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SheilaHicks 彩色“云朵”
她是一位用編織物創(chuàng)作“雕塑”的藝術家;她的每一個展覽都獨一無二;她會不斷“修剪”她的作品使其“歷久彌新”;她生于美國,卻在巴黎度過了她的大半生;她會根據不同的地點進行不同的創(chuàng)作,作品蘊含著無限的可能性……2018年,現年已逾83歲的SheilaHicks,帶著她一生中用棉花、羊毛、亞麻和絲線等材料編織而成的作品,來到蓬皮杜中心開啟了她的創(chuàng)作回顧展。絲線匯成“河流”,亞麻堆成“小山”,羊毛構成一個個“草垛”……這就是我們在蓬皮杜中心能看到的多彩風景。
02
Hungry 神秘派對
Hungry不僅是德國一位超現實變裝藝術家,她還是Bj?rk新專輯的御用化妝師,包括《Utopia》的唱片封面和幾支音樂錄影帶里的驚艷妝容都出自他手。在Ins擁有超過20萬的追隨者,她的妝容是一場新革命。然而這個酷到極點的 Club Kid 坦言道在成長中總是被當作怪人而受排擠,“在巴伐利亞那個幾乎全是白人的天主教環(huán)境里,有一半泰國血統(tǒng)的我被認為是個異類。我對現實主義從來都不屑一顧,我渴求夸張而嶄新的事物。今天的我感覺自己在變裝時是最美麗的,束腹收身,濃妝艷抹又教人望而生畏。隱卻自己的瑕疵,突顯自己的過人之處?!?/p>
2
Marguerite Humeau
倫敦雕塑藝術家Marguerite Humeau 以創(chuàng)造超現實的雕塑和營造空間而聞名。她通常采取聲音、雕塑和光線等結合的大型裝置來進行探索?!癋OXP2 ”是Marguerite Humeau在博物館的第一次個人秀。在展會上,她創(chuàng)造了一個高度風格化的“生物展廳”,通過探索人與黑猩猩2%的基因差異,人為地重塑了生物的起源,并提出了大象有可能是地球上物種進化史上的優(yōu)勢物種。項目規(guī)模的巨大,不僅體現在創(chuàng)作意識上,也反映在物理空間上,Marguerite親手創(chuàng)造了這些不存在的生物,并且賦予了作品以情感和意識。
03
Lene Kilde 填補情緒
挪威藝術家Lene Kilde以孩子的日常情緒表達作為創(chuàng)作重點,把他們在生活中的各種場景以雕塑的方式加以定格。LeneKilde發(fā)現肢體語言是兒童最純粹的交流方式,這些交流方式被她巧妙地捕捉到后用金屬網、混凝土創(chuàng)作出風格極簡且充滿喻意的雕塑作品。大面積地留白,腳和手成為觀眾目光的焦點,讓人對消失的身體產生聯(lián)想,通過情緒的變化讓觀者與雕塑產生互動。Lene Kilde擁有Fine Arts的本科學位和產品設計的碩士學位。2013年,她又獲得了挪威藝術協(xié)會頒發(fā)的青年藝術家三年工作獎學金。
04
Gohar Dashti 被遺棄房屋
“你走以后,灌木在你曾踏過的土地上發(fā)芽。向陽的房間開出了花,窗外那棵大樹已亭亭如蓋。”攝影師Gohar Dashti ,生長在伊朗西南邊境的小城市Ahwaz。在伊朗和伊拉克戰(zhàn)爭期間,炸彈和各種武裝沖突充斥著她的生活。曠日持久的戰(zhàn)爭影響著邊境居民的生活,使他們的生理和心理產生了很大的變化,而這些都對Dashti的創(chuàng)作產生了影響。她近期的三個攝影系列,都圍繞著人和生存環(huán)境的關系為主題。其中“家”這組作品帶給了人們深刻地反思:在這個星球上,人類只是個過客,自然才是恒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