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珍
能否做到“官司歸官司,團結(jié)歸團結(jié)”,關(guān)系著國民黨能否重生
2018年5月15日,距離正式卸任臺灣地區(qū)領導人兩年還差5天的時刻,馬英九迎來了一個“有罪判決”,罪名是“泄密”,刑期四個月,可“易科罰金”,即以罰款12萬新臺幣(約合人民幣25萬元)替代監(jiān)刑,并可上訴。對比其前任陳水扁當年因貪污入獄(目前保外就醫(yī)),這個罪名和刑期,既諷刺又荒誕。
今年68歲的馬英九已經(jīng)發(fā)表聲明,稱一定上訴,給自己爭個清白。
此事得追溯至2013年8月31日。時任“檢察總長”黃世銘辦案監(jiān)聽民進黨“立委”柯建銘電話時,意外發(fā)現(xiàn)柯建銘請時任臺灣“立法院長”王金平關(guān)說(利用職權(quán)干擾正常執(zhí)法)時任“法務部長”曾勇夫及時任“高檢署檢察長”陳守煌,請求不要對柯涉及的案件進行起訴。黃世銘向馬英九報告了此事。
9月11日,馬英九以國民黨主席身份召開記者會,譴責王金平“司法說情”事件。當天,國民黨“考紀會”開除王金平黨籍。而一旦喪失黨籍,沒有“立委”身份,其“立法院長”的頭銜自然不保。
王金平隨后向法院提出“確認國民黨員資格存在”的民事訴訟,法院裁決保留其黨籍。也就是說,國民黨“考紀會”開除黨籍的決定不被司法認可,這也是臺灣第一樁司法確認政黨黨籍的案例。國民黨敗訴后再上訴,直到2015年朱立倫接任國民黨主席后才撤回上訴。
2015年,黃世銘因依泄密罪被判刑1年3個月、得易科罰金45萬新臺幣。“法務部長”曾勇夫、“高檢署檢察長”陳守煌負行政責任,分別移送“監(jiān)察院”和檢察官評鑒委員會。“立法院長”王金平和民進黨“立院”黨團總召集人柯建銘則免于被處理。
而對于馬英九涉案的情況,臺北檢察院2016年12月啟動調(diào)查后認定,馬英九為了撤銷王金平黨籍和“立法院長”而泄密。
對于馬英九的泄密指控,主要在于2013年8月底到9月6日“特偵組”召開記者會之前的幾天,黃世銘向馬英九報告案情后,馬找了“行政院長”江宜樺和“總統(tǒng)府”副秘書長羅智強敘述此案。二審判決認為,馬英九轉(zhuǎn)述案情,既不是為解決政府部門成員的政治問題,和“院際調(diào)解”更是毫無關(guān)系。而不論是“特偵組”偵查中的事項或監(jiān)聽內(nèi)容,依法都不得泄露,且不得用于刑事犯罪偵查以外的目的。
而馬英九認為,自己和江、羅談話基本屬于私下討論,在“特偵組”公開案情前,“秘密”還是秘密,不能叫泄密。
此外,此案是黃世銘主動向馬英九報告,馬英九是被動知曉,并無干涉?zhèn)刹榛蛱絾杺刹槊孛艿膭訖C和意圖。
而更大的爭議是,為什么參與“司法說情”(指王金平)事件者無罪,“吹哨者”(指馬英九)反而有罪?
也有輿論認為,馬英九處理王、柯“司法說情”事件,在政治上是否過于躁進,很值得討論。在許多人看來,既然王金平所涉案情十分輕微,馬英九是否有必要這么快地做出開除其黨籍的決定,值得商榷。
其實,馬英九與王金平的心結(jié)自2005年競選國民黨黨主席就已經(jīng)開始,直到馬英九卸任,始終無法化解。這是馬英九在任臺灣地區(qū)領導人8年的一大敗筆。
無可諱言,“泄密案”二審逆轉(zhuǎn)有罪,必然對馬英九造成不小的壓力。政黨第三次輪替這兩年,臺灣政治生態(tài)最重要的變化,就是國民黨不只是失去“政權(quán)”,而且在“立法院”席位已經(jīng)少到甚至提不出“釋憲聲請案”,這和民進黨第一次主政時是非常不同的。
民進黨第一次主政時的陳水扁時代,國民黨在“立法”部門占多數(shù),但未過半,只要國民黨和親民黨聯(lián)手,就能擋下偏激政策,甚至以提出罷免臺灣領導人動議進行施壓。當時的陳水扁因為是“少數(shù)派”,只能以靠攏獨派拉攏“深綠”來鞏固政治安全感,政局喧鬧卻成不了事。蔡英文主政后則不然,占據(jù)“立法”部門絕對多數(shù)席位的結(jié)果,不僅沒有鼓勵她往中間靠攏,相反卻增加她實施更偏向于民進黨主張的政策信心。不論“立法”或“修法”,民進黨都能強壓其他黨派完成“三讀”,即使法案不符法律或“憲政”原則,亦無人能擋。加上國民黨提不出“釋憲聲請案”,“釋憲救濟”的可能性大幅降低。就是在這個背景下,民進黨摧枯拉朽般攻城掠地。
在陳水扁主政的時代,國民黨這邊,連戰(zhàn)把黨主席交給“人氣王”馬英九,即使本土派王金平隱有分庭抗禮之勢,都撼動不了馬英九的核心領導地位。而如今,國民黨領導層的人氣顯然不如當年的馬英九,全黨所謂的“政治菁英”甚至有青黃不接之勢,僅僅是選舉造勢都進行得異常辛苦。如此低迷的氣候下,馬英九卸任后人氣逆轉(zhuǎn)回溫,是唯一的特例。如今卻因為“泄密案”逼得天天跑法院,某種程度上也凝聚了國民黨內(nèi)的同仇敵愾之氣,反而加大其輔選能量。
所謂“壓得愈深,彈得愈高”,要改變臺灣政治形勢,除了選舉別無他法,國民黨必須從今年底的縣市選舉中展現(xiàn)足以與民進黨抗衡的政治能最,到2020年的臺灣地區(qū)領導人選舉時也才有重爭主政地位的機會。在這個過程中,馬英九還是國民黨內(nèi)不可忽視的一股力量。當然,馬英九與王會平之間能否做到“官司歸官司,團結(jié)歸團結(jié)”,也關(guān)系著國民黨能否重生。就此而言,現(xiàn)仟國民黨主席吳敦義也得扮演一定角色。畢竟,當年“馬王政爭”時,作為馬的副手,吳敦義正是唯一提出不同意見的人。
(作者系臺灣資深媒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