:K+、Na+和兩種陰離子:Cl-、Cr2O72-兩兩組合成表中的四種物質(zhì),要得到的K2Cr2O7固體產(chǎn)品最多,從圖中可以讀出:溫度越低K2Cr2O7溶解度最小,故選d. 10℃。(5)與題干無關,直接由關系式:Cr2O3 ---K2Cr2O7求出理論生成K2Cr2O7的質(zhì)量,進一步算出制備K2Cr2O7的產(chǎn)率為:■×100%。
通過以上的實例分析,我們發(fā)現(xiàn)做高考化學大題,不必要非得弄清、讀懂流程圖,只要弄清了命題人的目的,即我這里說的軸線,然后直接帶著問題尋找答案,用鬼谷子“觀天下”的辦法,居高臨下去解決,就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簡介:王 俊,1994年參加工作,山西省襄汾縣汾城高級中學校任教,山西省特級教師。
(作者單位:山西省襄汾縣汾城高級中學校 04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