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建軍
如果是我,看到這兩個字,我首先會想到發(fā)動機與變速器的匹配,這兩個關鍵部件關系到車輛的駕駛品質,不過這個詞有點太書面,一股“媒體味”。換作家常一些的話,意思就是:這車開起來順手不順手,舒服不舒服。先說順手,這里面涵蓋的內容包括許多,有幾項值得注意,第一就是油門響應感,調校好的車它的油門響應可以讓第一次接觸的人很快適應,并能找到油門的節(jié)奏,油門的每個點會有多少動力輸出,此時發(fā)動機與變速器會有怎么樣的表現等等,具備相對出色響應性能的車,一般駕駛者短時間內就能上手。
就目前的情況來看,很多自主品牌汽車在這方面做得其實并不完美。尤其是為發(fā)動機匹配雙離合變速器的車,對于油門掌握的熟練程度需要比合資產品更長的時間。有時以為某種油門程度動力會出來,結果等了半天人家愣是沒反應,讓人煩不得惱不得。這就是明顯的響應不夠好,讓人感覺動力輸出不能隨心所欲。當然,上面所說是以日常駕駛需求為基礎,并不是強調其“賽車級”的響應特性,我們并沒有要求所有車必須具備像GTR這類跑車的響應性能,擋擋被踢屁股誰也受不了,只是以普通車輛的需求來說。
還有,對于很多搭載雙離合變速器的自主品牌車來說,2、3擋絕對是工程師的噩夢,因為幾乎所有這些車存在的問題都一樣,那就是2、3擋切換不平順,這也就是我們要說的第二個關于舒服不舒服的問題。軟件問題是一方面,因為大多數所搭載的變速器都是在其他供應商處購買,所以做二者標定時就沒有都是自家產的那么順手,造成駕駛起來不平順、不舒服的問題。即使是自家產的變速器,似乎也沒有達到預期。在一次試駕會與工程師溝通中,我了解到,發(fā)動機與變速器的這種不平順表現也與變速器硬件有很大的關系,齒輪的制造精度首當其沖,所以才造成了在駕駛過程種種不舒服的表現(只是動力這塊,底盤調校除外)。本來油門開度沒有變化,但車突然往前躥了一下,這就是最明顯的表現。也許更精細化的標定可以削弱一些這類問題,但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這就像是中醫(yī)和西醫(yī)的區(qū)別,中醫(yī)治根,西醫(yī)治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