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蘭,地處“屋脊的屋脊”阿里地區(qū)南緣,與印度、尼泊爾接壤,位于中亞、西亞、南亞、東北亞、東亞的結(jié)合部,自古以來是中、印、尼三國邊民進行政治、邊貿(mào)、文化、宗教交流的重要通道,來自四面八方的文化、宗教、經(jīng)貿(mào)、軍隊、信使進出于此,不絕于途,經(jīng)過不斷的交流、融合,孕育出了極富普蘭地方特色、文化底蘊厚重的神山圣湖歷史、宗教與民間文化。
普蘭具有其獨特的自然人文景觀:神山岡仁波齊、圣湖瑪旁雍措、納木那尼雪峰、鬼湖拉昂措、馬泉河、孔雀河、象泉河。美麗的邊境小城普蘭,千年古剎科迦寺和西德寺。古老的鹽糧商道、塘嘎國際市場和來自異域的尼泊爾、印度商人,古宮拉康里發(fā)生的孔雀王子洛桑與孔雀公主雍卓拉姆的愛情故事,和善友好的印度香客及苦行者,典雅古樸的民間歌舞服飾,科迦藏戲。沿襲至今極具父系社會特征的“普兌羌”男人節(jié),具有母系社會特征的走婚習俗、婚禮儀式,西女國城堡、普蘭彩石、五色神沙等等,共同編織起普蘭社會歷史文化生活縱橫細密的經(jīng)緯。每每面對普蘭的圣山神湖,人們驚訝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古代象雄部落,地處藏地西部阿里,早期為青藏高地西部亦農(nóng)亦牧的一個部落邦國,是雪域高地早期“四十二小邦”和后期“十二小邦”之一。
關(guān)于古象雄的邊界范圍,按照苯教文獻的傳統(tǒng)說法,象雄由三個部分組成,即:里象雄,中象雄和外象雄。據(jù)著名苯教學者朵桑坦貝堅參所著的《世界地理概說》記載:里象雄應(yīng)該是岡底斯山西面三個月路程之外的波斯、巴達先和巴拉一帶。中象雄在岡底斯山西面一天的路程之外。那里有詹巴南夸的修煉地穹隆銀城,還曾是象雄王國的都城。外象雄是以穹保六峰山為中心的一塊土地,也叫孫巴精雪,包括39個部族,嘉二十五族,即現(xiàn)在的安多上部地區(qū),絕大部分信仰苯教。
古往今來,象雄以其不被大多世人所知的方式將其歷史印記刻畫在雪域西部高地上。
現(xiàn)在,就讓我們走進阿里,走進普蘭,走進古象雄,品讀體味一片深邃自然偉力與悠久歷史文化展現(xiàn)的獨特風景。 本刊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