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慶友
(福建建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福建福州 350001)
隨著城市高層、超高層建筑和重型建(構)筑物的樁基荷載加大,施工樁長及樁徑加大,再加上工期緊迫,加大了灌注樁的施工難度[3]。超長大直徑灌注樁(以下簡稱超長樁)形似細長桿件,其樁孔深度通常大于70m,樁徑通常大于1000mm。超長樁施工,既要保證成孔安全,又要保證樁孔垂直度,還要保證成樁質(zhì)量,以一般深度的灌注樁施工工藝難以滿足工期要求[4]。筆者通過富閩時代廣場工程實例,探討超長樁的成孔施工技術。
富閩時代廣場工程總建筑面積115 387.60m2,其中地下36 419.31m2,地上78 968.29m2。該工程涵蓋現(xiàn)澆鋼筋砼結構、預應力鋼筋砼結構、鋼結構等型式。兩層大底盤連體地下室,地上3棟建筑。
該工程樁基采用泥漿護壁成孔沖(鉆)孔灌注樁,澆筑C40P8抗?jié)B水下混凝土,合計529根,最大施工樁長58m(Φ1000,小計369根,樁端全截面進入設計持力層⑩卵石深度≥3m)、94.1m(Φ1200,小計160根, 樁端全截面進入設計持力層中-微風化花崗巖深度≥0.5m)。
對Φ1200原先采用沖擊成孔,平均每根超長樁成孔時間15d。
根據(jù)鉆孔揭露,場地巖土體類型自上而下劃分如下:
(1)雜填土①:場地內(nèi)均有分布,揭示厚度1.40m~5.60m,均勻性差。
(2)淤泥質(zhì)土②:該層在場地內(nèi)廣泛分布,層位較穩(wěn)定,揭示厚度0.60m~3.60m,均勻性較差。
(3)中砂③:場區(qū)內(nèi)均有分布,層位穩(wěn)定,揭示厚度7.60m~13.40m,均勻性較差。
(4)淤泥質(zhì)土④:該層在場地內(nèi)廣泛分布,各孔均有揭露,揭示厚度1.40m~11.30m,均勻性較差。
(5)中砂⑤:該層在場地內(nèi)分布不均,揭示厚度2.20m~21.00m,均勻性較差。
(6)淤泥質(zhì)土⑥:該層在場地內(nèi)分布不均,揭示厚度1.10m~14.60m,均勻性較差。
(7)粉質(zhì)粘土⑦:該層在場地內(nèi)分布不均,揭示厚度1.20m~9.40m,均勻性較差。
(8)中砂⑧:場區(qū)內(nèi)均有分布,層位穩(wěn)定,揭示厚度1.70m~29.30m,均勻性差。
(9)圓礫⑨:該層在場地內(nèi)分布不穩(wěn)定。揭示厚度2.00m~2.90m,均勻性較差。
(10)卵石⑩:場地內(nèi)均有分布,層位穩(wěn)定。揭示厚度3.40m~11.30m,均勻性較差。
灌注樁持力層在中(微)風化花崗巖層,常用的鉆孔灌注樁的鉆頭無法進行砍巖,此為施工難點,若改用沖孔灌注樁,對于該工程砂層較厚的地質(zhì),進尺緩慢。而牙輪鉆頭能夠適應從軟到堅硬的多種地層,尤其適用于高層、超高層建筑的灌注樁基礎,及持力層在中(微)風化花崗巖層等硬質(zhì)巖層的灌注樁施工。通過對樁基工程施工機械市場的各種相關信息進行收集、歸類整理,并對其他一線城市的樁基工程施工機械市場進行調(diào)查、研究及詢價,結合本工程實際情況,決定采用上海探礦機械廠生產(chǎn)的GPS-20型鉆孔鉆機(配備一臺泥漿泵),每節(jié)鉆桿直徑Φ168mm長3m,鉆頭一種為普通錐形鉆頭,另一種為牙輪鉆頭,以縮短單根樁成孔時間。鉆機主要性能參數(shù)如表1所示。
表1 鉆機主要性能參數(shù)表
牙輪鉆頭的砍巖非常復雜,對巖石破碎作用最大的力和運動,是沿牙齒軸線方向的壓力和壓入運動。牙輪鉆頭轉(zhuǎn)動時,各牙輪又繞自身軸滾動,滾動的方向與鉆頭轉(zhuǎn)動方向相反。牙輪鉆頭的破碎過程,實際上是壓入和壓崩兩種形式聯(lián)合作用的效果。影響牙輪鉆頭砍巖效果的,主要是牙齒結構和布齒方法[1]。牙輪鉆機鉆孔時,依靠加壓、回轉(zhuǎn)機構通過鉆桿,對鉆頭提供足夠大的軸壓力和回轉(zhuǎn)扭矩,牙輪鉆頭在巖石上同時鉆進和回轉(zhuǎn),對巖石產(chǎn)生靜壓力和沖擊動壓力作用,如圖1~圖2所示。
圖1 牙輪鉆頭
(a)牙輪鉆頭剖面圖
鉆孔的順序應事先規(guī)劃好,相鄰樁的中心距小于4m時,應跳打施工;中間空出的樁須待鄰樁混凝土達到設計強度的50%以后,方可施打。
鉆進過程中,每2m~3m檢查鉆孔直徑和垂直度,隨時檢查鉆機平臺的水平度,發(fā)現(xiàn)傾斜,及時調(diào)整,確保成孔垂直度[5]。
產(chǎn)生斜孔、彎孔和縮孔時,應停鉆,拋粘土塊夾片石至偏孔開始處以上2m,重新鉆進,不得用沖孔鉆頭修孔,防止卡鉆。
鉆進中如遇塌孔,應立即停鉆,回填夾片石的粘土塊,加大泥漿比重,反復沖擊造壁及鉆進。
沿護筒周圍冒漿、造成孔口坍塌地表沉陷時,應立刻停鉆并防止鉆機傾倒,及時在護筒外圍回填粘土(用稻草拌和);并加以夯實,必要時壓上一層泥、砂包后方可繼續(xù)鉆進。
若遇卡鉆時,將鉆頭緩緩吊起,不得硬提猛拉,必要時可使用打撈鉤、千斤頂?shù)容o助工具助提;掉鉆時應立即打撈,用打撈鉤鉤住鉆頭預設的打撈環(huán),把鉆頭提上來。
進入硬質(zhì)巖層后,每鉆進30cm~50cm應記錄鉆進速度,以便作為更換牙輪鉆頭時的參考依據(jù)。
孔壁坍塌是導致灌注樁成孔時間延長的主要原因,而鉆進速度及泥漿比重是影響孔壁穩(wěn)定的關鍵因素,因此需要在鉆進的過程中根據(jù)土層的變化不斷調(diào)整鉆進速度和泥漿比重,以保證孔壁的穩(wěn)定及鉆孔的效率。
若土層結構中砂層、礫石及卵石等土層較厚,在中砂層及卵石層鉆進時,應適當增大泥漿比重,促使在該土層成孔過程中孔壁形成一層較厚的泥皮,以有效防止孔壁土體向孔內(nèi)的膨脹。結合工程實際地質(zhì)、水文情況、施工工藝及施工機械的情況,成孔過程中泥漿比重宜控制在1.3~1.7之間,如表2所示。
表2 上部土層的鉆進速度及泥漿比重控制
基巖上部覆蓋層較厚,灌注樁上部造孔需要GPS-20型工程回旋鉆機,因此立足現(xiàn)有設備,更換適用于GPS-20型回旋鉆機的牙輪鉆頭。先采用GPS-20型鉆機普通錐形鉆頭進行鉆孔,鉆至碎塊狀強風化花崗巖層時普通錐形鉆頭平均鉆進速度為0.1m/h,這時普通錐形鉆頭進尺過于緩慢,嚴重影響到成孔時間,需更換牙輪鉆頭繼續(xù)成孔,提鉆、更換牙輪鉆頭及下鉆耗時較短,此時更換牙輪鉆頭即減少了鉆頭的磨損,降低維修及更換的成本,且不影響成孔時間,因此決定鉆進至碎塊狀強風化花崗巖層時才更換牙輪鉆頭(圖3)。因砍巖時鉆桿扭矩非常大,適用于牙輪鉆頭的鉆桿壁厚比普通鉆桿厚,節(jié)間法蘭螺栓數(shù)量更多。
圖3 更換牙輪鉆頭
當鉆至中(微)風化花崗巖層時,加大鉆機功率,牙輪在孔底滾動中連續(xù)地擠壓、切削沖擊破碎巖石,直至形成所需孔深的鉆孔。結合工程地質(zhì)情況、水文情況、施工工藝及施工機械的情況,成孔過程中泥漿比重宜控制在1.3~1.7之間,如表3所示。張玉良[2]等人對鉆孔灌注樁施工過程中牙輪鉆頭的脫落進行過有效處理。
表3 各硬質(zhì)土層的鉆進速度及泥漿比重控制
綜上所述,平均每根超長灌注樁的鉆進時間為8.6+37.6+10.4+30.5+45+7.1=139.2h,加上提鉆、更換牙輪鉆頭及下鉆需要消耗12h,加上前期準備工作時間,平均每根樁成孔的時間約為168h(即7d)。
采用正循環(huán)鉆進,反循環(huán)清渣,當注漿管往孔內(nèi)注入泥漿后,泥漿可帶動砂石穿過出漿槽最后流至地表,將孔內(nèi)的砂石順利帶出,因牙輪鉆已將大部分的硬質(zhì)巖層研磨成較細顆粒,故沉渣厚度遠小于其他工藝,孔底密實。在鉆進過程中,多顆牙輪鉆同時研磨周邊巖層,各向受力均勻,不易偏鉆,成孔垂直度偏差較小。
以中(微)風化花崗巖層作為持力層,而持力層巖面的判定需以巖樣為主以地勘標高為輔。巖面判定做法為在泥漿反循環(huán)系統(tǒng)的撈渣口撈取巖樣進行判定,如圖4所示。
判定進入持力層(即巖面)需同時滿足以下3個要求:
圖4 撈渣口巖樣
(1)撈取出的巖樣應符合地勘報告中關于該土層巖樣的特征如圖5所示;
圖5 中-微風化花崗巖的巖樣
(2)成孔深度需達到地勘報告中該處的巖面標高;
(3)終孔的鉆進速度需小于10cm/h。
具體持力層判定應根據(jù)工程地勘報告、設計圖紙要求,由設計單位、勘查單位、監(jiān)理單位、建設單位及施工單位共同判定。
該工程超長大直徑灌注樁通過采用牙輪鉆成孔,結果表明,優(yōu)點如下:
(1)采用大功率鉆機,采用新型牙輪鉆頭,提高了成孔速度,實現(xiàn)超長樁施工,尤其適用于硬質(zhì)巖層的砍巖。
(2)鉆孔處多為中砂及卵石層等易坍孔地層,在鉆孔過程中控制泥漿性能和合理選擇鉆進技術參數(shù),采用護壁泥漿,加入適當?shù)呐驖櫷恋却胧?,在施工過程中避免塌孔,保證施工加速進行。
(3)每根超長樁成孔時間從常規(guī)施工工藝的15d縮短到7d,極大縮短了施工工期,提高工效1倍以上,節(jié)約了時間成本,大幅度減少勞動力、機械設備及時間的投入。
該工藝缺點是,每顆牙輪鉆頭更換成本較高。
該工程QC成果“提高樁徑1.2m超長鉆孔灌注樁成孔一次合格點率”榮獲2017年度全國工程建設優(yōu)秀質(zhì)量管理小組二等獎、福建省一等獎”。
參 考 文 獻
[1] 劉榮桂,邾祝融,程知言,等.牙輪鉆頭在鉆孔灌注樁進入硬巖中的應用研究[J].四川建筑科學研究,2008,34(1):100-102.
[2] 張玉良,全明周.鉆孔灌注樁施工中鉆頭牙輪脫落的處理措施[J].能源技術與管理,2009(5):135-136.
[3] 阮強,宋武超,水俊峰.牙輪鉆頭動靜耦合碎巖機理及旋挖成樁應用[J].探礦工程(巖土鉆掘工程),2013(10):49-52.
[4] 王陶,馬曄.超長鉆孔樁豎向承載性狀的試驗研究[J].巖土力學,2005,26(7):1053-1057.
[5] JGJ 94-2008 建筑樁基技術規(guī)范[S].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