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偉
摘要:語文教學是所有學科的基礎教學,也是教學中的重中之重。近幾年的高考試題對語文的要求越來越高,曾有專家預言:以后的高考會有一大部分學生做不完,而不是不會做。高考的語文考的就是學生的閱讀能力和閱讀時間。這就顯而易見地告訴我們從小學低段語文教學就要注重對學生的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和閱讀能力的提高。十幾年的教學經(jīng)驗告訴我:單純的基礎知識對于學生來說非常簡單,而閱讀是對基礎知識的運用,是基礎知識的提高,是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非常困難的環(huán)節(jié)。通過閱讀教學不僅能讓學生的基礎知識掌握地更加牢固,聽、說、讀、寫能力也能得到強化, 同時也能有效鍛煉學生的語文理解能力和思維能力, 有利于提高學生良好的語文素養(yǎng)。
關鍵詞:閱讀教學;閱讀效果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增強學習語文的自信心,養(yǎng)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初步掌握學習語文的基本方法。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進行閱讀。
語文教學是所有學科的基礎教學,也是教學中的重中之重。近幾年的高考試題對語文的要求越來越高,曾有專家預言:以后的高考會有一大部分學生做不完,而不是不會做。高考的語文考的就是學生的閱讀能力和閱讀時間。這就顯而易見地告訴我們從小學低段語文教學就要注重對學生的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和閱讀能力的提高。十幾年的教學經(jīng)驗告訴我:單純的基礎知識對于學生來說非常簡單,而閱讀是對基礎知識的運用,是基礎知識的提高,是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非常困難的環(huán)節(jié)。通過閱讀教學不僅能讓學生的基礎知識掌握地更加牢固,聽、說、讀、寫能力也能得到強化, 同時也能有效鍛煉學生的語文理解能力和思維能力, 有利于提高學生良好的語文素養(yǎng)。
一年級的小學生在開學一個多月后就能學完漢語拼音,這時他們就能利用“拼讀音節(jié)”這種方法來進行識字了。當然僅僅利用課上的時間認字,識字量是有限的,生活中識字也是增加識字量的一個有效途徑。認得字多了,就會掃除閱讀中的重重障礙,加快閱讀速度,提高閱讀效果。在低段教學中注重閱讀教學,既能增加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又能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的感情,也為中、高段的語文教學打下基礎,非常有必要性。
一、激發(fā)學生閱讀的興趣,引導學生主動閱讀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引導學生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所以,我們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就要注意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讓興趣做學生最好的好事,引導學生主動的閱讀文本,讀懂文本,積累語言,實現(xiàn)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生本之間的充分對話,這也是進行有效閱讀教學的必要前提。小學語文是我們系統(tǒng)的學習語文知識的基礎階段,而閱讀又是小學語文學習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其目的是深入開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的思維,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以及拓寬學生學習語文的視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充分認識到這一點,避免單一的教師講學生聽的模式,要真正的將閱讀課堂的主動權交還到學生手中,與學生進行有效的互動交流,充分開發(fā)學生的潛力。
那么怎樣才能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呢?題目是文章的眼睛,蘊藏著豐富的信息。通過文章的題目,可以或多或少洞察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如:在學習一年級上冊《大還是小》這篇課文時,可根據(jù)題目提問“你什么時候覺得自己很大?為什么?你什么時候覺得自己很小?為什么?”來激發(fā)學生探究文本內(nèi)容的欲望。因此,我們平時的閱讀教學中就可以利用學生的好奇心,圍繞題目設計問題,激發(fā)他們閱讀課文的興趣。
二、質疑釋疑,理解文本內(nèi)容
教育的新理念認為:引導學生從內(nèi)心迸發(fā)出想要學習的意識比讓他們傳統(tǒng)的接受知識更有利于發(fā)揮他們的創(chuàng)造性。愛因斯坦也曾經(jīng)說過“: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币虼耍陂喿x教學中,教師要想方設法挖掘學生潛在的自主閱讀意識,注重學生質疑釋疑能力的培養(yǎng),能逐步提高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和感悟能力。如教學《項鏈》這篇課文時,有學生提出:“小娃娃的項鏈是什么?大海的項鏈是什么?”這個問題能緊扣題目,并就第二自然段中的句子質疑,非常有價值。教師可以采用小組合作交流的形式引導學生自主解決這個問題。通過交流和討論,學生不僅找到了答案,感悟了課文的內(nèi)涵,還讓自己的思維與知識產(chǎn)生了共鳴。
三、擴大閱讀面,由最初的繪本慢慢向語言文字轉變
葉圣陶先生說過: “課文只是一個例子”,“教是為了不教”。為了擴大學生的閱讀面,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讓學生在課外選擇自己喜歡的繪本、兒歌、童謠、古詩、童話、寓言、民間故事等自由閱讀,不分時間,不分地點地閱讀,逐漸把閱讀作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低年級學生的抽象思維差,最初的閱讀需要通過圖畫來理解文字,所以最初的閱讀書目都是繪本書,如《小魔怪要上學》《我的爸爸叫焦尼》等。讀得多了,認的字也越來越多,慢慢就可以脫離開繪本書目了。閱讀離不開資源,可以結合實際情況,在學好課內(nèi)知識的基礎上努力尋找生活中潛在的閱讀資源,在物質上、精神上為開展課外閱讀活動提供支持和保證。
四、讀書內(nèi)容、活動要不拘泥于形式,忌單一
只要是對學生身心健康有益的,無論是繪本還是畫本,還是單純的文字書,只要學生愛看就可以。對于書的內(nèi)容,不要只看童話、故事等,《笑話》、《猜字謎》等一些簡短的有意思的書籍,孩子們也愛看。出了每周兩節(jié)課的時間在閱覽室讀書以外,平時的學習生活中也要鼓勵學生自由閱讀,人人都要有“無處不閱讀”的思想,人人都要養(yǎng)成“無處不閱讀”的好習慣。久而久之,學生一天不閱讀就會感覺缺少了什么。不僅要讀,還要悟。每隔一段時間可以組織讀書交流會,把平時自己閱讀是做的閱讀卡,手抄報,讀書感悟等和同學們共同分享一下,互相啟發(fā),就會有不一樣的收獲?!耙磺€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通過交流,同學們也能知道他人心中的 “哈姆雷特”有什么特點,這樣不僅能增強學生對閱讀知識的印象,還能提高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讀書感悟能力。
小學語文低段閱讀教學是整個語文教學的基礎,也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在高考改革的新形式下,人人都有“大語文觀”“大閱讀觀”。只有這樣,小學閱讀教學才能碩果累累。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方智范.語文教育與文學素養(yǎng)[M].廣東教育出版社,2005.
[3]耿瑞娟.如何培養(yǎng)小學生的語文素[J].學周刊,2013.(06):32.
[4]王瑞萍.生本理念視角下的小學語文大閱讀教學策略研究[J].中華少年,2016,(03):46.
[5]余有聰.如何提高小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J].新課程(小學),2013,(05):63.
[6]何振華.粗讀·精讀·博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摭談.語文學刊,2016,(0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