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鵬,陳曉山,李進寶,王偉,呂斌,陳揚
(新疆八一鋼鐵股份有限公司)
根據市場需要八鋼中厚板產線拓展產品規(guī)格,風電鋼板軋制厚度由最大50mm拓展至80mm,為了保證鋼板力學性能,此鋼種在軋制過程中需要低溫軋制,因鋼板變形抗力、軋制力、軋制扭矩、軋機沖擊負荷等急劇增加,在實際生產初期精軋階段出現了翹頭造成軋廢,軋廢率達到44.4%。翹扣頭問題極大限制了八鋼中厚板風電板產品規(guī)格的拓展。
在中厚板軋制過程中鋼板頭尾部彎曲變形的產生機理復雜,其影響因素很多,如軋件在厚度方向上、下表面溫度分布不均、壓下率不同、軋件的摩擦條件不一致和上、下輥徑不同導致的輥面線速度不同,軋制線高度和軋件人口中心高度不一致,都將引起軋件頭部翹曲,而且涉及到多個關聯因素的影響,如工藝參數、設備參數和電氣參數等【1】【3】。
經過參閱相關文獻及參考同類型鋼廠的軋制經驗【2】,從以下方面查找問題:(1)軋件上下表溫差;(2)軋制中間坯長度;(3)軋件咬入時上下輥速度;(4)軋制線高度;(5)軋制速度。
精軋機階段翹頭鋼板見圖1,翹頭形成的表現為鋼板的下表延伸大于上表延伸,圖2所示。
圖1 精軋機階段鋼板翹頭
圖2 鋼板翹頭演示
采用對比法進行排查,對比加熱爐溫度控制工藝及實際溫度;使用高溫槍對于軋制中間坯上下表溫度實際情況進行測量,見表1、表2。
表1 加熱爐溫度控制工藝要求
表2 中間坯上下表溫度
通過表1和表2中數據可以看出,加熱爐出鋼時鋼板上表溫度高出下表溫度20℃,但經過粗軋機軋制后上下表溫度減至10℃,隨著待溫時間的逐步增加,鋼板的上下表溫度發(fā)生反轉,在待溫末期階段,鋼板的下表溫度高出上表溫度近30℃。根據軋鋼原理,此種現象會造成下輥壓入軋件的深度大于上輥壓入軋件的深度,相同時間內軋件下表面的金屬延伸量大,使軋出的中間坯向上彎曲造成翹頭,此塊鋼板在軋制過程中發(fā)生了翹頭現象如圖2所示。
由此得出軋件上下表溫度差為造成鋼板翹頭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中精軋機除鱗可以實現上下單獨除鱗,進而可以依靠下表面單向除鱗的方式來調整鋼板的上下表溫差,因此,軋制控制上下表溫度差成為控制的手段之一。
根據寶鋼的經驗:軋制中間待溫坯長度應大于軋輥周長,由于中間坯冷卻不均勻,下表溫度大于上表溫度,外冷內熱,坯子越短,越容易翹頭,而且是通長,還要考慮到ski(翹扣頭系數)死區(qū)長度,所以取值4.2m。對Q345EZ25軋制3個軋制周期內的數據(包括中間坯長度)進行統(tǒng)計分析,如表3所示。
表3 中間坯上下表溫度
統(tǒng)計數據共計37塊鋼板,周期為3個軋制周期。通過表3中數據可以看出,軋廢的鋼板主要集中在第一周期與第二周期,平均中間坯長度為3996mm。軋制成功的在第三周期,平均中間坯長度為4696mm。統(tǒng)計第一周期與第二周期數據得出中間坯長度小于4200mm的軋廢率達到44.4%。
由此得出軋件中間坯長度較短是造成鋼板翹頭的重要原因之一。
調取翹頭軋廢鋼的PDA過程數據,如圖3所示。在軋廢鋼咬入的瞬間,也就是翹扣頭系數(ski%)起作用的時候,上下輥輥速基本一致,上輥輥速略微高于下輥輥速(高出0.023m/s),但現場表現為軋件上翹,不具備對應性。
圖3 軋廢PDA截圖
由此得出軋件咬入時上下輥速度差不是造成鋼板翹頭的主要因素,但可以作為一項軋制控制手段。
統(tǒng)計3個軋制周期內軋制Q345EZ25各鋼板對應的軋制線高度如表4所示,3個軋制周期內共經歷4副軋輥,軋制線高度與軋成率無直接對應關系,軋制線為負時有軋廢也有軋成,軋制線為正時有軋廢也有軋成。
表4 軋制線高度統(tǒng)計表
中厚板L2軋制模型的軋制速度模型設定分為咬鋼、帶載荷加速、減速低速拋鋼的過程。由于軋制的前幾道次鋼板較短,若咬鋼速度、加速度設定過大,則造成軋制速度達不到最大速度就拋鋼,因此在減速的時候變形速率會發(fā)生變化,使鋼板縱向應力分布不均勻,造成鋼板的翹曲。
采用降低速度(降低咬鋼速度至1.7m/s和加速度0.1m/s2)進行測試,測試結果非常理想,未出現翹頭軋廢現象,改進前后精軋規(guī)程參數對比如表5與表6所示。
表5 軋廢鋼板規(guī)程
表6 降速測試鋼板規(guī)程
通過查找問題,借鑒寶鋼股份軋制5000mm厚板生產線的經驗,結合八鋼中厚板廠裝備能力,為解決精軋階段翹頭問題,對軋制工藝進行了改進。
(1)上下表溫度控制:根據3#加熱爐平焰燒嘴和熱電偶位置對爐溫檢測和鋼溫的影響,嚴格按表1的加熱工藝控制各段上下部溫度,在厚板前后安排10~16塊Q235B低質量要求鋼板過渡,保證板坯溫度均勻;完善冷卻水系統(tǒng),更換精軋機除鱗噴射閥,調小預充水;恢復精軋機側噴水,減少鋼板表面殘水;輥道冷卻水在軋制前開至最大,軋機冷卻水上輥系按40%~60%開度設定,下輥系按100%~120%開度設定。
(2)軋制中間坯長度設定:中間坯長度應大于4.2m,可在軋制工藝許可范圍內修改待溫厚度,不能滿足的應回爐處理。
(3)軋制速度控制:粗軋階段各道次壓下率>5%,采用恒速軋制(1.7m/s)。精軋階段在厚度大于100mm前采用恒速軋制(1.7m/s),道次壓下率大于5%。另100mm以下按最大咬鋼速度1.7m/s、最大軋制速度2.5m/s、加速度0.5m/s2軋制。
現場生產嚴格按照改進措施執(zhí)行,軋制厚規(guī)格風電鋼再未發(fā)生因為翹頭導致的軋廢現象,軋制過程穩(wěn)定,板形平直,軋成率100%。截止2017年8月,共生產50~80mm厚規(guī)格風電鋼94塊1081t,未出現翹頭軋廢現象。板形實拍如圖4所示。
圖4 成品鋼板板型
鋼板的軋制過程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因此鋼板初始應力狀態(tài)、溫度分布、軋制速度設定、壓下制度設置等設計不當都是引起鋼板翹頭的因素,并且這些因素交叉影響、交互作用,單獨控制及調整某一項因素都無法完全保證頭部平直。八鋼中厚板通過對現場過程基礎數據統(tǒng)計分析,并且從五個方向查找風電鋼厚板板形翹曲問題,并制定了控制措施,應用到批量軋制過程中,效果明顯,翹頭軋廢現象大大降低。成功拓展了八鋼中厚板風電板產品規(guī)格,提高了風電鋼的市場占有率。
[1] 王玉姝,徐海,等.中厚板卷軋制過程中翹頭原因分析和解決辦法【J】.寬厚板,2006,(5).
[2] 賈春秀,曲正剛.中厚板軋制過程中軋件頭部翹曲的影響因素和控制辦法【J】.鞍山科技大學學報,2006.
[3] 廖波,肖福仁.中厚板軋制過程中頭部彎曲的成因分析及控制【J】.東北大學學報,20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