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羽
摘 要 “新基礎教育”根據(jù)英語語言各系統(tǒng)獨特內在的邏輯性和層次性,以及學生語言學習的認知規(guī)律而將英語詞匯教學劃分為英語教學基本課型。通過不同的課型研究探索更為有效的教學方式。在此基礎上,本文對小學生英語詞匯新授課的教學進行了實際分析和創(chuàng)新探索。把剛性的課堂詞匯授課硬指標,轉換為使學生具有彈性發(fā)展空間、具有靈活性的英語詞匯課教學。豐富了學生的興趣,將英語課堂中的詞匯難點與課程的問題相結合,使詞匯教學變?yōu)殚_放的活動,讓學生在動態(tài)構建自我學習體系的過程中學習知識。
關鍵詞 “新基礎教育” 基礎課型 詞匯教學 開放
中圖分類號:G623.31 文獻標識碼:A
1“新基礎教育”
“新基礎教育”研究的內含理論是創(chuàng)生性實踐,是研究主體參與的理論與實踐相護滋養(yǎng),雙向構建的過程,是在新理念的學習、實踐與體悟中,主動、富有創(chuàng)造性地進行實踐變革探索,同時又在自身親歷的、創(chuàng)生性的日常實踐中進行經(jīng)驗總結、理論提升的過程。教師走近“新基礎教育”只是認識了“新基礎教育”的大概框架和基本維度;教師走進“新基礎教育”卻需要大量的實踐經(jīng)歷和自己的概括與總結。就小學階段的英語教學而言,“新基礎教育”給學生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視角和空間;給教師創(chuàng)造了一個嶄新的平臺和機遇。學生和老師都在學習。學生有課堂交流學習和小組互動學習以及課后的自主學習。教師有理論學習、現(xiàn)場學習和自己在教學實踐中的學習。在一個長期、系統(tǒng)、與實踐相互轉化的過程中,通過學生和教師的配合,最終實現(xiàn)教學中教師的個人理論與學生的日常行為之間交互轉化的過程。
2小學英語詞匯課課型
“新基礎教育”英語課型研究關注英語學科課程的總體結構和不同知識系統(tǒng)的邏輯結構,在分析知識特點和學生認識規(guī)律的基礎上,結合外語學習的獨特性,以不同的知識學習和能力形成為核心,把英語學習中的聽、說、讀、寫與情感、意志、學習習慣和方法等形成整合到不同類型的課堂教學之中,形成系統(tǒng)等“類課型結構”,并力圖在這些類課型中體現(xiàn)“新基礎教育”英語課堂等問題開放、結構靈活、多元互動、螺旋上升、動態(tài)生成的課堂教學理念。“新基礎教育”從語言知識系統(tǒng)的角度,劃分為語音教學、詞匯教學、語法教學及語言文化教學。從語言技能的角度,劃分為聽力教學、口語教學、閱讀教學和寫作教學。從教學進度和任務的角度,劃分為新授課、復習課、練習課和拓展課。
3詞匯課探索
3.1新授詞匯課探索
在新授詞匯課中,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單元的情境主題是引導學生思考的一個關鍵,在新授課的詞匯教學中,教師根據(jù)單元教學目標給出學生關鍵詞引導學生課前實踐思考。例如小學英語PEP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內容為MY HOME,在這個單元中,主要新單詞的詞匯內容為家庭的房間描述,以及具體某一間房間里的陳列品。
課文內容能極大地促進學生的探索精神,教師根據(jù)“新基礎教育”的指導思想,從單詞的音、形、意、用四個方面讓學生進行課前自主學習,讓學生找自己感興趣的單詞進行預習。
例如,通過觀察,某一名學生的實踐成果為:找到了BEDROOM這個單詞,用這個單詞作為索引,展開預習作業(yè)單的學習,單詞中OO的字母組合發(fā)音為[u],從“音”的角度類似發(fā)音為BOOK;從“形”的角度,字母類似的單詞為WASHROOM;從“意”的角度,學生要自己完成查字典的任務,寫出對應單詞的中文釋義;從“用”的角度能根據(jù)單詞的實際意義寫出相應的英語例句。
根據(jù)單元內容的不同,替換主題詞,更換場景要求和內容,找到學生感興趣的教學關鍵點。當然,每個學生只做一個單詞的預習是沒有辦法整體而系統(tǒng)地學習當堂新授課的要求的,就要求教師要在收集學生材料的時候對學生的作業(yè)進行簡單的篩選,反饋到課堂,讓學生在討論和找不同中進行歸類和整理,形成單元的新授課詞匯運用體系,從而達成新授課的內容。
3.2復習詞匯課探索
在復習課中,單詞都是學生已經(jīng)學過并且經(jīng)過實踐運用過的,學生對這些單詞有一個初步的印象,在新授課時,要讓學生找準單詞樹扎根,往深了挖;但是在復習課時,卻要讓學生拓展,從單詞的面的廣度來進行學習和理解。
在具體的實踐教學中,將學生的單元主題詞匯通過學生小組討論的方式進行集中,讓學生列舉出這個單元的重點詞匯,再適當添加學生在新授課中比較精彩的詞匯。讓學生完成歸類和整理兩個任務。
“歸類”是要將本單元A\B部分的重點單詞進行分類,原則上不超過三類,并闡述自己的分類理由,對學生的分類,教師不要做固定的統(tǒng)一和限制,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自我學習能力。然后讓小組之間的成員互相比對,看看誰的分類方法更好,從個人學習到小組學習,從小組學習到班級學習。這樣不僅促進了學生的分析能力,同時為小組學習習慣的形成培養(yǎng)了方法和習慣。
“整理”是要將學生自己找出來的單詞按照思維導圖或者單詞樹的形式進行編故事記憶。教師提示學生對于單詞的記憶,不要用固定模式而要用個體思維,讓單詞變成自己的故事,通過有趣的方式加深印象,從而全面提到學生的詞匯課效率,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中感受外語的魅力,從“詞”的視角,運用“新基礎教育”的方法,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受語言文化的不同,體會不用語言的精彩。
4詞匯教學課堂動態(tài)開放
英語詞匯教學的課堂要有生命力,不進教師要“動”,學生也要“動”。在實踐中樹立“重在日?!暗匾庾R。讓學生有“學習自覺”,讓教師有“研究自覺”。在反復的糾正和修改中將課堂動態(tài)開放,從一個點的個別開放到一個班的整體開放。最終更高效地完成目標,育生、育師,達到生命的共同發(fā)展和相互促進。
參考文獻
[1] 張向眾.“新基礎教育”研究手冊[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5.