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翊高 周大為
我看到一則新聞報道,說一位西班牙的女科學家無意中發(fā)現蠟螟幼蟲能以塑料為食,這引起了我的興趣。塑料污染是世界性的環(huán)保難題,如果蟲子能吃塑料,不就能讓蟲子去解決這個難題了嗎?查找資料后,我發(fā)現中國的科學家也在做這方面的研究,他們還找到了另一種能吃塑料的蟲子—黃粉蟲。于是我們購買了一批黃粉蟲進行實驗,研究黃粉蟲對塑料的降解效果。
喬翊高
這不是我第一次做課題研究。我的第一次課題也與環(huán)保有關,那次我是被同學邀請加入的。在我們學校,如果你對課題研究有興趣,可以詢問身邊正在做課題的同學,也可直接詢問科技輔導老師。雖然并非所有人都在做,但這扇門對所有人敞開。
周大為
我就是被喬翊高邀請加入的,這是我第一次做課題研究。
因為我覺得他很厲害!論文寫作由他負責,我負責實驗設計和操作。
材料:塑料(PE食品袋、EPE珍珠棉、EPS泡沫板);0.7cm、1.2cm、1.6cm、2—2.5cm的黃粉蟲幼蟲各約2000條。
器材:塑料箱、培養(yǎng)皿、100ml燒杯、50ml量筒、玻璃棒、電子天平、橡膠棒、毛皮、藥匙、酒精燈、火柴、燃燒匙、解剖刀。
實驗步驟
1. 把黃粉蟲幼蟲從附帶的麥糠中分離出來,按照大小分別放入4個塑料箱。
2. 在4個塑料箱里放入珍珠棉和泡沫板。為方便蟲子啃食,用剪刀在其表面扎孔。
實驗結論
黃粉蟲可以食用珍珠棉和泡沫板,正常生長,不同材質的塑料沒有明顯差異。各組蟲都有褪皮現象,兩種塑料上都有小孔或孔洞。1.6cm和2—2.5cm組的幼蟲啃食量較大,能在泡沫板上啃出洞的只有2—2.5cm幼蟲。
給2—2.5cm的黃粉蟲投喂不同塑料,觀察記錄塑料的被啃食情況和黃粉蟲生長情況。(略)
通過實驗一和實驗二,我們可以知道黃粉蟲能否啃食塑料,以及黃粉蟲啃食塑料的能力。
實驗步驟
1. 用藥匙取黃粉蟲糞便,在電子天平上稱取0.3g,放入100ml燒杯。
2. 用量筒量取50ml水,倒入燒杯中,用玻璃棒充分攪拌。靜置5分鐘后觀察一次;靜置24小時后再觀察一次。
靜置5分鐘后,液體顏色微黃,有少量漂浮物,多數沉淀;靜置24小時后,液體顏色深黃,有少量漂浮物,多數沉淀。
實驗結論
靜置后的少許漂浮物,經判斷為未被黃粉蟲轉化的塑料。大多數為沉淀,說明大部分塑料被黃粉蟲轉化。(略)
用毛皮反復摩擦橡膠棒,然后用橡膠棒接觸蟲糞,發(fā)現僅微量蟲糞被吸附。判斷被吸附的為未被黃粉蟲轉化的塑料,大部分塑料被轉化。(略)
將蟲糞置于酒精燈上燃燒,燃燒火焰呈藍綠色,有氣味,但比塑料直接燃燒輕微許多,說明大部分塑料被轉化。(略)
因為我們沒有精密的儀器直接分析蟲糞成分,所以就設計了多個實驗(實驗三—實驗五),從不同角度分析蟲糞中塑料的含量。
實驗步驟
1. 隨機選取2—2.5cm的幼蟲20條,在珍珠棉、泡沫板上各放10條,再分別對珍珠棉和泡沫板稱重。
研 究 心 得
我在接觸課題研究之前,還以為很難呢!開始做以后,我才發(fā)現,入門很簡單,而且一做就停不下來了。在這個過程中,我學習了實驗設計的方法和實驗操作,對科學研究產生了興趣。其實課題研究十分貼近生活,最重要的是發(fā)現問題。有空多跑跑科技輔導老師的辦公室,可以獲得很多信息哦!
我們在了解了科學家已發(fā)表的科學成果后,自己進行探究,這一過程沒有預想的順利,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問題。譬如將黃粉蟲從泡沫板上取出稱重,用抖動的方法根本取不出來。后來我們查閱資料,利用了蟲子的趨暗性,才把蟲子趕出泡沫板。課題研究總會遇到問題,需要我們自己通過學習、調查,最終予以解決。
2. 將珍珠棉和泡沫板上的黃粉蟲用解剖刀肢解,使黃粉蟲體液流出。靜置1小時,再分別對珍珠棉和泡沫板稱重。
實驗結論
珍珠棉和泡沫板重量各減少了0.3g,說明黃粉蟲體液對塑料有降解作用。
通過上述實驗,我們得出結論:黃粉蟲體內存在可以降解塑料的物質。
各個年齡段的幼蟲均能以塑料為單一食物維持生命并生長。實驗期間部分高齡幼蟲變成蛹,低齡幼蟲也有明顯長大,少量幼蟲死亡。其中2—2.5cm的幼蟲啃食塑料量最大。黃粉蟲啃食珍珠棉速度較泡沫板快。蟲糞中塑料成分很少。
由于條件所限,未做正常喂食對照組實驗。
有想法一定要記下來,而且一定要盡快去做!要知道別人說不定有和你一樣的想法。被人搶先了,你的課題也就沒有價值了。一旦去做,就要做到底,你會發(fā)現沒有你想象的那樣困難。
選擇自己擅長的領域吧!像我就是因為生物學得還不錯,所以加入了這個項目。在課題中,你將面對未曾遇到過的問題,扎實的知識基礎可以幫助你解決問題。其實在開始研究前,我們也不知道誰實驗做得好,誰論文寫得好。只要有這個意愿,就會發(fā)現自己的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